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843综合考试之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概念题
1. 理性决策
【答案】理性决策是指经过理性的思考和运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和分析问题,从而做出决策的过程。其不是依靠人的直觉或凭借个人经验所做出的决定。
理性决策的步骤如下:
(1)确定问题。找出实际情况同标准的偏差,研究发生问题的原因。
(2)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找出各种可能的方案,通过对比,分析各种方案的优劣。
(3)运用各种科学方法筛选出可行性方案,如通过系统分析法、模拟法等,确定一个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案。
2. 风险决策
【答案】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事件未来各种自然状态的发生是随机的,决策者可以根据相似事件的历史统计资料或实验测试等估计出各种自然状态的概率,并依据概率的大小进行计算分析后作出的决策。
风险型决策通常具备五个条件:
①存在着决策者期望实现的明确目标,收益大或损失小;
②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状态;
③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最后只选定一个方案;
④不同的行动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益损值可计算;
⑤在多种自然状态下究竟出现何种状态无法肯定,但对各自然状态出现的可能性(概率)却可预先估计出来。
3. 结构适度问题
【答案】结构适度问题是指涉及一个或几个决策者,和相对来说有限数量的政策选择方案的问题。方案的效用一致能够反应决策目标的一致。然而所选择的政策方案,其后果是不确定的,即使是在可接受的误差之内,结果预测也有相当大的困难。结构适度问题的原型来自政策模拟。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可以说明这类问题的特征。
4. 政策目标确定
【答案】政策口标确定是指在公共政策基本思想的指导下,选择好政策目标,确定政策制定和实施所要达到的社会效果的过程。政策目标确定面临的困难有:①价值因素:②政治因素; ③多目标间的冲突。
5. 有限理性
【答案】有限理性决策模型缘于对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的批评,认为人类行为受知识、能力、心理及信息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办法达到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的要求。有限理性模型是一个比较现实的模型,其认为人的理性是处于完全理性和完全非理性之间的一种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的主要内容有:①手段—目标链的内涵有一定矛盾,简单的手段一目标链分析会导致不准确的结论; ②决策者追求理性,但又不是最大限度地追求理性,他只要求有限理性; ③决策者在决策中追求“满意”标准,而非最优标准。
6. 第三部门
【答案】第三部门是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机构,其既不属于政府公共部门,也不属于市场经济部门。那些以服务公众为宗旨,不以营利为日的,其所得不为任何个人牟取私利的机构,都可划入第三部门。因此,在第三部门中,既可以看到一些在形态和功能上更接近政府机构的组织,也可以看到一些在形态和功能上与私人部门中的企业组织相类似的组织,还可以看到一些具有非正式特征的组织。
第三部门的主要特点包括:①它既可能提供私人物品(服务),也可能提供公共物品(服务); ②它主要由正式的组织构成,但这些组织可能是公共组织,也可能是私人组织; ③它在提供物品(和服务)时一般并不以营利为主要目标; ④第三部门的活动往往建立在人们自愿地提供各种资源并在提供物品(或服务)的过程中进行自愿的合作的基础上来解决问题。正因如此,第三部门也称作“志愿部门”。
7. 范米特与范霍恩的政策执行系统模型
【答案】范米特与范霍恩的政策执行系统模型是指在政策决定与政策效果这一转变过程之间存在许多影响二者的变量——既有系统本身的因素,也有系统环境的因素。具体来说,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六大因素,其互动状况会影响政策执行绩效。其中包括:①政策目标与标准; ②政策资源; ③组织间的沟通与强制行为; ④执行机构的特性; ⑤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 ⑥执行者偏好。总体看来,该模型吸收了许多政策执行模型的优点,将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都纳入了模型中。但是不足之处在于,这六个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还不够明确,即为什么某一因素会直接或间接或根本不影响其他因素,这一点该模型并没有给予详细说明。
8. 正式议程
【答案】正式议程又称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己经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感到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政策议程。从本质上讲,政府议程是政府部门按特定程序行动的过程,在程序上表现较为正式和固定,在方法上表现比较严谨和精确,在内容上表现较为具体和集中。
9. 阿罗不可能定理
【答案】阿罗不可能性定理(Arrow's Impossibility Theorem)是指,如果众多的社会成员具有不同的偏好,而社会又有多种备选力案,那么在民主的制度下不可能得到令所有的人都满意的结果。该定理是山197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J ·阿罗提出的。“阿罗不可能定理”的意义在于,它表明在集体行动中无论采用何种加总个体意见的方式都是存在缺陷的。作为该缺陷的一个结果,所有民主方式中的投票过程都潜在地具有被操纵的可能性。
10.赖因和拉宾诺维茨的政策执行循环模型
【答案】赖因和拉宾诺维茨的政策执行循环模型是指政策执行是介于政策意向与行动之间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由三个不同的阶段构成:①拟定纲领阶段。将立法机关的意图转化为行政机关执行政策的规范和纲领。②分配资源阶段。将政策执行所需要的资源公平、公正地分配给执行者。③监督执行阶段。对政策执行过程与成果加以评估,确认执行者所应承担的行政责任,监督过程包括监督、审计与评估三种形式。在每一阶段,必须遵守三条统一的原则:合法原则、理性原则和共识原则。
该模型的贡献包括:①对政策执行系统的内在关系做了较深刻的剖析说明。即政策执行的主要功能是资源分配,为了保证公正和公平,不仅决策者要拟定明确的纲领目标,而且监督者也应遵循合法、合理、共识的原则。②说明了政策环境对政策执行所产生的重要基础性影响。③强调了政策执行过程重复循环的价值。不过,该理论抹杀了政策目标群体的存在,是不恰当的。
二、简答题
11.简述赫伯特·西蒙的有限理性观点。
【答案】“有限理性”原理是赫伯特·西蒙的现代决策理论的重要基石之一,也是对经济学的一项重大贡献。新古典经济理论假定决策者是“完全理性”的,认为决策者趋向十采取最优策略,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收益。西蒙对此进行丁批评,他认为事实上这是做不到的,应该用“管理人”假设代替“理性人”假设。由于现实生活中很少具备完全理性的假定前提,人们常需要一定程度的主观判断进行决策。也就是说,个人或企业的决策都是在有限度的理性条件下进行的。完全的理性导致决策人寻求最佳措施,而有限度的理性导致他寻求符合要求的或令人满意的措施。
(1)最优决策要求:
①决策者了解与组织活动有关的全部信息;
②决策者能正确地辨识全部信息的有用性,了解其价值,并能据此制定出没有疏漏的行动方案;
③决策者能够准确地计算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④决策者对组织在某段时间内所要达到的结果具有一致而明确的认识。
(2)上述条件在现实中是难以具备的,这是因为人是有限理性的,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具体来讲:
①从广义上说,外部存在的一切对组织的当前或未来均会产生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