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段注古今字研究初探

关键词:段注,古今字,基本认训,数量统,价值

  摘要

古今字的概念产生于训诂昌盛的汉代,东汉经学家郑玄最早作为术语来使用。由于郑玄对小学的巨大贡献,使它对后世的印象非常大,再加上文字是语言的物质载体,无论是对语言的任何一方面的历史考察,都不能离开文字,所以历代训诂学家对古今字现象都很注意,相唐代的颜师古、宋代的朱熹等,都在自己的著作中指出了大量古今字现象。清代学者同样也很重视古今字,像段玉裁、王筠、徐灏这样的大师级学者对古今字研究都有很大的贡献。尤其是段玉裁,郭在贻先生曾经评价说:"在文字学和训诂学史上第一个全面而系统地论述古今字问题的,是段玉裁。段氏对古今字的研究,是他对文字学的重要贡献之一。"可惜郭先生未能对段玉裁的古今字研究做进一步深入的探讨,笔者所见其它一些有关古今字的研究文字,多是从宏观上来把握古今字,不见专门针对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古今字作全面、系统考察的文章。现拟就段氏《说文解字注》中所涉及的古今字及相关问题,在充分调查、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逐一加以讨论,以期达到全面、准确地把握段玉裁对古今子的认识,正确评价段玉裁对古今字研究的贡献。 段玉裁特别强调辨别古今字对阅读古籍的重要性,同时他对古今字有着自己的认识和判断。他多次说明自己对古今字的定义,不管是"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古今人用字不同,谓之古今字"还是"主谓同音,而古用彼今用此异字者",所要强调说明的是同样一个核心意义 :那就是"古今异用"是古今字关键所在。构成古今字关系的字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古今字之间必须要存在古与今的时间差异,二是古今字之间必须存在使用上的区别,并且古今字是文字在历史上使用的变化,他们不能互相替换。段玉裁在这种认识的支配下,对古今的时间提出了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且在自己的实践中采用了许多具体的办法来判定字使用的先后情况。在"异用"方面,段玉裁则主要是考察同词先后为不同的字所记录的情况。"异用"可以是通过六书假借,使得原来意义不相关的两个字先后记录同一个词而成为古今字;也可以是由于假借字占据本字的位置,并且可能使本字字形被淘汰而成为古今字;也可以是俗字替代了正字的作用而形成古今字。总之,段氏的古今字概念与后世所说的狭义的古今字概念有着巨大的区别,这个概念所关注的不是以字为中心,研究字音、字形的演变,研究本义由于引申或假借所造成的字义的变化,而是着眼于语言中的最小单位--词和记录它的文字形体之间的关系。所谓"古今异用"指的就是先后用不同的字形去记录同一词的情况。 我们从段玉裁的认识出发,结合段玉裁在说明古今字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把段注中的古今字归为两大类:一类是"古今字";一类是"行废字"。在本文中为了慎重 和方便讨论,只把段注中用"某某古今字"或"某行某废"两类特别的说明方式指明的古今字纳入考察和统计范围。经过考察统计,共得段注中古今字420组,其中古今字191组,行废字239组,重复10组。 "古今异用"不仅是段氏古今字的概念的核心,同时也是古今字形成的根本原因。但段玉裁在段注中对古今字形成的具体途径也做了研究。假借是段玉裁揭示的第一条途径;文字的孳乳和词的同源分化是段玉裁探索古今字形成的第二个途径;字形的演变是古今字形成的第三个途径;正俗字的取舍是古今字形成的第四个具体途径。第一条具体途径中,古今字是历时地考察文字使用古今变化的情况,假借或通假则是共时地考察文字使用变化的情况,二者考察的角度不同,但并不相互排斥、相互对立,但在古今字的形成过程中,假借通常是原因,古今字往往是结果。第二条实现途径所说的古今字与后世狭义的古今字概念基本接近,反映的是文字孳乳、词义分化的情况。第三条实现途径中,文字笔势变化一般不是古今字,但当笔势变化引起文字结构变化时,往往也形成古今字。此外,表示笔势变化的一些概念如小篆、楷书之类,也同时是某一文字应用系统时代的名称。所以段氏文字中多有言及与这些概念相关的古今字。第四条途径则完全是社会对文字形体的选择而形成古今字。 段玉裁把古今字研究与自己的训诂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展示了他的古今字研究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表现在《段注》中的三个方面。首先,以今字释古字,令学者易晓古籍意义。第二,揭示《说文》体例,是正今本《说文》用字。第三,利用古今字理论校正古代典籍。在这些古今字的研究中所体现出的段玉裁的历史的观点和相互关联的观点,正是段玉裁古今字研究中的科学精神的体现,是值得后人继承和发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