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817综合考试[艺术学]之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舞台调度
【答案】舞台调度是指舞台行动的外部造型形式,也叫场面调度,它是导演把各种戏剧动作及环境因素按照一定的审美原则组织起来,表现二度创作的立意构思,塑造舞台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它通过演员的体态、演员与演员以及演员与舞台景物之间的组合,通过演员在舞台上活动位置的安排与转换,或通过一组形体动作过程,构成艺术语汇,使舞台生活形体化、视觉化,舞台调度是剧本台词和舞台语言在视觉形象上的体现,是导演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
2. 光线
【答案】光线是电影得以完成摄影画面曝光实现影像的物质基础,也是电影艺术的重要元素。光线及其造成的阴影能够突出强调被摄物的造型特点、营造具体场景的气氛效果。统一协调的光线风格还确定了整部影片的视觉基调,如亮调(高调)、中间凋(明暗调)和暗调(低调)。按照投射方向角度,光线可以分为顺光、前侧光、侧光、侧逆光、逆光、顶光灯等; 按照造型作用,光线又可以分为主光、辅助光、轮廓光、背景光、修饰光等。
3. 电视散文
【答案】电视散文是一种具有浓郁抒情氛围的电视文学样式,它主要是通过特定的屏幕声画形象,散点式地反映创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忆的生活情景和刹那间的思维活动,运用独特的电子制作手段将散漫的思维碎片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散文般优美的意境。电视散文将电视与散文联姻,催生成一个新的文学载体,具有文学性,包涵浓郁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广阔的社会生活时空等,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审美空间。同时它又具有电视性,以画面、音乐、色彩、字幕、声响等艺术元素构成直观的审美视觉空间,在与观众的直接交流中,产生审美的即时互动效果。电视散文的代表作有温州电视台的《永远的廊桥》、四川电视台的《哑巴渡》等。
4. 系统性回忆
【答案】系统性回忆又称“第二天回忆”(Day-afterrecall , DAR )。主要用于广播收听率的测量。通常与电话调查相结合,始于1930年代。这种方法通常选定某一天作为听众测量的样本日期,在第二天要求随机抽取的听众回忆头一天他们所听的广播节目内容和他们听广播的情景。
二、填空题
5. 同一首歌的总导演是_____。
【答案】孟欣
【解析】《同一首歌》栏目于2000年1月27口创立,借用歌曲《同一首歌》,请来观众所熟知的歌唱家和歌手,为观众献唱一些耳熟能详的经典老歌。《同一首歌》以制作独具特色的系列大型演唱会和各类主题、公益演唱会为主,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好评。
6. CCTV-3也称_____。
【答案】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
【解析】CCTV-3又称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于1986年8月1日正式开播。CCTV-3集娱乐性、参与性和欣赏性于一身,主要栏目有:①通过家庭竟赛形成突出综艺特点的《神州大舞台》; ②寓竟赛于娱乐、悬念迭出的《挑战主持人》; ③重点介绍国内外优秀表演艺术和绘画、雕塑、文学等内容的《国际艺苑》、《电视诗歌散文》、《舞蹈世界》、《中国音乐电视》、《艺术人生》等。
三、简答题
7. 简述广播电视的特点。
【答案】(1)大众传播媒介的基本特点大体上包括以下几点:
①大众传播媒介通常由媒介机构组织来运作,需要数量庞大的具有专业训练背景的从业者。广播电视更被认为是高技术、重装备的行业。
②大众传播媒介所面对的受众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具有很高的异质性和匿名性。从总体上看,广播电视并不知道自己面对的受众究竟具体是谁。
③大众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内容具有公开性、传递迅速,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不具有耐久性,每天旧的媒介内容会源源不断地被新的媒介内容所覆盖和取代,媒介传播的内容往往是速朽的,所以大众传媒才会格外重视新闻的时效性。
④与传统的纸质媒介不同,广播电视是通过声音和画面将远方的世界带到受众身边,能够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和虚拟的“面对面”人际传播模式。
⑤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和变化与技术进步密不可分,从报纸广播电视到互联网,每一种新的媒介出现,都离不开技术的发展。
(2)从一般意义的传播方式上看,广播电视的特点有如下几点:
①传播对象的广泛性。只要是信号可以覆盖的范围内,都可以收听和收看; 只要能够进行基本的人及沟通,就可以理解挂钩宁波电视传播的内容,甚至不同语言背景的人们,单单通过电视图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传播的内容。
②传播速度迅速及时。
一方面是指无线电信号的传输速度很快,通过无线电波传送可以实行媒介内容的同步传播与接受; 另一方面是广播电视在现场实况直播的情况下,能充分体现出现场事件发生发展、节目播出和受众收听收看这三个环节的共时同步。
③丰富的视听语言作为传播符号,具有强烈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④接收方式的随意性和伴随性。
⑤线性传播,顺序接收,具有强烈的“现在进行时”的视听感受。
广播电视能让听众和观众产生直接的面对面交流的感觉。
⑥转瞬即逝,难以保留。
8. 什么是现场同期声? 同期声具有哪些基本的功能?
【答案】(1)现场同期声又称“有源音响”,是指录自现实生活,并源自电视画面自身形象的客观音响,是记者在电视采访中进行现场判断、选择和记录的又一个重点。同期声主要来自人与自然,包括人物的有声语言、人与环境发生碰撞以及自然自身发出的种种声响、有源的音乐等。
(2)同期声的基本功能有:
①同期声是电视画面的一部分
“声画合一”的实质是:电视画面是有声音的画面,同期声是其声源画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拍摄电视画面时应该完整地记录电视画面的声、画两个构成要素。
②同期声是新闻事实的一部分
新闻现场的音响,比如农村的鸡鸣狗叫、学校的琅琅读书声、战场的枪炮轰鸣声等都是典型的环境特征的表现,同时这些音响富含信息量,构成新闻事实的重要部分。
③同期声是现场感的来源之一
声音可以为电视画面的二维平面增添第一个维度,产生具体的空间感。
④同期声还是记者在现场发现和发展新闻线索的来源之一
声音是采访现场通过刺激记者的听觉感官,引导记者注意观察某些重要因素,从而提供比较明确的新闻线索。
⑤同期声可以独立传达信息
在没有现场画面的特殊情况下,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可以独立传播信息。电视新闻中出现同期声而没有同期的画面情况,可以视作正常的电视画面的一种,这时的电视画面或是全黑或是远离主体,而主要是听觉部分的信息。
9. 论如何遏制电视媒体的“三俗”倾向。
【答案】电视媒体的“三俗”倾向是指电视文艺节目和电视剧方面的庸俗、低俗、媚俗倾向。要遏制这种倾向,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的政策指导:要积极发挥领导层面的引导作用,善于发现、提倡反映主流价值、弘扬主旋律的作品,扶持、推广典型引路。多用引导的办法,少用行政的办法,团结、带领艺术创作人员,逐步形成强大的良好的创作风气。同时要积极稳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使广播电台、电视台两台合并达到资源统一整合、机制有机转换、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要加大内容生产力度,高度重视广播影视内容生产,增加数量,提高质量,鼓励创作反映现实题材的广播影视作品; 要按照科学管理、依法管理、全面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管理,以管理保导向、保安全,促改革、促发展。
(2)要有开放的思想体系:要坚持民族文化特色,进一步与世界文化接轨,广播电视文艺创作要立足本土、面向世界,向世界优秀的电视节目借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