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817综合考试[艺术学]之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电视散文
【答案】电视散文是一种具有浓郁抒情氛围的电视文学样式,它主要是通过特定的屏幕声画形象,散点式地反映创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忆的生活情景和刹那间的思维活动,运用独特的电子制作手段将散漫的思维碎片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散文般优美的意境。电视散文将电视与散文联姻,催生成一个新的文学载体,具有文学性,包涵浓郁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广阔的社会生活时空等,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审美空间。同时它又具有电视性,以画面、音乐、色彩、字幕、声响等艺术元素构成直观的审美视觉空间,在与观众的直接交流中,产生审美的即时互动效果。电视散文的代表作有温州电视台的《永远的廊桥》、四川电视台的《哑巴渡》等。
2. 直播
【答案】直播是指广播电视节目的后期合成与播出同时进行的播出方式,分为电视现场直播和网络直播。电视现场直播是指在现场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同时制作和播出电视节目的播出方式,其充分体现广播电视媒介传播的优势。网络直播是指在现场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同步制作和发布信息,具有双向流通过程的信息网络发布方式。电视直播显现的时空既有现在时又有过去时; 网络直播除具备电视的两大时空之外还具有压缩时空的功能,如同步的文字直播、图片直播、赛事直播、手机直播和比分直播等各种直播频道和样式。
3. 《正大综艺》
【答案】《正大综艺》是中央电视台与正大综艺公司合办的综合性文艺专栏节目。1990年4月开播。每周六晚播出1次,次日重播,每次2小时。前1小时为综合性文艺板块,常由“世界真奇妙”、“面向世界”、“五花八门”等专栏组成。节日后半段约1小时,为“正大剧场”,播放进口的故事片或电视剧。
4. 《女记者的话外音》
【答案】《女记者的画外音》是浙江电视台摄制的电视单本剧。获1983年度全国优秀电视剧(第4届)“飞天奖”单本剧一等奖。编剧:张光照、奚佩兰; 导演:奚佩兰; 摄像:王殿臣。剧情梗概:以一位目光敏锐的女记者视角,表现双燕衬衫厂厂长坚持“信誉至上,质量第一”的办厂宗旨,在同行竞争中与濒临倒闭的工厂携手同办联合企业,不询私情等一系列事迹。
二、填空题
5. CCTV-3也称_____。
【答案】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
【解析】CCTV-3又称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于1986年8月1日正式开播。CCTV-3集娱乐性、参与性和欣赏性于一身,主要栏目有:①通过家庭竟赛形成突出综艺特点的《神州大舞台》; ②寓竟赛于娱乐、悬念迭出的《挑战主持人》; ③重点介绍国内外优秀表演艺术和绘画、雕塑、文学等内容的《国际艺苑》、《电视诗歌散文》、《舞蹈世界》、《中国音乐电视》、《艺术人生》等。
6. 湖南卫视1997年开播的综艺娱乐节目是_____。
【答案】《快乐大本营》。
【解析】《快乐大本营》是湖南卫视于1997年7月11日开播的一档综艺性娱乐节目,是中国综艺娱乐节目的领头羊。主持人由风靡全球的“快乐家族”担任,即何灵、谢娜、李维嘉、杜海涛、吴听五人。《快乐大本营》为普通观众或草根团体及组合打造了一个展现个性的“全民娱乐”平台和分享快乐的机会,同时也极力为电视机前的观众推介时尚、新奇的文艺表演形式,传递“快乐至上”的娱乐精神,突出了以观众为主体的“娱乐天下”的节目理念。
三、简答题
7. 请结合你所报考的方向谈谈中国电视与新媒体的结合趋势?
