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2004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 摘要
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硕士生入学考试试题
报考专业:行政管理
考试科目:综合课(含政治学、社会学和管理学)
考试时间:1月11日下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政治权力
2.政治社会化
3.国家能力
4.“社会人”假设
5.双因素理论
6.沟通过程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非正式组织的特征
2.合理的社会流动标准及作用
3.社会工作的内容
4.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
1.试论民主政治的基础
2.试论现在组织管理面临的问题
参考答案
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硕士生入学考试试题
报考专业:行政管理
考试科目:综合课(含政治学、社会学和管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政治权力:指在政治关系中,权利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首先,权利是政治关系的中介,即无权力便不能构成政治关系。权利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即作为统治阶级的政府,此外还包括政党、政治社团及政治个人。权利的客体是指接受权利作用的群体和个人。政治作用是权利主体所拥有的政治力量,主要是政治强制力。
其次,政治权力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利益。利益有多种多样,既有物质上的,也有意识形态上的,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权利主体的利益实现是政治斗争和政治较量的结果,这种结果即为政治格局。
再次,权力主体能否达到目的取决于政治力量的大小。权利客体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必然要改变权力作用的方向和程度,形成复杂的格局。除了权利客体的反作用影响权利主体力量的大小外,这种力量还取决于权力主体内部的意志。
2.政治社会化:指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两个过程的辩证统一。
一方面,对于政治体系中的个体成员来讲,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通过教育和其他途径,获得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知识和政治情感,从而形成政治人格,成为政治人的过程。
另一方面,与政治体系来讲,政治社会化就是政治体系塑造其成员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治体系通过各种途径,将体系内的主导政治意识在全体社会成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