2017年吉林财经大学行政管理706专业综合(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之公共管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范米特与范霍恩的政策执行系统模型
【答案】范米特与范霍恩的政策执行系统模型是指在政策决定与政策效果这一转变过程之间存在许多影响二者的变量——既有系统本身的因素,也有系统环境的因素。具体来说,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六大因素,其互动状况会影响政策执行绩效。其中包括:①政策目标与标准; ②政策资源; ③组织间的沟通与强制行为; ④执行机构的特性; ⑤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 ⑥执行者偏好。总体看来,该模型吸收了许多政策执行模型的优点,将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都纳入了模型中。但是不足之处在于,这六个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还不够明确,即为什么某一因素会直接或间接或根本不影响其他因素,这一点该模型并没有给予详细说明。
2. 支持联盟
【答案】支持联盟认为,分别探讨政治家、压力集团和行政管理者的作用根本就是离题的,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把政策过程看成是政策支持者的联盟。在支持联盟框架中,支持联盟一般是比较稳定的,因为促使各个集团走到一起的,不仅是共同利益的驱使,也是共同知识和信仰使然。这些集团以他们的共同价值和信仰为基础加入政策的争论中,对解决方案进行竞争和妥协。
3. 优序图分析
【答案】优序图分析是指一种用矩阵图示的办法分析各因素(条件)对目标(项日成败、服务质量)的重要程度,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的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即把那些复杂的比较与选择方案问题,转化成两两比较,以便于分析。
4. 全体一致规则
【答案】全体一致规则,又称“一票否决制”,是指所有拥有投票权的直接决策者都对某项政策方案投赞成票,或者至少没有任何一票反对的情况下,政策方案才能转化为正式的公共政策。全体一致规则有四个基本特征:①一票否决; ②“帕累托最优”,该方案必须对所有决策者的利益来说都是最佳方案,都是令人满意或者至少是可以接受的; ③决策成本过高; ④鼓励“策略行为”,如:讨价还价、弃权。
二、简答题
5. 何谓SWOT 分析方法?
【答案】SWOT 分析方法是指通过了解组织自身的优势与弱势,掌握外部机会,规避威胁,从而制定良好战略的方法。其中,S 代表strength (优势),W 代表weakness (弱势),0代表opportunity (机会),T 代表threat (威胁),S.W 是内部因素,0, T 是外部因素。SWOT 分析方法的步骤包括:
(1)列出组织的关键外部机会;
(2)列出组织的关键外部威胁;
(3)列出组织的关键内部优势;
(4)列出组织的关键内部弱点;
(5)将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相匹配,形成SO 战略;
(6)将内部弱点与外部机会相匹配,形成WO 战略;
(7)将内部优势与外部威胁相匹配,形成ST 战略;
(8)将内部弱点与外部威胁相匹配,形成WT 战略。
SWOT 分析的关键是进行优势与劣势,以及机会与威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行动的战略。考察关键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是进行SWOT 分析最困难的部分,要求有良好的判断。经过SWOT 分析,一个组织可以有不同的战略匹配和选择。
6. 简述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以及特质。
【答案】公共管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之研究领域兴起于20世纪70-80年代。在其发展过程就概念的演进而言,大致可分为两种研究途径,即公共政策的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简称P 途径)以及企业管理的途径(business approach,简称B 途径)。
(1)P 途径下的公共管理
P 途径下的公共管理导源于20世纪70年代,认为公共管理必须与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制定密切相关。
P 途径的公共管理一般将公共管理者界定为高层次的政策管理职位,而非日常行政事务的管理者,同时他们特别强调具有政策制定权的高级行政主管的管理策略。依此,自然相当重视公共管理的政治面向。以研究取向而言,P 途径十分重视非理论性的、非量化的,以实务为基础的规范取向; 在研究方法上,大多是采用个案研究法,因此,P 途径代表公共事务管理的“柔性面”,政策分析则代表公共事务管理的“硬性面”。
P 途径下的公共管理有以下三个基本共识:①视公共管理为政策分析互补之物,成为这些学院教学课程的方向; ②在教学研究上十分重视个案研究,以从事实务工作者的经验为素材; ③以高层管理者,特别是政治性任命官员为教学研究对象,致力于促进此类人员与学界之间的沟通对话。
(2)B 途径下的公共管理
B 途径的公共管理主张以较严谨的态度发展实证理论来描述与解释公私部门的异同。在此前提下,他们偏好、认同并接受企业管理的概念与工具,并将之引入运用十公共部门的管理上。兼
采案例研究与量化研究作为教学研究的方法,比较重视学术的研究与理论的建构,长于从不同的学术领域中吸取有用的理论、技术与方法。以具备文官资格的公共管理者为主要教学研究对象。
B 途径的公共管理有以下特征:①课程设计依循商业学院的传统; ②并不强调公共与私人组织的差异性; ③企图与公共行政合流; ④重视策略与组织间的管理,是过程取向的,因而非常强调组织设计、人事与预算等问题; ⑤主张采用量化分析(如集群资料分析、实验设计)。
7. 简述政府部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八大重要因素。
【答案】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反映的是这样一种人力资本的管理理念:人是组织的重要资产,其价值可以通过投资得以强化; 一个组织的人力资本管理政策和措施的设计、执行及评价应当依据这样的标准进行,即最大限度地帮助组织达成使命、实现目标。对于公共组织而言,应如何进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对此,美国审计总署曾提出政府部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八大重要因素:
(1)对人力资本管理的重视和政治承诺。政府机关的领导者将人视为机关绩效的能动力量,承认从战略层面管理人力资本的必要性,鼓励和支持将人力资本的管理与组织目标进行整合。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措施依据如何更好地支持机关实现日标来进行,各级管理者都积极支持这些观点并为有效地管理人力资源负责。
(2)人力资本管理部门的角色。人力资源的管理者与机关的领导和直线管理者合作制定战略和规则;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为满足机关眼前和长远的发展需要,实现功绩制的基本原则和其他国家目标而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的战略; 人力资源管理要为组织内部的顾客提供一系列的技术性和咨询性的服务; 机关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承认人力资源管理者在服务机关和人员有效实现机关使命方面的重要作用。
(3)整合与联盟。机关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要支持组织的绩效目标,机关要从组织变革的角度审视人力资源措施,发现人力资源措施的优缺点。
(4)人力资源决策要以事实为依据。涉及人力资本管理的决策要建立在完全、有效和可靠的信息和资料的基础之上。资料、信息的收集要及时。
(5)有目的地投资于人。机关在人力资本方面的投资策略要符合机关战略和年度规划的需要。在这方面投资的目标和期望应该明确和透明。要对投资的效率进行监控,对投资的效果不断地进行评估。
(6)机关制定的人力资本措施要符合组织的要求。机关制定的人力资源战略要满足其特定的使命要求。在现行的法律、规则下,尽可能地采取一切必要的管理行动。要尽可能地寻找强化人力资源作为竞争优势的机会,消除人力资源管理的障碍。
(7)授权的包容性。要授权各级管理者、团队和公务人员,使他们有完成计划日标的必要权力,鼓励创新和解决问题。在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时,机关的领导者要听取各级公务人员的意见,进行充分的沟通。机关的工作要充分考虑不同员工的需要,努力消除产生工作场所冲突的因素,并且能够保证工作场所的冲突得到公平和有效的解决; 要创造一个宽容、和谐的工作环境。
(8)将个人、单位的绩效与组织的目标相结合。与传统的那种层级的、过程导向的组织文化不同,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组织文化是结果导向的。个体的绩效管理完全与组织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