【答案】(1)多媒体视像文化的诞生
人类社会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国际互联网、数字图像压缩技术、数字音频技术、信息高速公路等一大批传媒新技术的涌现,影视文化正在逐渐发展为与新媒体技术结合的多媒体的视像文化。
(2)多媒体视像文化的主要特征
①信息的电子图像化
多媒体视像文化将面临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在信息社会的高级阶段,信息的主流将是视像信息,或者说信息文明的一个重要表征便是视像文化的发达充溢”。一切信息——图像(包括非电子类)、图文(图表和文字)、声音(包括语言)全被纳入电子图像系统。
②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
信息社会高级阶段的另一主要特征是电视、电脑、电信一体化,构成统一的电子信息网,即信息高速公路。多媒体视像文化的出现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
(3)电视新闻的未来发展趋势
①多终端收视和即时传播成为现实
a.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受众将更多通过移动平台收看喜欢的电视新闻节日。 b. 移动平台以网络为依托,观众可以随时选择任意时段的电视新闻节日,打破传统电视新闻的时间限制。随时随地收看电视,并根据个人喜好进行定向接收成为必然的趋势。
②电视新闻节日概念将被泛视频信息流所替代电视新闻来源将更加丰富多样。原本只是信息
接收者的广大受众,己经逐渐开始成为新闻的发布者,成为各大媒体新闻来源的巨大资源。例如,随着微博技术的成熟,网民可以随时随地将日睹的新闻事件发布到网络平台上,这种发布方式的直接性、现场性是传统电视新闻无法比拟的,必将使新闻报道更加多元化。
③受众参与将进一步增强
受众在网络发达的背景下消费电视节日,主动搜寻、即时互动成为收视中的常见现象,将改变电视消费的形态,必然反作用于电视节目的制播,改变电视节目的生产模式。例如杭州电视台的《直播12345》节目通过跟踪消费者对质量问题的投诉,将投诉过程直播,并且作为一个全媒体、开放式的平台,除二屏(电视、网络、手机)互动、多点直播外,受众还可以随时参与到与主持人、嘉宾的对话中。
④新闻制作技术的立体化
台湾“动新闻”的出现,充分展示了“虚拟现实”技术的魅力。虽然备受争议,但能够真实地展示出现场的情景,降低新闻制作成本。在民生新闻中,日前国内大多采用演员再演一遍的方式制作; 如果采用虚拟技术,用动画制作,可重塑当时的情景。随着3D 技术的发展,未来电视新闻可以在3D 环境下播放,因此,可以使用3D 模拟制作,增强现场感、真实感和视觉冲击力。
⑤收视将实现个性化订制
未来的观众不再是被动地接收,而是主动获取个性化的资讯。对于电视节目的制作者来说,这种需求意味着需要重构节目制播理念和模式,对事件进行更充分、更独家的报道。因此,面向未来,电视媒体要在节目栏目化、栏目频道化、频道专业化的基础上实行全媒体化、个性化经营,根据分层理论和多元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
⑥基于强大的网络检索功能,公众会寻求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视角的报道,新闻编排策略必然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综上所述,未来电视媒体将全面融入数字化网络体系,传播渠道和消费方式都将改变,从而引发节目制播和节目编排方式的变革,节目形态会更加强调延展性,报道更加强调全方位性; 节目编排模式将更加灵活。
8. 论如何遏制电视媒体的“三俗”倾向。
【答案】电视媒体的“三俗”倾向是指电视文艺节目和电视剧方面的庸俗、低俗、媚俗倾向。要遏制这种倾向,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的政策指导:要积极发挥领导层面的引导作用,善于发现、提倡反映主流价值、弘扬主旋律的作品,扶持、推广典型引路。多用引导的办法,少用行政的办法,团结、带领艺术创作人员,逐步形成强大的良好的创作风气。同时要积极稳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使广播电台、电视台两台合并达到资源统一整合、机制有机转换、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要加大内容生产力度,高度重视广播影视内容生产,增加数量,提高质量,鼓励创作反映现实题材的广播影视作品; 要按照科学管理、依法管理、全面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管理,以管理保导向、保安全,促改革、促发展。
(2)要有开放的思想体系:要坚持民族文化特色,进一步与世界文化接轨,广播电视文艺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