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连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细胞毒T 细胞
【答案】细胞毒T 细胞,又称杀伤性T 细胞,分为效应细胞毒性T 细胞和记忆细胞毒性T 细胞,它能杀伤带抗原的靶细胞,例如肿瘤细胞、移植细胞或受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组织细胞等。
2. 微生物学。
【答案】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造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危害微生物,为人类服务进步。
3. 接合子。
【答案】接合子是指通过接合而获得新遗传性状的受体细胞。
4. 缺陷噬菌体。
【答案】缺陷噬菌体是指由于脱离宿主核染色体过程中发生低频率的误切或由于双重溶源菌的裂解而形成的一类温和噬菌体的突变体。
5. 樓菌斑形成单位数(pfu )。
【答案】噬菌斑形成单位数(pfu ), 又称噬菌体效价,是指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
二、简答题
6. 什么是人畜共患病?有何重要性?试举例加以说明。
【答案】(1)人畜共患病的定义:
人兽共患病是指在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由共同的病原体引起的、流行病学上又有关联的一类疾病。
(2)举例如下:
如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所有温血动物包括人类,都可能被感染。它多由染病的动物咬人而得,患狂犬病的人类患者多数会发病身亡。
7. 为什么微生物学直到十九世纪才得到发展? 作为学科奠基人巴斯德和科赫的做出哪些贡献?
【答案】(1)因为微生物有个体微小、群体外貌不显、种间杂居混生和形态与其作用后果之间很难被认识等特点,人类对数量庞大、分布广泛并始终包围在人体内外的微生物长期缺乏认识。
从1676年列文虎克用自制的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的个体起,直至1861年近200年的时间里,微生物的研宄基本上停留在形态描述和分门别类的阶段。直到19世纪中期,以法国的巴斯德和德国的柯赫为代表的科学家才将微生物的研宄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宄阶段,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离、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微生物技术,从而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开辟了医学和工业微生物等分支学科。
(2)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①巴斯德的主要贡献:
a. 彻底否定了“自生说”;
b. 免疫学预防接种;
c. 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的;
d. 其他如巴斯德消毒法等。
②柯赫的主要贡献:
a. 具体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b. 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
c. 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地基本原则一一柯赫原则。
8. 三大免疫标记技术有何异同点?
【答案】(1)三大免疫标记技术的相同点:
用免疫标记物标记已知抗原或抗体,来检测未知抗体或抗原,它们的敏感性高。
(2)三大免疫标记技术的不同点:
①免疫荧光技术用一种将结合有荧光素的荧光抗体与抗原进行反应,借以提高免疫反应灵敏度,该技术需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有假阳性现象;
②免疫酶技术是用酶标记抗原或抗体,检测抗体或抗原,可肉眼观察结果,也可用分光光度计比色进行定性或定量;
③放射免疫测定是最敏感的免疫标记技术,精确度高,易规范化和自动化,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抗原或抗体来检测相应的抗体或抗原,需用同位素检测仪,放射性同位素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性。
9. 什么是基因重组,在原核微生物中哪些方式可引起基因重组。
【答案】把两个不同性状个体内的遗传基因转移到一起,经遗传分子的重新组合后,形成新的遗传型个体的方式,称为基因重组。在原核生物中,可通过转化、转导、接合的方式进行基因重组。
10.微生物学的发展为什么始终紧紧地围绕着人类的医、药、保健事业这个主题?它的“六大战役”是什么?
【答案】(1)原因: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宄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
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就是要发掘、利用、改造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危害微生物,为人类服务进步。
(2)微生物学发展的六大战役是:
①外科消毒手术的建立;
②寻找人畜传染病的病原体;
③免疫防治法广泛应用;
④磺胺等化学治疗剂的发明;
⑤抗生素的大规模生产与应用;
⑥利用工程菌生产多肽类药物。
11.
(1)
(2)在
(3)
(4)
化的工具(分子尺)。
被公认为是一把好的谱系分析“分子尺”,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案】被公认为是一把好的谱系分析“分子尺”,其主要依据是: 具有重要且恒定的生理功能。 分子中,高度保守、中度保守和高度变化的序列区域,适用于进化距离不同, 便于分析。分子量大小适中,在细胞中含量大(约占细胞中RNA 的90%)(约含1540个核苷酸)、(约含2900个核苷酸)。 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因此它可以作为测量各类生物进的各类生物亲缘关系的研究; (约含120个核苷酸)、
三、论述题
12.试图示甲烷形成的生化途径,并说出其主要反应。
【答案】甲烷形成途径如下图:
图
其主要反应有:
(1)的甲酰化被MF 激活并随之还原成甲酰基。
(2)从甲酰基至亚甲基和甲基甲酰基从MF 转移到MP ,接着通过脱水和还原步骤后,分别达到亚甲基和甲基水平。
(3)甲基从MP 转移到CoM 上。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