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623社会学理论与方法之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考研冲刺狂背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过程理性

【答案】过程理性是由西蒙提出来的。西蒙借鉴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过程理性”概念,他指出,行为是过程理性的,是指它是适当的深思熟虑的结果。其过程的理性取决于成生他的过程。当心理学家使用“理性”一词时,通常他们头脑中想到的是过程理性。西蒙在论述过程理性时,不仅仅注意选择中的计算和推理形式,而是要在选择的过程中揭示意识活动形式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2. 结构二重性

【答案】结构二重性是吉登斯在研究行动和结构的关系问题时提出的。具体是指结构具有二重性,即社会结构不仅对人的行动具有制约作用,而且也是行动得以进行的前提和中介,它使行动成为可能;行动者的行动既维持着结构,又改变着结构。行动与结构之间这种相互依持,互为辩证的关系反映在处于时空之中的社会实践中。

3. 后现代主义

【答案】后现代主义原指一种以背离和批判现代和古典设计风格为特征的建筑学倾向,后来被移用于指称文学、艺术、美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甚至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中具有类似倾向的思潮。后现代主义具有反对、否定和超越传统形而上学、二元论、本质主义、理性主义、个人主义、人类中心论、父权制、机械主义、经济主义、消费主义、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等的理论倾向。后现代主义具有否定性、建设性和庸俗性三个向度。

4. 社会分工

【答案】社会分工是指人类从事各种劳动的社会划分及其独立化、专业化。涂尔干认为,社会分工是对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社会团结的最大影响因素。

造成社会分工的原因主要是在同一空间内人口的增长,使得人口密度增加,人们精神和活动方面的互动频率加大,这就必然导致生存竞争的激化。社会发展到这一阶段,往往出现犯罪、以强凌弱、战争等极端的冲突形式,这些冲突形式直接破坏着维系社会团结的基本道德规范,破坏着社会团结的基础,使社会面临解体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职业专门化是减弱人们之间的生存竞争、冲突,同时又能防止社会解体的一种合理选择。职业专门化不仅不会破坏人们之间的联系,而且还能在从事各专门职业的人们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由于社会分工提高了各

个专业的工作效率,使得同一空间内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口,所以,凡是具有高密度人口而又从生存竞争中保存下来的社会都具有较发达的社会职业分工。

社会分工至少产生了两方面的社会后果:首先,为个人意识和个性的发展造成了空隙,削弱了集体意识;其次,造成了社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这两方面的后果为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转化提供了条件。

二、简答题

5. 怎样理解和评价哈贝马斯关于交往行为和生活世界合理化的论述?

【答案】哈贝马斯关于交往行为和生活世界合理化的论述:

(1)交往行动

①研究交往行动问题的原因

哈贝马斯认为交往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和基本形式,在社会交往日益占有更重要地位的新形势下,必须对社会交往展开更深入的研究,以此来补充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或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②科学技术知识的作用

哈贝马斯认为必须对科技知识在整个社会系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做出明确限定,而不能无限度地抽象夸大。

③人的“内在自然”

人的“内在自然”亦即人的内在本性或内在本质,哈贝马斯主张通过道德一一实践知识的学习,提升人们的自我意识,进而实现自我的内在本性的发展和社会普遍性发展的统一。哈贝马斯认为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规范结构来实现个体自我意识同社会一般规范的统一。

④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可以分为目的理性行动和交往行动,两类行动具有不同的规范结构。

a. 目的理性行动如同韦伯的工具理性行动一样,要把功利目标、手段选择、技术操作、价值测评和决策筹划等因素考虑周全,并使这些因素在目的理性行动中协调一致,这就是目的理性的规范结构。

b. 交往行动的规范结构实质就是言语行为的理性原则,强调交往行动的规范结构,即要求人们在交往中按照真、诚、正、通四条原则行事。交往行动中的规范结构具有主观性、先验性、普遍性、同言语行为的理性基础一致的等特点。

(2)生活世界的合理化

①社会世界

社会世界是由系统世界和生活世界构成的。

系统世界是体制化、制度化和组织化的世界,包括按照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建立起来的国家机关,按照经济制度建立起来的经济系统或市场体系,系统世界是占有各种社会控制权力的领域;

生活世界是交往行动展开的领域,包括两个层面:

第一,开展言谈沟通、追求话语共识、发挥舆论评价作用的公共领域;

第二,维持私人利益、追求个人自主性的私人领域。

②人的行动

社会世界是由人的社会行动展开的。社会行动有两大类型:目的理性行动和交往行动。 目的理性行动的组织形式或制度化形式:

第一,国家权力机关和政治团体,它们构成了政治世界;

第二,市场体系和经济体制,它们构成了生产世界或经济领域。

交往行动是从私人领域进入公共领域的活动,在交往行动中,人们的角色是一种变换过程,当人们从自己的家庭生活或个人独处情境中走出来,在一些公共场合发生交往时,人们实现了从私人领域向公共领域的交换,私人变成了公众;反之,当人们从公共场合返回家庭或个人独处情境中时,又实现了从公众向私人的变换。交往行动展开的生活世界是公众与私人、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发生直接联系,不断转换统一的领域,二者没有严格确定的界限。

6. 涂尔干是如何在其社会观基础上确定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层次的?

【答案】(1)涂尔干社会观的特点是社会唯实论和社会整体观。

①社会唯实论

涂尔干认为社会是独立存在的客观实体。尽管社会是由无数个人联合而形成的,但它本身是属于高于个人的相对独立的实体,具有超越个人的独特性质,这种独特性质无法在单个个人身上找到。社会的实体性仅仅指社会是一种相对个人来说处于更高层次上并具有特殊性质的客观存在。

②社会整体观

与社会唯实论有着密切联系的是社会整体观。涂尔干继承了孔德和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思想,认为社会就其实质来说也是这样的一种整体:其个体的相互结合和相互作用的性质不能简单地由个体特征加以解释。由于社会具有实体性和整体性,因此社会与组成社会的个体处于两个不同层次,这两个层次上发生的现象服从于不同的规律,需要用不同学科对它们分别进行研究。

(2)涂尔干在其社会观基础上确定了社会学的研究方向。

社会学不涉及个体层次,它只把社会层次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涂尔干把在社会层次上发生的种种现象称为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涂尔干认为,正是这些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构成了社会。因此,涂尔干把这些社会事实视为社会学的独特研究对象。

7. 简要介绍《论美国的民主》。

【答案】《论美国的民主》:

(1)主要内容

《论美国的民主》分为上卷和下卷,不是写于同一时期,其间相隔5年,因而在笔调、结构、叙述上有所不同。上卷的第一部分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第二部分对美国的民主进行社会学的分析。下卷分四个部分,以美国为背景表达其政治哲学和政治社会学思想。

本书是法国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托克维尔亲自在美国进行长期考察后写出的一部举世公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