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635管理学原理之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网络计划技术

【答案】网络计划技术是指以网络计划对任务的工作进度进行安排和控制,以保证实现预定目标的科学的计划管理技术。网络计划由两部分构成,即网络图和网络时间参数。其原理是把一项工作或项目分成各种作业,然后根据作业顺序进行排列,通过网络图对整个工作或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控制,以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用最高的速度完成工作。它的优点是:①能清楚而明确地表达各工作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易于发现项目实施中经常出现的时间冲突、资源冲突; ②网络图的编制可粗可细,可以随着项目进展的深入而不断细化; ③可以根据需要编制多级网络计划系统。

2. 企业资源计划(ERP )

【答案】企业资源计划(ERP )是在MRP II的基础上,通过反馈的物流和反馈的信息流、资金流,把客户需要和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供应商的资源整合在一起,体现完全按用户需要进行经营管理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方法。

我们可以从管理思想、软件产品、管理系统三个层次理解ERP :

(1)ERP 是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其实质是在MRPII 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supplychain )的管理思想。

(2) ERP 是综合应用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4GL )、网络通讯等信息产业成果,以管理企业整体资源的管理思想为灵魂的软件产品。

(3) ERP 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3. 战略性计划

【答案】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战略性计划的任务不在于看清企业目前是什么样子,而在于看清企业将来会成为什么样子.战略性计划的内容包括愿景和使命陈述、战略环境分析、战略选择、制定一系列战术计划将战略计划付诸实施。

战略性计划的两个显著的特点是长期性与整体性。长期性是指战略性计划涉及未来较长时期; 整体性是指战略性计划是基于组织整体而制订的,强调组织整体的协调。

4. 组织文化

【答案】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其任务是努力创造这些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系,共同的行为准则。其特征包括:

①组织文化的核心是组织价值观;

②组织文化的中心是以人为主体的文化;

③组织文化的管理方式是以软性管理为主:

④组织文化的重要任务是增强群体凝聚力。

二、简答题

5. 从管理思想、软件产品、管理系统三个层次如何理解ERP?

【答案】(1) ERP 是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其实质是在MRP I工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supply chain)的管理思想;

(2) ERP 是综合应用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4GL )、网络通讯等信息产业成果,以管理企业整体资源的管理思想为灵魂的软件产品;

(3) ERP 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6. 简述决策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按时间顺序可以将决策理论分为三个阶段,即古典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和当代决策理论。

(1)古典决策理论

古典决策理论又称为规范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来的,主要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以前。古典决策理论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主要内容观点:

①最优化标准。决策者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充分了解备选方案的J 清况,决策者是理性的、能按最优化的原则做出选择。

②决策者应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执行命令的组织体系。

③决策的日的在于使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2)行为决策理论

行为决策理论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代表人物西蒙,代表作是《管理决策新科学》。他的主要观点是:

①决策就是管理,管理过程就是决策过程。决策的三个阶段是:情报收集一拟定方案一选择方案。 ②以满意标准代替古典的最优化标准:人是有限理性的,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原因在于:

不确定的复杂的决策环境的影响; 知觉卜偏差的影响; 决策时间及可利用资源的限制等。

③风险型决策中,受经济利益的影响,决策者厌恶风险,倾向于接受风险较小的方案,尽管风险较大的方案可能会带来可观的收益。

④重视决策者的作用:以身作则; 全局观念; 权威不是强迫命令; 依赖和培养下级主动承担责任。

(3)当代决策理论

继古典决策理论和行为决策理论之后产生了当代决策理论。其核心内容是: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决策程序就是整个管理过程。

整个决策过程从研究组织的内外环境开始,继而确定组织的目标、设计可达到该目标的各种可行的方案、比较和评估这些方案进而进行方案的选择,最后实施决策方案,并进行追踪检查和控制,以确保预定目标的实现。

7. 解释孔茨与韦里克的计划层次体系的基本内容。

【答案】一个计划包含组织将来行动的目标和方式。哈罗德·孔茨和海因·韦里克从抽象到具体把计划分为一科层次体系:

(1)目的或使命。它指明一定的组织机构在社会上应起的作用,所处的地位。它决定组织的性质,决定此组织区别于彼组织的标志。如大学的使命是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

(2)目标。组织的使命支配着组织各个时期的目标和各部门的目标,并且组织各个时期的目标和各部门的目标是围绕组织存在的使命所制定的,并为完成组织使命而努力的。

(3)战略。指为了达到组织总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和利用资源的总计划,其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主要目标和政策去决定和传达指望成为什么样组织的愿景。

(4)政策。指导或沟通决策思想的全面的陈述书或理解书。并非所有政策都是陈述书,政策也常常会从主管人员的行动中含蓄地反映出来。

(5)程序。程序是制订处理未来活动的一种必需方法的计划。它详细列出必须完成某类活动的切实方式,并按时间顺序对必要的活动进行排列。

(6)规则。详细地阐明明确的必需行动或非必需的行动,其本质是反映了一种必须或无须采取某种行动的管理决策。规则通常是最简单形式的计划。

①规则不同于程序。一方面规则指导行动但不说明时间顺序; 另一方面可以把程序看作是一系列的规则,但是一条规则可能是也可能不是程序的组成部分;

②规则不同于政策。政策的日的是要指导行动,并给执行人员留有酌情处理的余地; 规则也起指导行动的作用,但在运用规则时,执行人员没有自行处理之权。

(7)方案(或规划)。方案是一个综合性的计划,它包括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要采取的步骤、要使用的资源以及为完成既定行动方针所需的其他因素。一项方案可能很大,一也可能很小。

(8)预算。预算是一份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