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之公共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完全理性

【答案】完全理性决策模型根据数字和事实,用合理的科学方法与精细的计算,分析解决问题的各种政策方案的优劣,从而求得最佳的政策或问题的解决办法。其实质是一种政策选优的方法。完全理性决策的观点是: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决策者选择决定的各种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以依据不同目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决策者有可供选择的两个以上的方案,面对着这些方案,通常在逐一选择的基础上,选取其中一个。假如方案基本是相同的,通常会作相同的决定。决策者对同一个问题会面临着‘种或多种自然状态。它们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不可控因素,或者可以说决策者的偏好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决策者会将每一个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值(程度)或损失值(程度)计(估)算出来,经过比较后,按照决策者的价值偏好,选出其中最佳者。

2. 寻租

【答案】寻租是指通过一些非生产性的行为对利益的寻求。它是一些既得利益者对既得利益的维护和对既得利益进行的再分配的活动。寻租往往使政府的决策或运作受利益集团或个人的摆布。这些行为有的是非法的,有的合法不合理,它们往往成为腐败、社会不公和社会动乱之源。政府中的决策者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忽视甚至损害多数人利益的一种非常普遍的情况是“寻租活动”。

寻租的特点主要有:①间接造成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阻止了更有效的生产方式的实施; ②导致其他层次的寻租活动或“避租”活动; ③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为了对付寻租者的游说与贿赂,需要时间和精力反击; ④寻租活动有合法与非法之分; ⑤企业向政府争取优惠待遇,利用特殊政策维护自身的独家垄断,属于合法的寻租活动; ⑥行贿和走私属于非法的寻租活动。

3. 政策客体

【答案】政策客体是指公共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目标群体)两个方面。政策的直接客体是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政策的制定围绕着社会问题和政策问题展开; 政策的间接客体是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政策是通过调整和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来达成政策目标。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社会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4. 决策树法

【答案】决策树法是指利用概率论的原理,并且利用一种树形图作为分析工具的方法。其基

本原理是用决策点代表决策问题,用方案分枝代表可供选择的方案,用概率分枝代表方案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经过对各种方案在各种结果条件下损益值的计算比较,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该力法能使多阶段决策清楚、有条件地进行,是分析决定方案优劣的十分有价值的基本工具。

5. 规范分析

【答案】规范分析方法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和基础,提出行为标准,并以此作为处理经济问题和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探讨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分析和研究方法。规范研究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科学规范、道德规范、审美规范、宗教规范和法律规范等。规范分析,同样离不开价值。规范要有效,必须以相关的价值为基础。价值观念的变化必然带来社会规范的变化。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存在着彼此联系的四种形式,即事实判断、价值判断、规范判断和命令判断。这种关系,在政策分析中处处都表现出来。

二、简答题

6. 如何理解民主政治便是责任政治?

【答案】责任政治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现代民主都是间接民主,这意味着由人民的代表而不是全体人民自己亲自加入政治权力机构、管理公共事务,在人民的代表与全体人民之间存在授权与被授权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存在使民主政治表现出责任政治的属性。民主政治便是责任政治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政府组织是由大众所创立,为了大众而设立,以及需要对大众负责。在民主的社会中,政府组织是由大众所创立,为了大众而设立,以及需要对大众负责。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主政治既是民意政治、法治政治,也是责任政治。从某种程度上讲,民主制度的根本便是责任。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可以视为一种委托一代理人之间的关系,其中公民同意某些人作为其代表行使统治权和管理权,但前提是公民的利益得到满足。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委托一代理人关系,实际上是一种责任系统,其中政府组织行使其职权,而公民则允许政府组织如此作为,但条件是不得滥用职权以及行为者能够承担责任。

(2)责任是抑制公共部门权力的增长,维护民主的保障机制。在任何社会中,均存在着这样一个趋势,权力越是集中于社会上的任何一个组织或人,越存在着滥用的可能性。在现代世界,公共部门(无论是东西方国家)和公共管理拥有的权力现已极为庞大,除非社会设法消除权力增长的诱因,否则公共部门的权力仍将继续增长。公共部门权力的增长,一方面无疑会增强政府的权能,如果运用得恰当,可以造福于民众。但在另一方面若这些特性发展的过度,那又会造成政府的擅权跋扈,严重危害到民主政治的前途。所以,授予政府多少权力,必须课以相等的责任。

7. 何谓影响力? 领导者影响力的来源是什么?

【答案】(1)影响力的含义

影响力是指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以其身份和个性特征影响与改变他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能力。领导影响力是指领导者以其身份和个性特征有效地影响与改变被领导者心理和行为的能力。领导

者的影响力取决于许多因素,如领导者的地位、能力、品格、知识、才能等。

(2)领导者影响力的来源领导者影响力的来源可分为权力性来源和非权力性来源,具体分析如下:

①权力性来源。指权力的来源是社会赋予个人的职务、地位、权力等,据此产生的影响力叫做权力性影响力,又称强制性影响力,是掌权者才具有的。影响力的权力性来源包括强制权、奖赏权、合法权和归属权。

②非权力性来源。指影响力的形成与法定权力无关,是靠领导者自身的个性特征与作为为基础,并非外界所赋予的。据此产生的影响力称为非权力性影响力,又称自然性影响力,非权力性来源包括:

a. 领导者的品格。指道德品质、人格、作风等,是本质性因素。其心理效应是会给人带来敬爱感。

b. 领导者的才能。才能是指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与工作能力。才能是构成领导者影响力大小的主要因素,一个人的才能是在实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才能因素的性质是其实践性。其心理效应是使人们对领导者产生敬佩感。

c. 领导者的知识。知识是人类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知识本身就是一种力量,是科学赋子的。其性质是具有科学性,其心理效应是会给人带来信赖感。

d. 领导者的感情。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也是一种人际关系,存在感情上的联系,故有亲疏、好恶之分。其性质是一种精神因素。其心理效应是使被领导者产生亲切感。

8. 在公共部门如何有效地进行战略管理?

【答案】公共部门要成功的进行战略管理,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管理者必须树立长期观,打破短期主义的思考,发展前瞻性思考。

,打破部门主义的限制,发展一种(2)政府部门必须打破职责的限制,克服“功能性短视”

全局观,强调整合的管理途径。

(3)在重大问题的战略决策和规划过程中提供政治参与的权利与机会,这不仅有利于获取广泛的信息,也有利于克服实施战略管理的障碍。

(4)重视更高层次的问题。将问题放在更高层次上去看,就会发现很多短期利益可以让位于长远利益。

(5)追求满意。在战略管理中,满意比最佳更为重要。用可以接受的战略实现满意结果,这比用不受欢迎的战略而没有实现最佳结果要好得多。

(6)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方法或途径达到类似的结果是可能的。得到成功的结果远比规定得到这一结果的方法更为重要。

9. 简述顾客导向之下的公共管理形态的改变。

【答案】顾客导向的公共管理,的确不同于传统卜的公共组织管理,它意味着公共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巨大变革。这种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