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石油大学分析化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用络合滴定法测定在PH5〜6时

混合溶液中各组分含量。用简单流程表明主要步骤、

滴定剂、指示剂及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答案】(1)主要步骤、滴定剂、指示剂如下所示:

用标准溶液滴丁F (置),耗

的体积为

样品质量为

标样浓度为CWO//L,则

质量分

(2)设消耗数的计算

公式为:

2+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为:

则z»

2. 三个不同质子a 、b 和c 共振时,所需磁场强度按下列次序排列:烷(TMS ),哪个质子的化学位移最大?哪个质子的化学位移最小?

【答案】最大,

3. 在

述理由),并改正。

吸取一定量试液于锥形瓶中,加入10%KCNlmL,以NaOH 溶液调节溶液的pH 约等于10, 加入1:3三乙醇胺15mL , 再加入0.2%二甲酚橙指示剂2〜3滴,以EDTA 标准溶液滴至溶液由红紫变亮黄色为终点。

第 2 页,共 17 页

相对于四甲基硅

最小。

共存的酸性溶液中欲测定

,试指出以下分析步骤中的错误之处(简

【答案】(1)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加KCN ,否则生成剧毒挥发性HCN 气体,应当先调至碱性后再加KCN ;(2)三乙醇胺应当在酸性中加入,

否则不该用NaOH , 而采用

二甲酚橙作指示剂。

4. 使用NaOH 标准溶液如吸收了空气中的

NaOH 标准溶液如吸收了空气中的【答案】与强酸只能反应到

甲基橙指示终点时,NaOH 标准溶液中的

水解,不与三乙醇胺生成配合物;(3)

应使用铬黑T 而不是

调pH 至10, 因前者不具缓冲作用;(4)测定

当以其测定某一强酸的浓度,分别用甲基橙或酚会变为

当用酚酞指示终点时,

和水,此时对测定结果的

酞指示终点时,对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各有何影响?

相当于多消耗了NaOH 标准溶液,此时,测定强酸的浓度偏高。如用

可与强酸反应生成

准确度无影响。

5. 请简要说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两个最主要的不同点。

【答案】因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利用基态原子对特征辐射线的吸收来进行分析的,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则是利用分子对紫外或可见光的吸收来进行分析的,因此这两种仪器的两个最主要的不同点是光源和试样状态。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光源是空心阴极灯,提供的是线状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光源是氢灯(或氘灯)和钨灯,提供的是带状光谱;原子吸收光谱法的试样需C 的高温使试样原子化,而紫外-可见分光原子化,因此需用火焰或电热石墨炉提供2000〜3000°

光度法的试样只要配成适当浓度的溶液,放入石英或玻璃比色皿中即可。

6. 在色谱操作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平衡?

【答案】(1)流速平衡:流速是柱色谱操作当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流速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分离的效果。流速过快,混合物得不到完全的分离,流速过慢,整体分离的时间要延长,因此在分离前首先要确定流速。

(2)液体环境:为了保持被分离物质运动的均一性,以及好的吸附和解析效果,因此要保持孔隙内部和外部液体环境的一致,所以要进行液体环境的平衡。

二、计算题

7. 将2.00g —元酸HA 溶于50mL 水中,用氢电极作负极。当酸中和一半时,在的百分含量。

(已知【答案】根据

当中和到一半时,

第 3 页,共 17 页

溶液滴定,用标准甘采电极作正极,完全中和时,

30°C 时,

为0.060)

计算试样中HA

下测得

完全中和时,

所以,试样中HA 的百分含量为

8. 用

滴定

计算化学计量点时的

【答案】条件稳定常数为:

得到:

这样,求得化学计量点时的得到:

这样,求得化学计量点时的

:为:

9. 测定血清中的磷酸盐含量时,取血清试样5.00mL 于100mL 容量瓶中,加显色剂显色后,稀释至刻度。吸取该试液25.00mL , 测得吸光度为0.582; 另取该试液25.00mL , 加1.00mL0.05(K )mg 磷酸盐,测得吸光度为0.693。计算每毫升血清中含磷酸盐的质量。

【答案】在25.00mL 试液中加1.00mL0.0500mg 磷酸盐,溶液体积为26.00mL , 校正到25.00mL 的吸光度为:

加入1.00mL0.0500mg 磷酸盐所产生的吸光度为:由

25.00mL 磷酸盐质量

为:

溶液的pH=10.0时,达到化学计量点,

此时

已知

每毫升血清中含磷酸盐的质量

第 4 页,共 1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