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国际金融新编考研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国际货币制度

【答案】国际货币制度亦称国际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 套安排和惯例。国际货币制度通常是由参与的各国政府磋商而定,一旦商定,各参与国都应自觉遵守。国际货币 制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②汇率制度的安排;③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理想的国 际货币制度应该保证国际货币秩序的稳定,能够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能力并保持国际储备资产的信心,保证国际 收支的失衡能得到有效而稳定的调节,从而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活动的发展。

2. 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案】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主要内容有:

(1)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促进国际货币合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 战后国际货币制度的核心,它的各项规定构成了国际金融领域的基本秩序。它对会员国融通资金,在一定程度上 维持着国际金融形势的稳定。

(2)规定了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美元一黄金本位制。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规定每盎 司黄金等于35美元。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随时可用美元向美国按官价兑换黄金。另外,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 挂钩,规定与美元的比价,从而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均与美

元保持固定汇率,但在出现国际收支根本不平 衡时,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可以进行汇率调整。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国际收支赤字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以协助其解决国际收支困难。会员国在需要 国际储备时,可用本国货币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规定程序购买一定数量的外汇,将来在规定的时间内再以用黄 金和外汇购回本币的方式偿还借用的外汇资金。

(4)废除外汇管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规定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货币措施,要在兑换性的基础上实行多边支付,但也存在一些例外。

(5)制定了稀缺货币条款。但这一条款并没有真正实施过。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国际货币合作的产物,它在一定时期内稳定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货币汇率,营造了一个相对 稳定的国际金融环境,促进了世界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增长。但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存在一些缺陷:①信心和清 偿力之间的矛盾,即存在所谓的“特里芬难题”。②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可调整汇率制度难以按照实际情况经常调 整。③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为了维持对外收支平衡和稳定汇率,也不能不丧失国内经济目标的独立性。

这个体系是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的条件下建立的,因而其盛衰与美国经济实力和

地位的变化有密 切联系。随着美国经济地位相对衰落和美元危机的不断爆发,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彻底瓦解。

3. 多重均衡

【答案】货币危机发生的隐含条件是宏观经济中多重均衡的存在。经济中共存在两重均衡,分别对应着公众对固定汇率制能否维持的不同预期,每种预期都是自我实现的。其中,“好的均衡”(Good Equilibrium)是公众的贬值预期为零,从而使汇率保持稳定;另外一种均衡则是贬值预期,当这种预期达到一定程度时,政府将不断提高利率以维持平价直至最终放弃,这种均衡的结果就是货币危机。由“好的均衡”向货币危机的跳跃常常由一些与经济基本面完全无关的事件——“黑子现象”——所导致。这些所谓的黑子事件经常与国际短期资金流动之独特的运动规律密切相关,当它导致贬值预期心理时,就会引起投机并使这一预期得到实现。因此,这种货币危机又被称为“预期自我实现型货币危机”。

4. 特里芬难题

【答案】特里芬难题是指一种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货币制度的两难处境,即信心和清偿力之间的矛盾。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实际上是一种美元本位制。因此,它的运行既要求储备货币发行国一一美国保证美元按固定官价兑换黄金,以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又要求美国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即提供足够的美元,以促进生产和国际贸易发展的顺畅运转。

信心和清偿力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美元供给太多就会有不能兑换的危险,从而发生信心问题,美元供给太少就会发生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这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在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提出的,故称“特里芬两难”。从四、五十年代的“美元荒”到60年代以后的“美元灾”,布雷顿森林体系实实在在地陷入了“特里芬难题”中。这一根本缺陷,使后来采取的创设特别提款权复合货币也己无法修补,从而最终使布雷顿森林体系无法维持。

5. 汇率水平决定的比价属性

【答案】所谓汇率的比价属性,就是指汇率的水平由其他宏观经济变量(如国际收支、货币供应量、物价、产出等等)的变动所决定。汇率的比价属性可以称为汇率决定的被动属性。

6. 冲销式干预

【答案】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按是否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可分为冲销式干预与非冲销式干预。冲销式干预是指政府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同时,通过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在国债市场上进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来抵消前者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从而使货币供应量维持不变的外汇市场干预行为。为抵消外汇市场交易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而采取的政策措施被称为冲销措施。非冲销式干预则是指不存在相应冲销措施的外汇市场干预,这种干预会引起一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

7. 复汇率

【答案】复汇率又称“差别汇率”或“多重汇率”。它是某些外汇管制国家对汇率管制的方式之一。指一国货币当局对外汇汇率人为地规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汇率,不同汇率适用于不同类别交易项目的制度形式。复汇率根据需要对不同的交易实行歧视性待遇,原则是对需要鼓励的交易规定优惠的汇率(如对出口规定适用较高的外汇价格,对先进技术设备的进口适用较低的外汇

,对需要限制的交易则规定不利的汇率价格等)(如对奢侈品进口和资本输出用汇规定适用较高的价格)。在有些国家,只存在两种或三种的歧视性汇率,在有些国家则规定有多达几十种的歧视性汇率。

8. 单一汇率

【答案】单一汇率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货币只规定一种买卖价格的制度形式。在实行单一汇率的国家,外汇买卖不分贸易、非贸易外汇收支,均按一种汇率进行外汇买卖。在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汇率由外汇管制机构制定和公布;在不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汇率受外汇市场供求关

系的影响而变动。中国在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实现了汇率并轨,从此人民币实行单一汇率。

二、选择题

9. 某公司去年的每股收益是0.2元,分红率是60%,新股票项目的期货回报率是20%,公司股

票的beta 是1.2。无风险利率是6%, 市场组合的回报是11%。该公司股票的期望回报率是( )。

A.10%

B.11%

C.12%

D.13%

E.14%

【答案】C

【解析】根据CAPll 模型,股票的期望收益率为:

10.解释金本位制度时期外汇供求与汇率形成的理论是( )。

A. 国际借贷说

B. 购买力评价说

C. 货币分析说

D. 金融资产说

【答案】A

【解析】国际借贷说,也称国际收支说,是在金本位制度盛行时期流行的一种阐释外汇供求与汇率形成的理 论。该理论认为,外汇汇率变动是由外汇供求对比变动所引起,而外汇供求状况又取决于由国际间商品进出口和 资本流动所引起的债权债务关系。在国际债权债务关系中,主要是一定时期之内需要及时支付的流动债权债务才 影响该时期的外汇供求状况。当一国的流动债权,即外汇应收,多于流动负债,即外汇应付时,外汇的供给大于 需求,因而外汇汇率下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