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人体的躯体感觉中枢位于( )。
A. 额叶
B. 颞叶
C. 枕叶
D. 顶叶
【答案】D
【解析】躯体感觉中枢位于顶叶,额叶主要是言语中枢,枕叶主要是视觉中枢,颞叶主要是听觉中枢。
2. 在评价中心技术中,无领导小组、文件框等测验属于( )。
A. 情境测验
B. 评定量表
C. 投射测验
D. 自陈测验
【答案】A
【解析】评价中心技术是现代人事测评的一种主要形式,被认为是一种针对高级管理人员的最有效的测评方法。一次完整的评价中心通常需要两三天的时间,对个人的评价是在团体中进行的。无领导小组、文件框等测验属于情境测验。
3. 系列位置效应常被看作是支持短时存储不同于长时存储的有效证据,可通过对单词等的自由回忆测验获得。如果改变单词频率、单词呈现速度、单词系列长度,对系列位置效应最有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A. 对渐近线和近因效应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首因效应
B. 对首因效应和渐近线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近因效应
C. 对首因效应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渐近线和近因效应
D. 对近因效应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首因效应和渐近线
【答案】B
【解析】研宄表明,单词频率,呈现速度、系列长度以及心理状态都对首因效应与渐近线有显著作用,但不影响近因效应。系列单词呈现完毕后的干扰活动影响近因效应,但不影响首因效应与渐近线。
4.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为考察词的类型(靶子词、非靶子词)以及辨别条件(高辨别、低辨别)对双耳追随效果的影响。研宄者将60名被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名,一组既接受靶子词——高辨别条件的处理,也接受祀子词——低辨别条件的处理;另一组既接受非靶子词——高辨别条件处理,也接受非靶子词——低辨别条件的处理。
[1]该实验设计是( )。
A. 被试间设计
B. 被试内设计
C. 混合设计
D. 回归间断点设计
[2]辨别条件属于( )。
A. 被试间变量
B. 被试内变量
C. 额外变量
D. 无关变量
[3]实验存在的交互作用是( )。
A. 词的类型*辨别条件
B. 靶子词*非靶子词
C. 高辨别条件*低辨别条件
D. 词的类型义辨别条件*追随效应
【答案】[1]C[2]B[3]A
【解析】[1]一项实验中既用组内设计又用组间设计叫做混合设计。因此选C 。
[2]被试内变量即1个被试接受所有处理水平。因此选B 。
[3]交互作用指的是两个因素在对方的不同水平上呈现出的效应存在差异。因此选A 。
5. 以“大五”人格因素模型为基础编制的人格测验是( )。
A.NEO
B.MBTI
C.MMPI
D.CPI
【答案】A
【解析】NEO 测验是根据大五人格编制的问卷,1989年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雷可斯塔等人提出的“大五人格模型”,把人格进一步统计归纳分为5个方面来描述,这五种人格特质是:情绪稳定性: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外向性: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开放性:想像、审美、情感丰富、求异、智能;随和性: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谨慎性:胜任工作、公正、有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
6. 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个体利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称为( )。
A. 智力技能
B. 认知策略
C. 言语信息
D. 运动技能
【答案】A
【解析】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能记忆诸如事物的名称、符号、地点、时间、定义、对事物的描述等具体的事实,能够在需要时将这些事实陈述出来;智力技能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了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认知策略学习者借以调节他们自己的注意、感知、记忆和思维等内部心理过程的技能;动作技能是指学校的学习包含各种各样的动作技能;态度是习得的、影响个人对特定对象做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准备状态。
7. 认为心理发展只有量的连续累积、不存在阶段性的理论是( )。
A.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B. 发生认识论
C. 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D. 社会学习理论
【答案】D
【解析】班杜拉提出社会学习理论。其中的基本概念是观察学习,其实质是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现过程、动机过程。
8. 一位中风患者的右侧肢体瘫痪,其大脑皮层左半球的病变区域位于( )。
A. 额叶
B. 顶叶
C. 栵叶
D. 枕叶
【答案】A
【解析】大脑皮层运动区的位置是在额叶,因此选A 。
9. 1937年,施瑞奥克(J.K.Shryoek )将我国三国时期刘邵关于人的能力研究的著作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该著作是( )。
A. 《人物志》
B. 《心书》
C. 《吕氏春秋》
D. 《学记》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