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求取两平行测验之间的回归方程,可以建立两测验分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能不能称为等值关系,为什么?
【答案】(1)测验等值
测验等值是指寻找到不同测验形式之间分数的转换关系,把所有不同形式测验的分数都转换到同一个分数系统上。两测验分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否称为等值关系是由一定的条件所决定的。
(2)测验等值的条件
测量学所提出的测验等值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同质性。被等值的不同测验形式所测的必须是同一种心理品质,测验的内容与范围也应该基本相同。不是测同一种心理品质的测验是不能被等值的。
②等信度。被等值的不同测验形式必须有相等的测验信度。不能指望一个低信度的测验通过与一个高信度测验等值而提高自身的可靠性。
③公平性。公平性是指考生参加被等值的不同测验形式中的任一个的测试,等值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不能出现参加不同形式的测试等值后的结果有高有低的现象。
④可递推性。如果测验x 与测验y 之间有等值转换关系f (x )=y,测验y 与测验z 之间有等值转换关系g (y )=z, 那么一定有测验x 与测验z 之间的关系h 存在,h (x )=g(f (x ))=z。
⑤对称性。对两个待等值的测验形式x 与y ,无论等值转换从哪个测验出发,所获得的等值对应关系是相同的,即如果从形式x 出发,获得等值关系f (x )=y; 从形式y 出发,获得等值关系g (y )=x,则一定有即f 与g —定是互逆的关系。
⑥样本不变性。测验X 与测验y 的等值关系是由X 与y 的本身内在性质决定的,与为寻找这种等值关系而采集数据时所使用的样本没有关系,也与采集数据时测验的情境没有关系。
(3)据题分析,平行测验保证了两个测验测量的是同一心理特质,即同质性得到了满足,等信度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认为得到了保证;但是由于回归方程是用一个测验上的数据来预测另一个测验上的分数,即测验具有方向性,与等值测验的“可递推性”和“对称性”不符合,所以,两测验之间由回归方程建立的关系不能称为等值关系。
2. CTT 模型及其假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1)CTT 模型
经典测验理论(CTT )假定,观察分数(记为X )与真分数(T )之间是一种线性关系,并只相差一个随机误差(记之为E )。即:X=T+E, 这就是CTT 的数学模型。
(2)CTT 模型假设的内容
根据CTT 模型,可以引伸出3个相关联的假设公理:
①若一个人的某种心理特质可以用平行的测验反复测量足够多次,则其观察分数的平均值会接近于真分数,即:E (X )=T,或E (E )=0;
②真分数和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即:
③各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之间相关为零,即
在于说明E 是个服从均值为零的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
3. 请简述构造性测验与投射性测验的区别。
【答案】构造性测验与投射性测验的区别主要表现为:
(1)测验材料不同
构造性测验中所呈现的刺激意义明确,投射性测验中的刺激没有明确的意义,问题模糊。 (2)测验目的的实现途径不同
构造性测验项目中体现的测验目的与实际测验目的一致,而投射性测验所要测量的特性不能明显地从项目中看出来,即测验的目的不是直接实现的,而是通过间接的途径“投射”实现的。
(3)被试的任务不同
构造性测验被试的任务是明确的,即被试一看项目就知道被要求做什么,而投射性测验对被试的反应没有明确的规定,被试的反应比较自由。
(4)测验结果不同
构造性测验的测验结果有明确的标准,投射测验评分缺乏客观标准,测验的结果难以解释。
4. 已知某个测验的信度为0.75, 要使该测验的信度达到0.90, 必须增加多少题目?
【答案】根据公式代入数据,得: 其中,第2、第3条假设意在说明E 是个随机误差,没有包含系统误差在内,第1条假设则
因此,新测验的题目数应是原来测验的3倍,即为了达到所要求的信度,要增加原测验题目数的2倍。所以,要使测验的信度达到0.90, 必须増加2倍的题目。
5. 小明在一次统考中的语文、数学成绩转换成T 分数(平均数为50,标准差为10)后,分别为65和70, 二者的差异是否有意义?(已知这次语文、数学考试的信度分别为0.84和0.91)
【答案】小明的这两门功课的T 分数之间差异的标准误是:
在95%的置信区间上,
所以,二者相差要达到9.8分以上,才能有95%的把握它们之间的差异有统计上的意义。因其数学的T 分数只比语文高5分,故差异并不显著。
6. 离差智商与比率智商的本质差异是什么?
【答案】(1)离差智商
离差智商,是指一个人的智力偏离本年龄组平均水平的方向和程度。测验规定,100为平均水平,如果一个人智商分数高于100, 则表示高于平均水平;若小于100, 则表示低于平均水平。离差智商反映的是一个人与其同年龄组人的智力分布相比较下,所处的水平位置。
离差智商的公式是:
其中反映了所有人的分数相对于平均数偏离的程度,说明了整体中各个分数的分布状况,离差智商也就因此而得名。100分为定义的平均智商;15是为了取消除法中的小数,并使所得的商与100有可比性而人为规定的。
(2)比率智商
比率智商:191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孟修订的比纳一西蒙量表使用智商(IQ )这个概念来作为智力的测量指标,更加有利于不同年龄儿童智力的比较。
斯坦福一比纳智力测验中的智商是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也称比率智商,计算公式为:智商(IQ )其中,智力年龄是受测者通过测验项目所属的年龄。IQ 作为智力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值,当其值为100的时候,就表示一个人的智力处于中等水平。在一般人口中,智商呈正态分布,即中等水平的居多数,两极端的为少数。
(3)两者的本质差异
两者的本质差异在于,通过比率智商,只能够了解到个体自己的智力发展情况,了解其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的关系,并且比率智商存在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即是随着个体实足年龄的増长,心理年龄的变化越来越慢,会出现智商倒退的现象,并且不同个体之间不能够相互比较。而离差智商就解决了这个问题,采用Z 分数,来衡量所有人的分数相对于平均数的偏离程度,提供了不同个体间相互比较的可能。
7. 请根据表10.3中专家评定结果的平均数对表中14道题目的内容效度进行评定,并决定题目取舍。
表 9位专家对14道题目的等级评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