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中师范社会保障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体系框架。
【答案】社会保障制度的体系框架主要包括:
(1)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其中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涉及面最广、社会需求最迫切的社会保险项目。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国对原有的一些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将更加健全,同时,将可能增加一些新的保险项目或者在原有的保险项目中增加新的内容。
(2)社会救助制度
包括城乡贫困户救济和因自然灾害造成生活困难的灾民救济。
①社会救济是由国家和社会按法定的标准,向不能保持最低限度生活水平的公民,提供满足其最低生活水平的物质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济对象大致有:农村贫困户、城市贫困户、城乡特殊困难对象等。社会救济制度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我国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虽然在当时对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存在着政策不统一、管理不规范、覆盖面小、工作随意性大等缺陷,己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对传统的救济制度进行了改革。
②在灾民救济方面,坚持“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的方针,确立了生活救济和扶持生产相结合的指导思想,逐步建立了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款分级负担的新体制。在贫困户救济方面,探索建立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贫困家庭实行差额补助。在21世纪,我国城乡的社会救济制度改革将向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救济制度逐步走向成熟。
(3)社会福利制度
①社会福利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福利,泛指有关改善社会成员物质文化生活的一切措施,基本相当于社会保障的同义词。在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大体上都是这样。狭义的社会福利是对社会弱者所提供带有福利性质的社会服务和保障。
②在我国通常把社会福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其内容主要有企事业单位提供的职工集体福利、民政部门主管的特殊福利和街道、居委会举办的社区社会福利服务。职工集体福利的项目大约可分为三类:一是以货币支付的各种福利补贴; 二是为职工提供生活方便而举办的集体福利设施; 三是为提高职工生活质量而开展的文化生活服务。特殊社会福利主要以无经济收入和生活无人照顾的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等特殊社会群体为对象,主要通过集中收养和分散供养相结合的方式,为他们提供生活供养、疾病康复和文化教育等福利服务。社区社会福利
服务是在政府的倡导和扶持下,由街道、居委会向社区全体居民提供的福利性服务和公益性服务。
③21世纪,应该是我国社会福利社会化全面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集体福利事业改革的步伐将加快; 企业、单位办福利的功能将逐步向社区和社会转移; 特殊社会福利事业将形成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及个人共同举办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社区社会福利服务将由城市向农村延伸,并走上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轨道; 整个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水平将有极大的提高,将对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4)军人保障制度
①它是一项物质补偿和政治褒扬相结合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其保障对象是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特殊贡献的现役军人、退伍军人及其家属,统称为优抚对象。具体包括: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复员退伍军人、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退军人家属、现役军人家属、军队离退休干部等。保障的内容主要有国家抚恤、群众优待、就业安置、扶持生产和生活照顾等方面。
②我国的优抚安置制度形成于民主革命时期,建国以后,这项制度的政策法规日益健全,优待抚恤的标准有所提高,就业安置、生产扶持和生活服务等工作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对保障优抚对象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国防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在21世纪,优抚安置制度将进一步走向法制化、制度化和社会化,优抚对象的物质保障和服务保障水平将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得到提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退伍军人和志愿兵就业安置制度将逐步形成,而且不断完善。
(5)补充保障制度
即其他补充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如企业年金、员工福利、慈善事业等。
2. 简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
【答案】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由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等六项制度构成,基本内容有:
(1)社会保障制度
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其中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涉及面最广、社会需求最迫切的社会保险项。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国对原有的一些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将更加健全,同时,将可能增加一些新的保险项目或者在原有的保险项目中增加新的内容。
(2)社会救济制度
包括城乡贫困户救济和因自然灾害造成生活困难的灾民救济。社会救济是由国家和社会按法定的标准,向不能保持最低限度生活水平的公民,提供满足其最低生活水平的物质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济对象大致有:农村贫困户、城市贫困户、城乡特殊困难对象等。社会救济制度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在21世纪,我国城乡的社会救济制度改革将向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
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救济制度逐步走向成熟。
(3)社会福利制度
我国通常把社会福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其内容主要有企事业单位提供的职工集体福利、民政部门主管的特殊福利和街道、居委会举办的社区社会福利服务。
(4)优抚安置制度
它是一项物质补偿和政治褒扬相结合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其保障对象是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特殊贡献的现役军人、退伍军人及其家属,统称为优抚对象。具体包括: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复员退伍军人、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退军人家属、现役军人家属、军队离退休干部等。保障的内容主要有国家抚恤、群众优待、就业安置、扶持生产和生活照顾等方面。
(5)社会互助制度
它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政府倡导和组织下,广泛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开展扶贫济困、尊老爱幼、扶弱助残、邻里互助等多层次、多形式的互助互济活动,丰富了我国社会保障的内容,提高了社会保障的发展水平。
(6)个人储蓄积累保障
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观点,它又称为储蓄保险基金或公积金,是指一些国家,特别是那些发展中国家适宜采用此方法,一般称之为“中央公积金计划”。储蓄基金是一种强制性的储蓄手段,工人和雇主按规定向中央储蓄基金会交纳保险费,加上定期的利息收入,单独记入个人贷方账户。当发生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或患病时,将积累的储蓄加利息发给工人或其家属。
以上六个方面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规定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六项制度将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同时也有可能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建立新的社会保障项目和制度。
3. 试分析一个政党(国内外均可)的社会保障政策主张。
【答案】政党政治通过议会或控制政府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社会政策,其对社会保障的看法直接影响着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美国有两大政党之一的民主党人认为,社会成员的生活困境是社会环境欠佳或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政府应当努力改善环境、提供机会,同时负起照顾人民生活的责任,故设立社会保障制度是完全必要的; 而且随着各种社会问题的兴起,政府还应该不断改善社会服务来配合人民的需要。
在民主党执政时或在民主党主政的州或市,还可以看出他们较为重视少数民族和穷人的利益,能够体恤他们的需要并常常为少数民族提供就业机会。克林顿作为民主党推举出来的总统,1992年在竞选中许诺他上台后让“每个美国人都能享受医疗保健”,同期民主党通过的政纲亦提出了平民福利法案,但克林顿上任后遇到了一系列的难题迫使他在社会保障问题上向共和党人作出妥协,以致他的福利改革遭到严重挫折; 小布什上台后,减税与削减社会福利成为他推动的改革目标,在他的第二个任期内,更是提出要控制公共养老金计划而为每个美国人建立个人账户,这一动议无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