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843综合考试(含政治学、公共政策)之公共政策分析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利用Excel 完成多元回归? 计算结果中各个参数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山于管理事物之间关系错综复杂,一元回归很难发挥功效,而多元回归方一法则相对更为实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是:。其中

称作偏回归系数。βi 又称直线方程的偏斜率,它的含义是如果其他变量

不变,βi 所对应的变量每变化一个单位而导致的因变量变化的幅度。α在方程中是常数,称为截距。

,点击确定。将光标放在“Y 利用Excel 进行多元回归,在“数据分析”对话框中“选择回归”

值输入区域”后面的空格中,然后用鼠标在Excel 表格中选择因变量所对应的列。同样,在“X 值输入区域”中输入自变量所对应的区域。选择“标志”、“置信度”等选项,然后点击“确定”。这样在回归分析结果中有n+1行为回归系数的值,从而可得到多元回归方程。计算结果中,

参数

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变量平均增加(β1>0)或减少(β1<0)

能够由自变量2每增加一个单位,因个单位;R 为复判定系数,反映了因变量y 的变化中解释的百分比; SSreg 为回归平方和,是估计值的方差,表示回归方程所解释的y 的变化; SSresid 为残差平方和,表示未能被回归方程解释的y 的变化; SStotal 为总平方和,且SStotal=SSreg+SSresid.表示y 的实际值的方差; t 值用于检验单个偏回归系数是否为零; F 值用于判断全部偏回归系数是否都为0。

2. 假设检验有哪几个步骤?

【答案】①根据要求确定原假设H 0和备择假设H 1,并确定显著水平α;

②根据总体分布的特征,构建一个检验统计量T ;

③根据是双侧检验还是单侧检验,决定取α还是;

④计算接受域和拒绝域;

⑤根据显著性水平,将统计量T 与相应的分位数比较,判断是接受还是拒绝原假设H 0。

3. 什么是社会自治组织? 它包括哪些类型?

【答案】(1)社会自治组织

广义上的社会自治组织,它指一定范围内的自治体全体成员在自由、平等的基础上依法对自治体公共事务实行自我管理的不具有强制性的组织形态,既包括政治意义上的社会自治组织,如我国的村民委员会、街道居委会及其他政治性社团,也包括经济意义上的社会自治组织,如各种经济性协会、中介性组织等。社会自治组织是民主的实现形式之一,是阻止公权力侵害私权利的“一道墙”,也是社会矛盾的减压阀。一方面社会自治组织是在国家的法律规范下成立和运作的,

另一方面在社会自治共同体内都建立有党的组织。

社会自治组织具有其他组织所不具有的特征:

①组织性,即有较固定的组织形态,不是临时性的集合体。

②志愿性,即组织的成员具有较高觉悟,活动是建立在志愿基础上的。

③非营利性,即活动是为了公益,而不是营利。

④民间性,即属非政府和非官方性质的。

⑤非政治性,即活动为社会服务和公益服务。

⑥自治性,即既不受制于政府,也不受制于生产、流通企业和事业单位,也不受制于其他社会自治组织。

(2)社会自治组织的类型

①政治意义上的社会自治组织,如我国的村民委员会、街道居委会及其他政治性社团;

②经济意义上的社会自治组织,如各种经济性协会、中介性组织等。

4. 简述赫伯特·西蒙的有限理性观点。

【答案】“有限理性”原理是赫伯特·西蒙的现代决策理论的重要基石之一,也是对经济学的一项重大贡献。新古典经济理论假定决策者是“完全理性”的,认为决策者趋向十采取最优策略,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收益。西蒙对此进行丁批评,他认为事实上这是做不到的,应该用“管理人”假设代替“理性人”假设。由于现实生活中很少具备完全理性的假定前提,人们常需要一定程度的主观判断进行决策。也就是说,个人或企业的决策都是在有限度的理性条件下进行的。完全的理性导致决策人寻求最佳措施,而有限度的理性导致他寻求符合要求的或令人满意的措施。

(1)最优决策要求:

①决策者了解与组织活动有关的全部信息;

②决策者能正确地辨识全部信息的有用性,了解其价值,并能据此制定出没有疏漏的行动方案;

③决策者能够准确地计算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④决策者对组织在某段时间内所要达到的结果具有一致而明确的认识。

(2)上述条件在现实中是难以具备的,这是因为人是有限理性的,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具体来讲:

①从广义上说,外部存在的一切对组织的当前或未来均会产生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然而,组织很难收集到反映外界全部情况的所有信息。

②对于收集到的有限信息,决策者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这种双重有限性决定了决策者只能制定有限数量的行动方案。

③任何方案都需要在未来付诸实施,而人们对未来的认识能力和影响能力是有限度的,目前预测的未来状况与未来的实际情况可能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别,如此行动必有风险性。

④即便决策方案的实施带来了原来预期的结果,这种结果也不一定就是组织实现其最终目标所需要的。

所以在决策中,有限理性要求人们遵循“满意原则”。西蒙认为,有限理性决策模型是对决策过程的正确的现实描述。实践中的公共决策井不是沿着收益成本最大化的思路,而仅仅是满足决策者在某个问题上的满意标准。这种满意的标准,在人类有限理性的前提下才是现实的。同时有限理性的决策模型是建立在西蒙“行政人”的人性假设判定的基础之上,“行政人”追求的是一种令人满意或“足够好即可”的行动方案。

满意原则是现代决策理论评价各个决策方案的一条适用原则。它也是决策管理学派的主要思想之一。

5. 戴伊和安德森对公共政策定义的区别。

【答案】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研究。

(1)托马斯·戴伊对公共政策定义的界定:“公共政策是一个政府选择要做的任何事,或者它选择不去做的任何事”。即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该定义强调了政策的表现形式,特别提出了“不做”的形式,但它没有严格地指出政府要做的事情与决定做的事情之间存在着偏差。

(2)詹姆斯·安德森(JamesE.Anderson )认为,“政策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而这些活动是由一个或一批行为者,为处理某一问题或有关事务而采取的”; “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机关或政府官员制定的政策”。该定义强调政策是向着既定目标的前进过程,认为政策主体是政府与政府机关。

(3)两位学者对公共政策定义强调的侧重点不同:①托马斯·戴伊对公共政策的定义是从政策制定的主体(政府)出发,政策的重点是政府决定做或不做的事情。②詹姆斯·安德森从政策的目的性和内容出发,将政策看成有目的的活动过程,强调政策是为处理某一问题而采取的行动。

6. 政策问题的特征?

【答案】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公共问题,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政策问题的基本特征:

(1)关联性

①在某一领域中的政策问题,政策问题并非是单独存在的孤立实体,事实上,某一领域的政策问题,往往会影响到其他领域的政策问题,不同领域的政策问题是相互关联着的。如能源问题会影响到卫生与就业等政策问题。

②政策问题的关联性特征增加了解决政策问题的难度。它要求我们在制定政策、解决问题时,必须树立整体协调的观念,将某一问题视为整体问题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防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

(2)主观性

①政策问题是思想作用于环境的产物。政策问题既与客观的社会现象有关,也与人们对这种现象的认识和选择有关。有些社会问题己经存在,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被制定政策的机构和人员所认识,即公众的政策诉求没有引起相应重视; 有些社会问题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并不是最带有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