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院817综合考试[艺术学]之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综艺脱口秀
【答案】综艺脱口秀是一种观众聚集在一起讨论主持人提出的话题的广播或电视节目。“脱口秀”一词是从英语词组“talkshow ”音译而来的,“脱口秀”这一节目类型最早出现在美国《Tonightshow 》。脱口秀节目一般都有一列嘉宾席,通常由有学问的或者对节目的特定问题有特殊经验的人组成。我国内地第一档电视娱乐脱口秀节目《东方夜谭》于2004年在东方卫视播出,其余著名的综艺脱口秀节日有湖南卫视《天天向上》、天津卫视《今夜有戏》等。
2. 虚拟演播室
【答案】虚拟演播室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电视节目制作技术。虚拟演播室的实质是将计算机制作的虚拟三维场景与电视摄像机现场拍摄的人物活动图像进行数字化的实时合成,使人物与虚拟背景能够同步变化,从而实现两者天衣无缝的融合,以获得完美的合成画面。虚拟演播室系统具有诸多优越性:①空间不受物理空间限制,摄像机可以以360℃旋转; ②引入大量虚拟特殊环境与道具,创作出更丰富、更吸引人的节目,使导演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时间、空间和道具制作方面的限制,获得了更大的创作的想象空间,以低廉的成本产生新奇的视觉效果; ③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缩短了节目制作周期,提高演播室的利用率等。但虚拟演播室的价格昂贵,其普及和推广有一定的难度。
3. 《女记者的话外音》
【答案】《女记者的画外音》是浙江电视台摄制的电视单本剧。获1983年度全国优秀电视剧(第4届)“飞天奖”单本剧一等奖。编剧:张光照、奚佩兰; 导演:奚佩兰; 摄像:王殿臣。剧情梗概:以一位目光敏锐的女记者视角,表现双燕衬衫厂厂长坚持“信誉至上,质量第一”的办厂宗旨,在同行竞争中与濒临倒闭的工厂携手同办联合企业,不询私情等一系列事迹。
4. 《一口菜饼子》
【答案】《一口菜饼子》是中国的第一部电视剧。北京电视台1958年6月15日以黑白电视在演播室以直播方式播出。由陈赓根据许可同名短篇小说改编,导演是胡旭、梅村,由中央广播实验剧团表演。全剧采取第一人称串讲了妹妹以一块枣丝糕逗狗,姐姐回忆起解放前一家逃荒之时姐妹因一块菜饼子退让,母亲却因为饥饿气绝而亡,妹妹痛悔不该忘去过去苦难的故事。
二、填空题
5. _____的开播标志着我国频率专业化的开始。
【答案】珠江经济电台
【解析】珠江经济电台成立于1986年,它的开播标志着我国第一个板块节目模式电台的诞生。作为国内第一家成立的经济电台,珠江经济电台拥有良好品牌效应,是华南地区最大型、最权威的经济类电台。珠江经济电台致力于打造具有浓郁现代都市生活色彩的广播节目,为听众提供强档的新闻、财经、市场、生活服务资讯和时尚的音乐娱乐享受,其创立的“珠江广播模式”在中国广播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6. _____年创设了飞天奖。
【答案】1983
【解析】1981年4月3日至13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电视节目会议,对1980年1月1日至1981年3月31日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播出的电视节目进行评选,有28部电视剧获奖。1983年3月,广播电视部(原中央广播事业局)委托《电视文艺》、《中国广播电视》、《电视周报》三家报刊联合主办第三届优秀电视剧评奖活动,并把这一活动正式定名为“全国电视剧飞天奖”。
三、简答题
7. 简述受众的特征。
【答案】(1)大众传播媒介受众的特点
①规模的巨大程度
受众群体的规模几乎超过了各种各样社会群体,尤其广播电视传播的无远弗届,使得其受众群体的规模往往可以超越国界,是互联网出现之前最具有国际化或世界性的社会群体。
②分散性
受众分散在不同的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当中,收听早间广播新闻的听众,既有普罗百姓也有达官贵人,一部电视剧可以让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习俗、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与剧中人物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同喜同悲。
③异质性
即受众社会属性和文化特质的多样化。
(2)对于传播者来说,大众传播媒介的受众的特点
①不可见性
由于受众数量规模庞大,分散,异质性高,很难被精确描摹出来。然而,不管是管理、运作媒介的人,还是使用媒介的人,都会很有兴趣想知道究竟是哪些人在阅读报纸、看电视、购买音像制品或去电影院看电影。
②非群体化或曰碎片化
这一点在当今社会显现得尤为突出。在自主性、分群化社会中,广播电视观众、听众和所有大众媒介的受众一样,呈现出多元化、碎片化的结构特征。受众非群体化的趋势与广播频率专业
化、电视多频道的竞争不断互动,因此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广播电视从“广播”向“窄播”的转化。
8. 简述电视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答案】电视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的发明与进步是电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动因
技术的发明与进步可能是电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动因。20世纪上半叶,通过无线电波的方式实现了声画传播,这种最初只是应用于军事和科学研究方面的技术却给20世纪后半叶人们的审美娱乐带来了一场划时代的革命。在这样一个新的技术平台上,从新闻信息的传播开始,而逐步发展到传播各种现成的艺术: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电影、文学等等,为人们观赏这些艺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更重要的是,电视以其鲜明的声画合一的语言、以独特的时空综合的形式构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样式,构成了人们新的审美娱乐的对象。这就是今天己后来居上且影响广泛的电视艺术。
(2)电视艺术的创造对电视技术的依赖性
就艺术创造的具体表达而言,电视艺术的创造确实表现出对于特定的技术手段和有表现力的声画符号的依赖。也就是说,电视作为一种声画艺术的创造,离不开基本的摄影、录音乃至编辑、制作等种种必要的设备和技术。甚至为了追求“逼真”的视听艺术的效果,而需要讲究严格的技术规范、体现出具体的技术要求。但是,艺术的追求本质上却不是僵硬的技术规范所能体现的,它必然还有着更多的情感和趣味的尺度和要求,而后者才是更为根本的。
(3)适应电视制作与传播技术的特性影响着电视艺术创造的类型化生产
就艺术的社会生产体制而言,适应电视制作与传播技术的特性,电视艺术的创造也明显地表现出类型化生产的特点。电视节目的定时、批量的制作,既在形态上带来了电视节目的栏目化和类型化,更在创作方法上形成一种操作化和程序化。然而,这种生产体制上的特点是否能够真正促进电视艺术的创造,还需要假以时日,靠实践来检验。
总之,在电视艺术的创作中,技术既延展了艺术的创造技能,却又不免遏制了艺术的思维和想象; 技术既扩大了艺术在大众传播环境里的活动范围,又主动地把大众日常生活引入艺术活动。就像丹尼尔. 贝尔所说的,“过去,艺术是一种经验,现在,所有的经验都要成为艺术。”事实上,电视创作对技术的迷信势必造成对于艺术本性的扼杀,甚至以技术的眼光来抵消审美的判断,造成电视艺术本性的蜕变。
9. 广播电视音乐具有怎样的特质?
【答案】音乐是广播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播中尤其如此。20世纪90年代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除了专门开设文艺频道外,还专门开设了音乐频道。其主要特质有:
(1)可作为独立的广播电视节目内容
广播电视在现代的音乐传播上体现的强大的媒介功能,表现为对各地各民族声乐、器乐、原生态音乐的录播、直播,以及音乐的普及、服务等。这一点在欣赏性节目、专题专栏性节目、知识性节目、报道性节目中均有所体现,例如:“名曲欣赏”、“同一首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讲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