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创造力曾经一度被视为是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是超常的能力,无法进行科学研究,也难以培养。然而,随着创造力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创造力并非是难以捉摸的神秘现象,其背后的认知过程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规律性。多数创造力的认知理论都认为,创造性认知过程至少包含产生和评价两个阶段。但是,已有的实证研究通常更加关注创造性产生过程,对创造性评价过程的探讨却较少,而且为数不多的相关研究所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创造力研究范式和材料,并不能有效地揭示创造性评价过程的认知机制。因此,本研究选取创造力的一个关键维度——新颖性,使用了新的研究范式,专门考察个体新颖性评价的认知过程,并综合运用行为测量和ERP技术,深入探讨了不同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大学生在新颖性评价过程中认知机制的差异,以及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
本研究采用《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测验》,对被试的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CSPF)进行测量,以创造性动植物图片(由两种动物或两种植物人工合成)和普通动植物图片作为研究材料,并通过分析被试在三个实验任务(新颖性评价任务、物体分类任务、图片再认任务)中的行为和脑电时程特征,来考察CSPF水平不同的被试新颖性评价过程的差异。
研究一选取114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测验》筛选出高、低CSPF水平的被试,分别考察两组被试在三个实验任务中正确率和反应时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新颖性评价任务中,高、低CSPF水平组的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异,高CSPF水平组的正确率显著优于低CSPF水平组;只有低CSPF水平组对新颖图片的反应时显著长于非新颖图片。(2)在物体分类任务中,高、低CSPF水平组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均没有显著差异;只有高CSPF水平组对新颖图片的反应时显著长于非新颖图片。(3)在图片再认任务中,高CSPF水平组的正确率显著优于低CSPF组,所有被试再认新颖图片的正确率显著低于非新颖图片,反应时显著长于非新颖图片。
研究二选取高CSPF水平的大学生14人,低CSPF水平的大学生11人,结合ERP技术,进一步探讨他们在完成新颖性评价和物体分类任务时,脑电时程特征的差异。结果显示:(1)在新颖性评价任务中,190-340ms时间窗内,只有低CSPF水平组由新颖和非新颖图片所诱发的N2成分波幅值存在显著差异;在350-500ms时间窗内,只有高CSPF水平组由新颖和非新颖图片所诱发的P3b成分波幅存在显著差异;在500-1000ms时间窗内,所有被试由新颖和非新颖图片所诱发的PSW成分波幅均存在显著差异。(2)在物体分类任务中,190-340ms时间窗内,所有被试由新颖和非新颖图片所诱发的N2成分波幅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350-500ms时间窗内,所有被试由新颖和非新颖图片所诱发的P3b成分波幅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500-1000ms时间窗内,只有高CSPF水平组由新颖和非新颖图片所诱发的PSW成分波幅均存在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高CSPF水平的大学生新颖性评价过程的效率显著较高,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以解释为:高CSPF水平的个体工作记忆的存储以及表征更新的效率更高;更加擅长使用去焦注意模式,且注意模式的转换更加灵活;更重要的是,在任务并未明确要求的情况下,他们仍可以对知觉到的事物进行准确的内隐新颖性评价,新颖性评价过程的自动化程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