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广西大学教育学院615管理学原理(教育)之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动机

【答案】动机是指激励人去行动的主观原因,经常以愿望、兴趣、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它是个人发动和维持其行为,使其导向某一目标的一种心理状态。产生动机的原因有以下两个:①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②刺激,包括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

2. 标杆管理

【答案】标杆管理(Benchmarking )是指通过学习他人而寻求生产改进和提高的管理方法。20世纪70年代最先由美国施乐公司开始实施,80年代后期在美国企业中广泛推行。标杆管理的主要内容为:选定一个值得学习的企业,立下一个发展的目标,通过建立学习网络观摩学习,将该企业的长处纳入到自己的行为之中,使组织获得全面革新,最终达到领先的目的。标杆学习的内容涵盖流程、产品、服务以及企业内各个部门的功能发展和协调。

标杆学习在空间范围上可分为内部的标杆学习、外部的标杆学习、功能(通用)的标杆学习三种。①内部的标杆学习是与组织内表现最好的企业相比较,进行学习改进; ②外部的标杆学习是对相同产业中最好的企业(往往是直接的竞争对手)的比较与学习; ③功能的标杆学习是对拥有最先进的产品、服务、流程的企业(可以是产业内的,也可以是产业外的)的比较与学习。

3. 职权(Authority )与授权(Power )

【答案】职权(Authority )指组织设计中赋予某一管理职位的做出决策、发布命令和希望命令得到执行而进行奖惩的权力。通常也被称为制度权或法定权。

授权(Power )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上级将自己的部分职责和相应的权力授予给下级,最后考核其成果,是提高领导效能的重要手段。至于具体的工作方法、措施、步骤等,上级一般不予干涉,下级有权自行处理。在授权关系中,上级对下级保留有一定的指挥权和监督权,而下级对上级负有报告情况和完成任务的责任。

职权是一种权力,属于静态的名词,而授权更强调一个过程,属于动态的名词。

4. 组织设计

【答案】组织设计是指以组织结构安排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它的实质是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工。组织设计的目的是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优势,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形成综合效果。组织设计因组织的战略、所处的环境、技术水平以及规模而异。

(1)组织设计所遵循的原则有:①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 ②权责对等的原则; ③命令统一的原则。

(2)组织设计的一般程序为:①设计原则的确定。根据企业的目标和特点,确定组织设计的方针、原则和主要参数; ②职能分析和设计。确定管理职能及其结构,层层分解到各项管理业务和工作中,进行管理业务的总设计; ③结构框架的设计。设计各个管理层次、部门、岗位及其责任、权力,具体表现为确定企业的组织系统图; ④联系方式的设计。进行控制、信息交流、综合、协调等方式和制度的设计; ⑤管理规范的设计。主要设计管理工作程序、管理工作标准和管理工作方法,作为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 ⑥人员培训和配备。根据结构设计,定质、定量地配备各级管理人员; ⑦运行制度的设计。设计管理部门和人员绩效考核制度,设计精神鼓励和下资奖励制度,设计管理人员培训制度; ⑧反馈和修正。将运行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回去,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上述各项设计进行必要的修正。

5. 企业文化

【答案】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企业文化的基本要素包括:

①组织精神;

②组织价值观;

③组织形象。

企业文化的特征主要有:

①成员的一致性;

②团体的重要性;

③对人的关注;

④单位的一体化;

⑤控制;

⑥风险承受度;

⑦报酬标准;

⑧冲突的宽容度;

⑨手段一结果倾向性;

⑩系统的开放性。

二、简答题

6. 解释成本控制的内容。并说明如何进行成本控制。

【答案】成本是为取得可为某组织带来当期或未来利益的某种产品和服务而付出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1)成本控制的内容

成本控制的内容非常广泛,控制过程中应该有计划有重点地区别对待。各行各业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控制重点。控制内容一般可以从成本形成过程和成本费用分类两个角度加以考虑。

①按成本形成过程可分为二个部分:产品投产前的控制、制造过程中的控制和流通过程中的控制。 a. 产品投产前的控制。主要包括:产品设计成本、加工工艺成本、物资采购成本、生产组织方式、材料定额与劳动定额水平等。这些内容对成本的影响最大,可以说产品总成本的60%取决于这个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的质量。这项控制工作属于事前控制方式,在控制活动实施时真实的成本还没有发生,但它决定了成本将会怎样发生,基本上决定了产品的成本水平。

b. 制造过程中的控制。包括原材料、人工、能源动力、各种辅料的消耗、工序间物料运输费用、车间以及其他管理部门的费用支出。投产前控制的种种方案设想、控制措施能否在制造过程中贯彻实施,大部分的控制目标能否实现和这阶段的控制活动紧密相关,它主要属于事中控制方式。由于成本控制的核算信息很难做到及时,会给事中控制带来很多困难。

c. 流通过程中的控制。包括产品包装、厂外运输、广告促销、销售机构开支和售后服务等费用。在目前强调加强企业市场管理职能的时候,很容易不顾成本地采取种种促销手段,反而抵消了利润增量,所以也要作定量分析。

②按成本费用的构成可分为四方面:

a. 原材料成本控制。在制造业中原材料费用占了总成本的很大比重,一般在60%以上,高的可达90%,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对象。影响原材料成本的因素有采购、库存费用、生产消耗、回收利用等,所以控制活动可从采购、库存管理和消耗三个环节着手。

b. 工资费用控制。工资在成本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增加工资又被认为是不可逆转的。控制工资与效益同步增长,减少单位产品中工资的比重,对于降低成本有重要意义。控制工资成本的关键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它与劳动定额、工时消耗、工时利用率、工作效率、工人出勤率等因素有关。 c. 制造费用控制。制造费用开支专案很多,主要包括折旧费、修理费、辅助生产费用、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等,虽然它在成本中所占比重不大,但因不引人注意,浪费现象十分普遍,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

d. 企业管理费控制。企业管理费指为管理和组织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开支专案非常多,也是成本控制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上述这些都是绝对量的控制,即在产量固定的假设条件下使各种成本开支得到控制。在现实系统中还要达到控制单位成品成本的目标。

(2)成本控制的步骤

①建立成本控制标准

成本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小断地降低成本,获取更大的利润。所以制定成本目标时首先要考虑企业的目标盈利总额; 其次,企业利润的最终实现必须完成产品在市场上的“惊心一跃”,因此成本目标又要考虑有竞争力的销售价格。

②核算成本控制绩效及分析成本发生偏差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