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业经济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农业的家庭经营?

【答案】农业家庭经营,是指以农民家庭为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劳动力为主所从事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又称其为农户经营或家庭农场经营。它突出了主要经营对象的产业特征,即农业,而不是其他产业; 经营主体是农民家庭,主要实行的是家长制或户主制管理,小存在管理分层的内部治理结构; 它强调以使用家庭劳动力为主,而不是以雇下经营为主。

2. 常规现代农业面临哪些困境和挑战?

【答案】(1)农业的投入产出比在下降

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农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类通过常规农业现代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其投入产出比却不断下降。化石能源的集约使用对农业的增产最有效,而其持久性最成问题。

(2)农业对环境的污染与生态的破坏

现代农业的发展使粮食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虽有所缓和,但生产与自然的矛盾却激化了。表现在:

①从系统整体上看,结构单一;

②从系统的结构上看,现代农业通过大量化肥、农药、机械动力等无机能量的投入、缩短草牧食物链,并以大量的物质离开农业系统而输出,因而造成了系统有机质和养分的亏损。

(3)农业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和恶化

农业是严重依赖自然资源的产业,然而现代农业的发展却使各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和退化。农业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和恶化的表现有:

①土壤退化、沙漠化现象严重,耕地资源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②水资源减少;

③森林资源破坏速度加快;

④生物资源锐减。

3. 零售业态的含义是什么? 有哪些因素影响着零售业态? 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零售业态的定义

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者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态。零售业态由目标顾客、商品结构、服务方式、店铺环境、价格策略等因素构成。

(2)影响零售业态供给与需求的因素

①影响零售业态供给的因素

a. 政策动因和政策激励

b. 零售业态及零售企业间的竞争

中零售企业间的竞争,决定着市场进入的难易程度,决定着零售企业的市场定位,左右零售企业市场战略与策略制定。

c. 零售经营管理技术

在社会技术水平和产业链构建方式既定时,零售经营管理技术水平的高低通过零售企业运营成本影响零售业态供给。

d. 社会技术水平

零售业态经营管理水平一定时,社会技术水平决定零售业态提供某种服务水平所需的零售价格水平,决定着零售业态提供某种服务所需的成本费用水平。

e. 产业链构建方式

产业链构建方式以产业链纵向关系体现(如纵向一体化关系、合约关系等),供应商、零售商及零售企业特征(如供应商规模及零售企业的规模)是决定二者间交易费用的重要因素,也就决定了二者间的交易方式一一产业链构建方式。产业链构建方式决定产品的流通费用,从而影响零售业态运营成本、流通速度。

②影响零售业态需求的因素

a. 人均收入水平

b. 消费者需求结构升级

c. 消费者偏好

一种零售业态定位于消费者共性偏好,就拥有广泛的消费者群体而位于消费者偏好的中心; 反之定位于消费者特殊偏好的零售业态,其消费者数量较少。

d. 安全健康消费需要

e. 人口增长与城市发展

城市的发展水平,城市布局变化,城市中心人口外迁至城郊,都引起零售业态的商品结构、服务功能、选址、商圈、规模的变化。

(3)人均收入水平、社会技术水平和产业链是三个最关键的因素。

4. 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特点及重要作用是什么?

【答案】(1)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

农业技术进步是指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不断用生产效率更高的先进农业技术来代替生产效率低下的落后农业技术。

广义的农业技术进步,既包括农业生产技术即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包括农业经济管理即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 狭义的农业技术进步仅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2)农业技术进步的特点

①渐进性

这要求人们在推进技术进步中,不仅要重视重大技术的进步,更要重视渐进性的技术进步。②系统性

某一项科技的进步,可以向其他领域推广转移和渗透扩散,促进其他产业技术的发展,逐步形成新的农业技术体系,推动产业结构出现更加协调和全新的局面。

③外生性

农业技术进步的压力和动力主要是外生的。

④复杂性

农业技术的复杂性表现为:

a. 由十经济、社会、科技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难以控制、调节,不可能持续地保持农业技术进步的最佳环境。

b. 农业技术进步内容的复杂性。

只有各种科技进步内容的有效化组合,才能形成较大的社会生产力。

c. 农业技术结构的复杂性。

只有发挥农业技术的综合效应,才能推动农业技术进步。

d. 各类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⑤. 周期性

农业技术进步的周期性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技术体系从生成到应用,再到新技术出现而使其淘汰的时间过程;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产生经济效益的过程。

(3)农业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

①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装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农业技术进步,可不断为农业提供大量先进的农业用具和设施,从而改善和提高现有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提高投入产出比率。

②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

a. 可为农业不断开发和提供高质量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除草剂、地膜等,提高生产效率;

b. 可为农业培育和提供动植物新品种,提高投入产出比;

c. 可为农业提供先进适用的耕作技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灌溉技术、施肥技术、生物技术、农产品储运加工技术等,改善和提高各种农艺技术水平。

③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a. 可扩大农业资源的利用范围,提高农业资源的质量和单位资源的利用效率,使有限的农业资源能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用;

b. 可促进生物因素与环境因素的统一和协调,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优化农业资源的配置,以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的地域优势,从而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