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817综合考试[艺术学]之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光线
【答案】光线是电影得以完成摄影画面曝光实现影像的物质基础,也是电影艺术的重要元素。光线及其造成的阴影能够突出强调被摄物的造型特点、营造具体场景的气氛效果。统一协调的光线风格还确定了整部影片的视觉基调,如亮调(高调)、中间凋(明暗调)和暗调(低调)。按照投射方向角度,光线可以分为顺光、前侧光、侧光、侧逆光、逆光、顶光灯等; 按照造型作用,光线又可以分为主光、辅助光、轮廓光、背景光、修饰光等。
2. 视听率
【答案】视听率(Rating ),指某一时段内收看(收听)某一节目的人数占电视观众(广播听众)总人数的百分比。这是一项用来统计广播电视节日拥有观众、听众人数多少的指标。与视听率相关的测量指标还包括到达率、收视人口、占有率、毛评点、忠实度、受众构成、千人成本、毛评点成本等。
3. 《今晚八点半》
【答案】《今晚八点半》是1987年元旦开播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综合文艺节目。旨在满足听众对音乐、戏曲、文学、曲艺等各类文艺节目的欣赏需求,同时了解文艺知识和文艺信息动态。包括音乐、文艺动态和各类文艺节目,听众点播的歌曲约占2/3。每天播出1次,每次55分钟。
4. 《一口菜饼子》
【答案】《一口菜饼子》是中国的第一部电视剧。北京电视台1958年6月15日以黑白电视在演播室以直播方式播出。由陈赓根据许可同名短篇小说改编,导演是胡旭、梅村,由中央广播实验剧团表演。全剧采取第一人称串讲了妹妹以一块枣丝糕逗狗,姐姐回忆起解放前一家逃荒之时姐妹因一块菜饼子退让,母亲却因为饥饿气绝而亡,妹妹痛悔不该忘去过去苦难的故事。
二、填空题
5. _____是王刚曾主持的节日。
【答案】《综艺大观》
【解析】《综艺大观》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的综艺类节日,内容涵盖了各个艺术门类,定位于各层次各年龄段观众。1990年3月14日《综艺大观》开播,曾名《文艺天地》。每两周一期,
每期播出时间约50分钟。2004年10月8日,《综艺大观》因收视率不断下滑而停播。《综艺大观》历时14年,主持人先后有成方圆、王刚、倪萍、周涛、曹颖、沈冰和王玲玲等。
6. 1984年“飞天奖”获奖作品《今夜有暴风雪》的导演是_____。
【答案】孙羽
三、简答题
7. 如何看待影视“韩流”现象。
【答案】对影视“韩流”现象,笔者认为应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从观众和传播学的角度来说,韩国的影视剧之所以能吸引本国观众,形成“韩流”现象,原因有两个:
(1)是韩国影视制作的精细,其剧作逻辑严密、引人入胜; 演员表演真实、演技好; 服装、化装、道具等细节到位,对于观众来说一部好影视剧的所有评价标准它们都做到了。
(2)是韩国影视剧在类型上的深度探索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注。以《杀人的回忆》和《熔炉》为例,两部影片都是根据真实的社会事件改编,《杀人的回忆》以警匪片类型为外壳,融合了悬疑、情感等元素,展示了极度压抑状态下的民警的心理。而《熔炉》因关注性侵幼童问题催生出了“熔炉法”,从这个角度来说己经是一种成功。当然在电视剧方面,韩剧之所以风靡东亚,则是因为电视剧中大量的文化展示以及讲述的是灰姑娘梦想成真的故事,如《大长今》《豪杰春香》等。
(3)对于本国影视剧创作者来说,不应该对“韩流”感到恐惧或排斥,恰恰相反,我们需要借鉴这些韩国影视剧的成功模式,需要从中吸取经验,需要树立信心,以创作出更多更具本土特色的优质作品,“韩流”则不进自退。
8. 主持人应具有哪些思想、文化素养?
【答案】广播电视主持人作为个人以及职业人都有这样的思想、文化素养:
(1)思想素质
①政治素质。虽然主持人传播带有个性色彩,采用人际传播方式,但是其工作仍旧带有“喉舌功能”,主持人的工作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因此政治素质对于我国主持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②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主持人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作为公众代言人,主持人则更需要对公众、对社会抱着强烈的责任意识。
b. 正确的价值观。广播电视主持人在屏幕上的传播虽然是个性化的,但其反映的形象并不完全是自己的个人形象,而是带有职业属性与特征的媒体形象,应当体现出符合公共道德标准的形象特征。
c. 敬业、进取、创新的工作作风。主持人的敬业应是一以贯之、自觉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习惯。主持人还需要有锐意进取、积极创新的精神,以适应越来越激烈的行业竞争和观众日益提升的要求。
d. 团队合作精神。广播电视主持人很依赖团队的支持。一个主持人再有能力也不能单枪匹马独自把节目制播出去,因此需要格外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2)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主持人思想素质的文化内核,主要是指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外的基本文化修养与素质。文化素质。对于主持人而言,较为理想的文化素质构成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a. 教育背景。学校教育不同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它是按照一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向人们传授文化知识、技术技能的,所以学校中的文化知识教育,对一个人的文化素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b. 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指的是各学科知识在头脑中的组织方式,包括其配置比例、内部联系和协同关系。从主持人的下作现实来看,其知识结构应该包括:基础知识、百科知识以及专业知识
c. 生活阅历。它指的是一个人在生活过程中所有经历的总合以及由经历获得的社会经验。生活阅历既与一个人的年龄有关,也与一个人生活内容的丰富性有关,还与他对生活的思考水平有关。
d. 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强的人在一定时间内获得和掌握的经验与知识会相对更多一些,反之则会少一些,也更费力一些。因此,学习是每个人在不断地成长、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也是迎接挑战、适应新环境以及文化积累必不可少的能力。
9. 什么是主持人必备的职业素质?
【答案】从广播电视主持人岗位的独特性来看,这一行业对其从业者所提出的职业素质要求应包括几个方面:
(1)思维素质
作为广播电视行业的主持人,应具备以下思维素质:
①敏锐的发现力。发现力就是人们自觉地运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外部感觉器官搜集信息、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
②快速的发散力。具有快速的思维发散力能够帮助主持人全面、客观、历史、辩证地看问题,甚至可以通过对自己己有知识和形象的延伸、扩展乃至颠覆,产生全新的智慧火花,构成全新的观点或形象。
③深入的思辨力。主持人的思维品质不仅具备反应的速度,还须有较强的广度和深度,有较为深入的思辨力,能够从独特的角度为受众提供鞭辟入里的意见信息。
④不竭的创新力。不竭的创新能力是主持人永葆职业青春的有力武器。不竭的创新力不仅是主持人灵机一动、灵光闪现的灵感源泉,也是他们不断适应新变化、新要求,不断顺利自我提升的职业素质。
(2)语言素质
语言除了能有效传递信息的工具性操作意义之外,还可以反映主持人各方面的素质修养,构建主持人的形象。
①会说标准普通话。只有使用合乎规范的标准语,才能使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借助共同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