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817综合考试[艺术学]之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新媒体

【答案】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其特点主要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性,个性化与社群化。

2. 《奉献》

【答案】《奉献》由薛冰、张玉玺编剧,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录制,1990年获“蜀秀杯”广播剧连续剧一等奖。剧情以石油工人土庆两代人为缩影,讲述石油工人们在家庭、爱情、生活等各方面遭遇的困难和波折,最终在渤海湾开发了优质大油田一一胜利油田。赞扬了为中国石油事业不怕牺牲、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

3. 综艺脱口秀

【答案】综艺脱口秀是一种观众聚集在一起讨论主持人提出的话题的广播或电视节目。“脱口秀”一词是从英语词组“talkshow ”音译而来的,“脱口秀”这一节目类型最早出现在美国《Tonightshow 》。脱口秀节目一般都有一列嘉宾席,通常由有学问的或者对节目的特定问题有特殊经验的人组成。我国内地第一档电视娱乐脱口秀节目《东方夜谭》于2004年在东方卫视播出,其余著名的综艺脱口秀节日有湖南卫视《天天向上》、天津卫视《今夜有戏》等。

4. 系统性回忆

【答案】系统性回忆又称“第二天回忆”(Day-afterrecall , DAR )。主要用于广播收听率的测量。通常与电话调查相结合,始于1930年代。这种方法通常选定某一天作为听众测量的样本日期,在第二天要求随机抽取的听众回忆头一天他们所听的广播节目内容和他们听广播的情景。

二、填空题

5. 1984年“飞天奖”获奖作品《今夜有暴风雪》的导演是_____。

【答案】孙羽

6. 电视剧_____产生于1958年。

【答案】《一口菜饼子》

三、简答题

7. 从同期声角度来看,现场人物的语言分哪些种类,它们分别具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力?

【答案】从同期声角度来看,现场人物的语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现场人物的回答

通常来说,有出镜记者的电视采访,采访对象都是因为记者的提问或要求才会开口说话。这种对记者的现场提问作出回答的人物语言是最重要的现场人物语言。现场人物的回答是与记者的提问相辅相成的,一般来说,现场人物的回答会由于记者的提问精彩而有所增色,反之则会减色。

(2)现场人物之间的对话

采访中,有一部分现场人物的语言不是由记者提问引发的一一这就是采访对象之间的对话。在镜头前,采访对象之间的对话有很强的信息负载力,是采访记录的重点; 由于人物之间的对话通常是偶发性的,需要记者随时判断、随时抓拍,因此又是电视采访中的难点。

(3)现场人物的述说

人物述说是指现场人物直接对着镜头说话,与观众直接交流,人物的语言、神态、眼神、表情等清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人物述说有两个功能:

①能更清晰自然地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反映真实的内心情感。

②可以部分弥补电视难以表现过去的事及封闭的内心活动的弱点。

人物的诉说不受记者打断,现场人物的自我情感会从中自然浮现,这种人物自己的语言和投入真情实感的述说,其效果是不能被其他方式替代的。

8. 请结合你所报考的方向谈谈中国电视与新媒体的结合趋势?

【答案】(1)多媒体视像文化的诞生

人类社会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国际互联网、数字图像压缩技术、数字音频技术、信息高速公路等一大批传媒新技术的涌现,影视文化正在逐渐发展为与新媒体技术结合的多媒体的视像文化。

(2)多媒体视像文化的主要特征

①信息的电子图像化

多媒体视像文化将面临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在信息社会的高级阶段,信息的主流将是视像信息,或者说信息文明的一个重要表征便是视像文化的发达充溢”。一切信息——图像(包括非电子类)、图文(图表和文字)、声音(包括语言)全被纳入电子图像系统。

②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

信息社会高级阶段的另一主要特征是电视、电脑、电信一体化,构成统一的电子信息网,即信息高速公路。多媒体视像文化的出现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个重

大转折。

(3)电视新闻的未来发展趋势

①多终端收视和即时传播成为现实

a.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受众将更多通过移动平台收看喜欢的电视新闻节日。 b. 移动平台以网络为依托,观众可以随时选择任意时段的电视新闻节日,打破传统电视新闻的时间限制。随时随地收看电视,并根据个人喜好进行定向接收成为必然的趋势。

②电视新闻节日概念将被泛视频信息流所替代电视新闻来源将更加丰富多样。原本只是信息接收者的广大受众,己经逐渐开始成为新闻的发布者,成为各大媒体新闻来源的巨大资源。例如,随着微博技术的成熟,网民可以随时随地将日睹的新闻事件发布到网络平台上,这种发布方式的直接性、现场性是传统电视新闻无法比拟的,必将使新闻报道更加多元化。

③受众参与将进一步增强

受众在网络发达的背景下消费电视节日,主动搜寻、即时互动成为收视中的常见现象,将改变电视消费的形态,必然反作用于电视节目的制播,改变电视节目的生产模式。例如杭州电视台的《直播12345》节目通过跟踪消费者对质量问题的投诉,将投诉过程直播,并且作为一个全媒体、开放式的平台,除二屏(电视、网络、手机)互动、多点直播外,受众还可以随时参与到与主持人、嘉宾的对话中。

④新闻制作技术的立体化

台湾“动新闻”的出现,充分展示了“虚拟现实”技术的魅力。虽然备受争议,但能够真实地展示出现场的情景,降低新闻制作成本。在民生新闻中,日前国内大多采用演员再演一遍的方式制作; 如果采用虚拟技术,用动画制作,可重塑当时的情景。随着3D 技术的发展,未来电视新闻可以在3D 环境下播放,因此,可以使用3D 模拟制作,增强现场感、真实感和视觉冲击力。

⑤收视将实现个性化订制

未来的观众不再是被动地接收,而是主动获取个性化的资讯。对于电视节目的制作者来说,这种需求意味着需要重构节目制播理念和模式,对事件进行更充分、更独家的报道。因此,面向未来,电视媒体要在节目栏目化、栏目频道化、频道专业化的基础上实行全媒体化、个性化经营,根据分层理论和多元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

⑥基于强大的网络检索功能,公众会寻求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视角的报道,新闻编排策略必然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综上所述,未来电视媒体将全面融入数字化网络体系,传播渠道和消费方式都将改变,从而引发节目制播和节目编排方式的变革,节目形态会更加强调延展性,报道更加强调全方位性; 节目编排模式将更加灵活。

9. 简述影视作品的声画关系。

【答案】声音和画面的关系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认识。

(1)形式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