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国际金融新编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货币危机
【答案】货币危机在广义上是指一国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在狭义上是指市场参与者通过外汇市场的操作导致该国固定汇率制度崩溃和外汇市场持续动荡的事件。货币危
机的一个明显特征是本国货币的大幅度贬值。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既有区别也有联系。金融危机
不仅仅表现为汇率波动,还包括股票市场和银行体系等金融市场上的价格波动和
金融机构的经营困难与破产等。货币危机可以诱发金融危机,而由国内因素引起的一国金融危机也会导致货币危机的发生。
货币危机无论对危机发生国还是对整个世界经济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其危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货币危机发生过程中对经济活动的危害;②货币危机发生后经济条件的变化;③货币危机发生后政府被迫采取的补救性措施中,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往往是最普遍的。
按照货币在狭义上的定义,具体而言,货币危机可以按原因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是由政府扩张性政策导致经济基本面恶化,从而引发国际投机资金冲击所导致的货币危机。
第二种是在经济基本面比较健康时,主要由政治事件或心理预期作用而带来国际投机资金冲击所引起的货币危机。
第三种是因其他国家爆发的货币危机的传播而发生的货币危机,称作“蔓延型货币危机”(Contagion Currency Crisis)。
2. 固定汇率制
【答案】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是汇率制度的两大基本类型。固定汇率制是指政府运用行政或法律手段确定、公布及维持本国货币与某种参照物之间的固定比价的汇率制度。其参照物可以是黄金,也可以是某一种外国货币或一组货币。从19世纪中末期到1973年,世界各国的汇率制度基本上属于固定汇率制,它包括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和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固定汇率制两种类型。在金本位制度下,两国货币之间的中心汇率按金平价之比确定,汇率波动幅度以黄金输出点为上限,以黄金输入点为下限。固定' 汇率制自发形成,并且各国货币的金平价一般不会变动,各国之间的汇率也就能够保持真正的稳定,因此,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是典型的固定汇率制。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固定汇率制是通过国际间的协议(布雷顿森林协定)人为建立起来的,各国货币当局通过规定虚设金平价来制定中心汇率,再通过外汇干预、外汇管制或国内经济政策措施被维持在人为规定的狭小范围内波动,固定汇率制人为形成,并且原则上各国货币的金平价是可以经常调整的,这样汇率也就可以经常变动,因此,这种固定汇率制严格说来只能称为“可
调整的钉住汇率制
3. 进口资源消耗比例曲线
【答案】进口资源消耗比例曲线是表明汇率与进口资源消耗比例关系的曲线。国内资源消耗比例曲线是表明汇率与国内资源消耗比例关系的曲线。
在本国产出水平一定,即资源消耗总量既定的情况下,来自国内的资源消耗增加,来自国外的资源消耗便相应减少;反之,来自国内的资源消耗减少,势必要求来自国外的资源消耗増加,两者成反比关系。具体而言,汇率变动具有支出转换效应,本币贬值引起国内资源相对便宜,则国内资源的消耗相对增加;本帀升值引起国外资源相对便宜,则本国生产所使用的国外资源相对增加(或者,从内涵经济的角度看,就是本国所能交换和利用到的国外资源相对增加)。因此,资源消耗型经济増长,其实就是更多依赖本国资源的经济增长,资源节约型经济增长,其实不仅仅是国内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而且同时还是更多利用外国资源的经济增长。
用图来表示汇率水平的决定。图中的纵轴表示汇率水平,在直接标价法下,向上表示本币贬值,向下表示本币升值。本币贬值使进口资源相对昂贵,国内资源消耗比例増加,故国内资源消耗比例曲线斜率为正。本币升值使进口资源相对便宜,国外资源消耗増加,故进口资源消耗比例曲线斜率为负。假定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国内外资源消耗的合意比例,也表示本国自然资源使用和劳动力就业的合意比例,那么,交点同时也代表着应有的均衡汇率水平。
图国内、进口资源消耗比例曲线
4. 外部均衡
【答案】外部均衡外部均衡是内部均衡基础上的外部平衡。是在国内经济均衡发展,内部均衡实现基础上的国际收支平衡。
5. —价定律
【答案】一价定律是关于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国际商品价格定价规律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贸易者的套利行为会使得同一种可贸易商品无论在什么地方出售,扣除运输费用外,其价格都是相同的。所谓可贸易商品是指套利活动能使其地区间的价格差异保持在较小范围内的商品。根据此定律,由于各国所采用的货币单位不同,同一可贸易商品以不同货币表示的价格经过均衡汇率的折算,在数值上相等。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表示同一
可贸易商品在两个国家的价格;e 表示两国货币的汇率。
一价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英国金块主义者J. 威得利首次提出的概念,它反映了一种国际商品的套利条件。一价定律的成立基于自由贸易的严格假定,即商品与服务能在国家之间自由流动。这一定律的意义在于现实中自由贸易的条件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满足,因此国际间就会产生商品套购,套购者根据贱买贵卖的原则,在低价国购买,运到高价国出售,从中获取无风险套购利润。一价定律与绝对购买力平价学说在内容上是一致的,是绝对购买力学说的前提之一,为购买力平价理论提供基本的绝对形式,可以说购买力平价说是一价定律的翻版。
6. 经济的内涵增长
【答案】内涵式经济增长是指要素生产率提高而带来的经济增长。内涵式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产品的附加值。附加值是一个具有管理学和会计学色彩的名词。将产品价格构成中物质资源投入和简单劳动的成本近似地认为是要素投入,其余部分就是附加值,它近似地代表了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如果在产品的价格构成中附加值比例较高,就意味着经济增长以内涵式为主。在对外交往中,出口高附加值产品,进口低附加值产品,就能够用较小的实际资源换得较多的实际资源,从而提高本国的福利水平。
7. 经常账户下的自由兑换
【答案】经常账户下的自由兑换是指本国居民可在国际收支经常性往来中将本国货币自由兑换成其所需要的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中的发达国家应遵照基金组织协定的第八条款实行经常项目可兑换;国际收支平衡有困难的发展中国家在加入基金组织时可选择协定第十四款作为过渡性安排。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一国若能实现经常账户下的货币自由兑换,该国的货币就被列为可兑换货币。由于自由兑换的条款集中出现在基金组织协定的第8条,所以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又被称为“第8条款国”。
8. 弹性论
【答案】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ElasticityApproach )主要是由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
⑴弹性的基本概念
价格变动会影响需求和供给数量的变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称为需求对价格的弹性,简称需求弹性。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称为供给对价格的弹性,简称供给弹性。弹性越高,意味着数量对价格的变动越敏感。在进出口方面,就有四个弹性,它们分别是: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性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 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进口商品的供给弹在马歇尔微观经济学和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着重考虑货币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及其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
⑵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 —LemerCondition )
本币贬值会引起进出口商品价格变动,进而引起进出口商品的数量发生变动,最终引起贸易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