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707经济法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课税要素
【答案】课税要素是决定征税主体能否征税和纳税主体的纳税义务能否成立的基本构成要件,是构成税收征纳实体法的必不可少的内容,也被称为税法中的实体法要素。具体包括:①税收主体。税法主体是指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②税收客体。征税客体,也称征税对象或课税对象,是指征税的直接对象或称标的。③税目和计税依据。税目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具体项目。计税依据,是指根据税法规定所取得的用以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亦即用以计算应纳税额的基数。④税率。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计税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或比率。⑤税收特别措施。税收特别措施包括两类,即税收优惠措施和税收重课措施。前者以减轻纳税人的税负为主要目标,并与一定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相关; 后者是以加重纳税人的税负为目标而采行的措施,如税款的加成、加倍征收等。
2. 广告活动
【答案】广告活动是指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设计、制作、发布广告过程中的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广告活动包括以下四个重点:制作适当的销售信息、及时传达给受众、选择适当的时机,用合理的成本。只要是有一定商业系的经营活动,都可以认为是广告活动。
3.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监管
【答案】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是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力法,对各种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评估、控制、监测和改进的动态过程和机制。有效的银行内控机制对于防范日益增长的金融风险,保障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具有非同寻常的作用。
4. 国有资产
【答案】国有资产是指财产的所有权属于国家的财产。国有资产是国家所有权的客体,国家是国有资产所有权的唯一主体。在我国,国有资产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的财产。国有资产的形态包括有形财产,如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还包括各种财产权利。我国的国有资产主要是通过以下四种方式形成的:国家凭借权力依法取得和认定属于国家的财产; 国家投入的资本金以及收益所形成的财产; 国家对行政和事业单位拨入经费而形成的国有资产; 国家接受各种形式的馈赠而形成的国有资产。
5. 消费者主权
【答案】消费者主权是指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喜好选购商品。消费者主权原则是消费者法立
足和遵循的首要原则。它要求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维护自由公平竞争,使消费者得以在众多商品中充分自由选择,并着眼于消费者的安全、健康、经济利益等不受损害来维护市场秩序,确保消费者是生产的主导者和生产者不良行为的有效约束者。
二、简述题
6. 《对外贸易法》对国际服务贸易作了哪些规定?
【答案】《对外贸易法》对国际服务贸易的规定卞要有:(1)国际服务贸易的限制或禁止①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公共道德,需要限制或者禁止的; ②为保护人的健康或者安全,保护动物、植物的生命或者健康,保护环境,需要限制或者禁止的;
③为建立或者加快建立国内特定服务产业,需要限制的;
④为保障国家外汇收支平衡,需要限制的;
⑤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其他需要限制或者禁止的;
⑥根据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的规定,其他需要限制或者禁止的;
⑦在战时或者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方面可以采取任何必要的措施; ③国家对与军事有关的国际服务贸易,以及与裂变、聚变物质或者衍生此类物质的物质有关的国际服务贸易,可以采取任何必要的措施,以维护国家安全。
(2)市场准入管理
国务院对外贸易主管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依法制定、调整并公布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准入目录。
(3)法律责任和后果
①从事属于禁止的国际服务贸易的,或者未经许可擅自从事属于限制的国际服务贸易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罚;
②法律、行政法规没有规定的,由国务院对外贸易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③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 简述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答案】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有关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是指行政行为合法有效成立生效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不等于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有确凿的事实证据
要求具体行政行为应当有确实可靠的证据。这一要件的内容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作出具体行政行为首先要有事实,即存在需要行使行政职权的客观事实。
②事实应当是确实充分的。事实必须是客观的、合法的和与行政相关联的。
(2)正确地适用法律法规
要求具体行政行为应当正确适用法律。这一要件的内容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行政管理是一种适用法律的国家活动。行政机关必须依法处理行政事务。
②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应将法律法规作为处理行政事务的根本准则和依据。
③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要正确把握法律法规与调整对象的联系。
④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只能适用有效的法律。已经失去效力的法律和尚没有生效的法律,都不得适用。
(3)遵守法定行政程序
程序是实现行政管理目标过程中的行政方法和形式。法定程序赋予这些方法和形式以权利义务的法律属性,要求行政机关行使职权时必须遵守,成为判断具体行政行为是否正确合法的重要标准。
(4)不得超越职权和滥用职权
行政诉讼法对行政机关提出了两个禁止性要求,即不得超越职权和滥用职权。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超越职权和滥用职权,侵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院可以予以撤销。
关于超越职权的要件,是要求行政机关应当在法律授予的权限以内活动。不能以公共需要的理由对抗职责权限的要求。法院应按照法律的规定来判断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5)具体行政行为的违法性排除
具体行政行为表达中的明显疏忽小具有违法性。行政意思的表达错误,如书写错误,计算错误,显然的遗漏,以及数字化加工过程的错误,因为其不是行政意思本身的错误,应当排除其违法性。可以由行政机关进行更正,如果给公民权益造成损害的,因为行政机关由过错应当给予赔偿,但是不应当认定为违法。
8.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宗旨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案】(1)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宗旨
①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②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2)消费者法的基本原则
①消费者主权原则
消费者主权,是指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喜好选购商品。消费者主权原则是消费者法立足和遵循的首要原则。它要求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维护自由公平竞争,使消费者得以在众多商品中充分自由选择,并着眼于消费者的安全、健康、经济利益等不受损害来维护市场秩序,确保消费者是生产的主导者和生产者不良行为的有效约束者。
②保护弱者原则
弱者保护已成为现代法的一个基本倾向,在消费者法中,弱者保护就是消费者保护。为了平衡消费者在与生产经营者的关系中所处的弱者地位,要求法律的天平对消费者适当倾斜,片面地赋予其某些权利,让生产经营者片面地负担某些义务。
③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