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之公共管理学考研题库

  摘要

目录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之公共管理学考研题库(一) ... 2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之公共管理学考研题库(二) . 10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之公共管理学考研题库(三) . 18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之公共管理学考研题库(四) . 28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之公共管理学考研题库(五) . 39

一、概念题

1. 政策信息

【答案】公共政策活动实际上是对政策信息进行搜集、传递、加工、使用、反馈的过程,即输入关于社会各方面要求与需要的信息,经过转换(领导层的决策),输出作为所制定的政策内容的信息,其中也包括政策实施情况的反馈信息。政策信息的优化与政策优化是统一的:高质量的信息采集、科学的信息处理、有效的信息传递、快速灵敏的信息反馈等,既会保证政策目标与政策方案的优化,也会保证政策的有效实施。政策信息是反映国家进行各种政策性活动的意志、主张、倾向的信号,并表现这类活动的各种关系。除了那些保密性信息外,搞行政信息垄断是错误的。政策信息原则上应该是开放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因信息闭塞而造成的政出多门、互相抵消、不同步、不配套等问题。获得政策信息应是多渠道的,既有来自大众交流媒介的各种社会渠道,也有来自政府机关的内部渠道。因此,要加强各种信息渠道的沟通。

2. 公共政策环境

【答案】政策环境是指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凡是对公共政策产生作用和影响的因素皆可归为公共政策环境。

公共政策环境可以划分为一般环境和工作环境两类。公共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是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所有外部因素的总和,进一步可以划分为地理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国际环境等。一般环境是政策系统存续和运行的基础,对政策系统的组织特性和功能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是公共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价的宏观背景和总体性框架。工作环境是一般环境中的不同部分在特定时间点上的聚合,具有多样性、变动性、主观性和人为性等特点。即一般环境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要依赖公共政策主体对其加以观察、识别、理解和寻找。

3. 公共物品与外部效应

【答案】(1)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公共物品是指那些或多或少具有下面两个特征的物品(或服务),包括的内容有:

①个人很难拥有排他性的占有和支配该物品(或服务)的权力;

②个体对该物品(或服务)的消费一般并不或者很少会减少其他个体消费该物品(或服务)的可能性。与之相对,私人物品则是指那些基本上不具备上述两种特征的物品。公共物品的上述两个特征意味着,个体很难向那些消费这些物品的其他个体收取因提供这些物品而应当获得的合理补偿。其结果必然是降低了个体在提供这些公共物品方面的激励。这样,一方面,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或多或少地对公共物品具有需求; 另一方面,在没有市场之外的其他途径参与这些物品生

产的情况下,市场并不能保证这些物品一定能够被生产出来。这显然意味着效率的损失。

(2)外部效应是指存在于市场之外而不受市场机制调节的活动或影响。如果发生在市场之内的某种活动,其影响范围超出了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即这种活动的主要部分虽然在市场之内,但其延伸部分扩展到了不存在市场的地方,那么,这种市场之内的活动在不存在市场的地方所造成的影响就属于外部效应。具体的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 当存在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为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4. 非官方参与者

【答案】非官方参与者是指除官方决策者之外参与公共政策全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包括利益集团、政治党派、大众传媒、思想库和公民个人等,其作为体制外的力量,通过游说官方决策者,施加压力,从而影响公共政策过程。

5. 政策方案优选

【答案】政策方案优选,又称政策方案的抉择,是指决策系统对政策方案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评价之后,选择或综合出一个最理想的方案的过程。政策方案优选的标准主要包括效益、效率、充分性、公平性、回应性和适当性标准。

二、简答题

6. 简述战略管理与非战略管理的区别。

【答案】战略管理可视为管理者有意识地选择政策、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之行为。也可以被界定为: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跨功能决策的艺术或科学。

战略管理与非战略管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1)战略管理认定未来要达到的目标(愿景陈述);

(2)具有目标达成的时间框架;

(3)有对当前组织环境,特别是组织能力的系统分析;

(4)有对组织环境的评估;

(5)比较各种备选方案后选择一战略,以求目标的达成;

(6)围绕这一战略整合组织的努力与行动。

7. 在日益复杂的、快速多变的现代社会,公共管理者应该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

【答案】在日益复杂的、快速多变的现代社会,公共管理者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性技能。技术性技能主要指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所需的技术与方法。现代公共管理

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其日益变为一个专业化的活动,有效的管理者必须拥有完成专业性工作所需的技术能力。

(2)人际关系技能。一个管理者的大部分时间和活动都在人打交道,对外要与有关的组织和人员进行联系、接触; 对内要联系上下级,特别是要善于激励诱导下属人员的积极性(即做人的工作)。一个管理者只有拥有人际关系技能才能将人员整合到各种协作性的活动之中。人际关系技能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技能中最重要的技能。在相同条件下,一个具备这方面技能的管理者肯定可以在管理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3)概念化技能。概念化技能是指公共管理者所具有的宏观视野、整体考虑、系统思考和大局把握的能力。一位优秀的公共管理者必须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变化的现状与趋势,从组织之中超脱出来,将组织视为大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进而建构愿景、发展战略,以保证组织的永续生存和发展。

(4)诊断技能。诊断技能是指针对特定的情境寻求最佳反应的能力,即分析问题、探究原因、因应对策的能力。一个公共管理者应根据组织内部各种现象来分析研究各种表象,进而探究其实质。

(5)沟通技能。沟通技能是指管理者具有收集和发送信息的能力,能通过书写、口头与肢体语言的媒介,有效与明确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与态度,亦能较快、正确地解读他人的信息,从而了解他人的想法、感受与态度。管理者需要沟通的技能。

8. 何谓公共组织? 公共组织有何特性?

【答案】(1)公共组织的含义

公共组织是指行使公权力,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其内涵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从广义而言,凡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从狭义上来看,乃是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日的的组织。

(2)公共组织的特性

公共组织的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公共组织是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公共组织行政的推行,其主要的目的与动机是在谋求社会的“公共利益”,一切的措施都是在顾及全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来为全体民众服务,并以最好的服务来争取民众的拥护与支持。所以,公共组织的日的在于追求公共利益,其动机在于加强服务,便民利民,使民众获得最好的福社。

②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法规的限制并具法律的权威。公共组织的活动举凡预算的编制或执行、人员的晋升、资源的使用等等,皆必须在宪法或法律的规范下行动,公共组织是一切要依明文规定而行动,缺乏法律的授权则不敢行动。再者,公共组织所制定与执行法律是带有权威性的,其效力范围及于全国性,如不服从将受强制制裁。

③公共组织权威的割裂。许多公共组织除了要向其上级行政单位负责外,同时也要考虑其服务对象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其他人民团体的要求。一般说来,政治越民主的国家,越注重政治权威的分立和制衡。行政部门虽然较注重层级节制的权威,但相对地亦要接受来自于立法和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