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重庆大学英语语言学理论基础知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元音

【答案】元音是指在发音过程中由气流通过口腔而不受阻碍发出的音,又称母音,是音素的一种,与辅音相对。如a 、o 、e 、i 、u 等。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不受阻碍; 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 声带颤动。元音的发音特点是:①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发生震动,发音器官的其他部位不形成任何阻碍,因而气流经过咽腔、口腔时畅通无阻; ②发音器官的各部分保持均衡的紧张; ③呼出的气流畅通无阻,因而气流较弱。每个元音的音质取决于舌位的高低、前后,嘴唇的圆展。

2. 音质

【答案】音质是指声音的特色,又称为音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颤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的波形不同,所以音色也不同。造成不同音色的条件包括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发音时共鸣器的形状不同。一个音素代表一种音质,不同的音素代表不同的音质。了解音质的详细情况和它在语言中的作用,这是语音研究的首要任务。

二、简答题

3. 分析下列句子是如何表达句法关系的:

俄语:(我喜欢中国音乐)

(他喜欢俄罗斯音乐)

英语: I get up at 60'clock.(我六点起床)

He gets up at7 0'clock.(他七点起床)

【答案】上面的句子是通过词的构形形态来表示句法结构的,即各句的动词形态根据主语的不同而发生了变化。

4. 一种语言的语音规律的作用有哪些限制?

【答案】语音规律就是把一定历史时一期内语言中发生的语音演变过程加以概括的公式。一种语言的语音规律只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定的地域范围和一定的条件下起作用。语音规律的作用虽有多重限制,但在限定的范围内却具有高度的严整性。凡是时间、地域、条件都相同的某一类音,都按照规律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出现“例外”,它也可以在时间、地域、条件上找出特殊的原因。

5. 语言词汇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不同语言的词汇是不同的系统,各有自己的特点:

(1)什么样的意义与什么样的语音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的词汇中是不同的。

(2)一个词可以只有一个意义,但也可以有几个意义。

(3)甲语言中用一个词来标志的一定范围的事物,在乙语言中却要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来分别标志; 反过来,其中乙语言的一个词所标志的事物在甲语言中却要用词的组合来标志。

6. 分析上面的句子的句法结构:“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答案】(1)“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是主谓结构,由主谓纤构“世界人民大团结”充当主语,“万岁”充当谓语。而主语“世界人民大团结”由主谓结构“世界人民”和“大团结”构成。

(2)“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支配结构,由支配成分“走”和受支配成分“共同富裕的道路”构成,其中“共同富裕的道路”是限定结构。

7. 文字对语言有什么影响?

【答案】(1)文字产生以后,人们可以把语言成分记录下来,一发即逝的现象可以变成固定的形体。这样一来,想对它进行锤炼、整理就很方便了。有些语言成分在口语中消失了,还可以保留在文字裹,若干年以后也还可以“复苏”,重新被人使用(当然含义可能变动)。

(2)有了文字以后,语言中便增添了书面语这一非常重要的存在形式。文字出现之后语言更加丰富、更加精密,人们在按照语言发展规律促进其发展方面,也越来越自觉了。

8. 怎样证明语言是社会现象?

【答案】(1)可以从语音与语义的结合关系以及世界语言的多样性说明语言是社会现象

语言中的语音与语义怎样结合成特定的语言成分都是社会习惯所使然,都是约定俗成的。不但语言成分中语音和语义的联系是约定俗成的,语言中为什么有这样或那样的一套词汇,为什么有这样或那样的一套语法,也都是约定俗成的。世界上存在多种多样的语言,就是不同的社会集体各自约定俗成的结果。

(2)从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中也可以说明语言是社会现象

一方面,语言依存于社会。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又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并且是随着人类社会的死亡而死亡的。社会以外,无所谓语言。另一方面,社会不能没有语言。语言对社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

9. 车甫音发音的三阶段是什么? 举例说明。

【答案】单独发一个完整的辅音,都要经过发音的三个阶段:成阻、持阻和除阻。成阻是有关的发音器官开始动作、形成阻碍的阶段; 接着是发音器官的持阻; 最后,发音器官山持阻到回复原状,就是除阻。例如发塞音[p]时,首先把上下唇合拢,使口腔闭住,这是成阻阶段:然后气流由肺部呼出,被堵在口腔内,这是持阻阶段;最后把双唇张开,让气流冲出,这是除阻阶段。

10.举例说明什么是语言发展的规律?

【答案】语言发展的现象是错综纷繁的,但是通过对这些纷繁现象的深入研究,却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从而可以概括出一些对所有同类现象都适应的公式。这些公式表明了语言发展的一般趋势,它们就是语言发展的规律。

例如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有些音节在中古时声母本来是[*k-],这些声母到了现代的普通话里,有的仍旧是[k-],有的却变成了。如果我们进一步研究,就能发现[*k-]的这种分化是以后面的

,否则音为转移的,是有一定的条件的:凡后面有[*-i、-i 、-j-、-Jw-]等音的[*k-]门都一律变为

情况。[*k‘-]由于韵母的不同而分化为[k‘-]

iei]>

了; [*x-]则分化为[x-]

和就不变。如果我们再看看中古其它舌根音[*k‘-][*x-],我们就会发现在它们的发展中也有同样的,例如“看”[*k‘an]>[k‘an], “启”[*k、“香”。,

例如“荒”我们还知道,中古汉语的舌尖齿酿音[*ts-, ts ‘-、s-]在上述条件下,到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也都变成。这样,我们就可以从这些表面上迥然不同的现象中,找到它们的本质联系,从而概括出“各种舌根音和舌尖齿酿音因为受最高前兀音或与这种兀音部位接近的半元音的影响,而变为舌面中颗音”的公式。这也就是中古汉语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发展的一条规律。

三、论述题

11.根据以下材料分析

She is richer than me.(英语)

鲁公富于徐公。(古汉语)

他比我富有。(普通话)

他富我。(方言)

(1)方言、普通话、英语之间在语序上的差异。

(2)比较句有那些基本要素?

(3)这反映了语言发展的什么规律?

【答案】(1)方言、普通话、英语之间在语序上的差异

汉语和英语句子的基本格局都是按照“主语——动语——宾语”的顺序排列的。但在题中比较句里它们存在语序上的差异,英语中比较成分在被比较对象之前; 普通话中被比较对象在比较成分之前; 方言中比较成分在被比较对象之前,且没有表示比较的标记。

(2)比较句的基本要素

现代汉语比较句是指谓语中含有比较词语或比较格式的句子,在结构上由比较主体、比较客体、比较词、比较点、比较值等成分构成。现代汉语比较句从语义上可分为:等比句、差比句、限比句,它们都有鲜明的句法特征和语义特征。

(3)材料所反映的语言规律

这反映了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语言变化的不平衡性不仅体现在语言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及各子系统的不同方面,还体现在地域方一面。方言、普通话和英语中比较句语序的差异,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