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1998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 摘要
中国人民大学199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综合考试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社会流动
2.社会保障
3.民族自决权
4.分权学说
5.目标管理
6.现代决策系统
二、简答题(每题10分,30分)
1.试析社会角色失调及其类型。
2.试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特征。
3.试析西方的各种管理学说。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如何认识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试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中国人民大学199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综合考试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社会流动: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由于社会关系空间于地理空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一般把人们在地理空间的流动也归于社会流动。从个人角度看,个人所占据的多重社会地位组成个人的社会地位结构,因此广义的社会流动就是个人社会地位结构的改变。在现代社会,职业地位无论对社会还是个人来说都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职业地位是个人地位结构中起主要作用的地位,因此狭义的社会流动常常指人的职业地位的改变。
2.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政府通过立法,社会团体、社区等通过政府授权,以现金、物质、服务等形式向因精神和生理的残疾、年老力衰、意外伤亡、失业、多子女负担者以及他们的家属提供旨在维持他们最基本生活水平的保障。也有的国家和地区在此基础上再提供一些面向全体公民的福利设施、服务和物质资助。社会保障的构成,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
3.民族自决权:指各民族有根据自己的选择确定本国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自由。《联合国宪章》第一条第二项规定“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的友好关系是联合国宗旨之一”;1952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人民和民族的自决权的决议》、1960年12月通过的《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都将民族自决权作为个人人权的先决条件;1966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盟约》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盟约》均在第一条规定了民族自决权:“所有民族均享有自决权”’“本盟约缔约国……均应按照联合国宪章规定,促进自决权之实现,并尊重此种权利。”(李翠英1,25)
4.分权学说:是西方的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一种国家机关之间关系的学说,主要是指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的分立与制衡,其基本含义是: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种权力,它们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而又互相制约的平衡。这在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