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济南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631生物综合之微生物学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点突变。

【答案】点突变是指DNA 链上的一对或少数几对碱基发生改变的一类突变。

2. 性传播疾病。

【答案】性传播疾病是指各种与两性接触相关的传染病,除传统的淋病和梅毒外,还包括艾滋病、衣原体和生殖器念珠菌病等。

3. 免疫耐受性。

【答案】免疫耐受性是指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一抗原后形成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对自身抗原耐受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特征。

4. 维生素C 二步发酵法。

【答案】维生素C 二步发酵法是指在反应中有两步由微生物发酵,其余各步仍为化学转化反应的一种混菌发酵法。

5. 溶源性周期。

【答案】溶源性周期是指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并不立刻进行増殖,而是将它们的遗传信息整合到宿主细胞的遗传物质中,当宿主细胞复制时,病毒的遗传物质指令就被复制入宿主细胞的后代中。宿主细胞可以进行很多轮的复制,然后一些环境信号或者预置的遗传信号会激活“沉睡”的病毒遗传信息。随后病毒的遗传信息就会接管宿主的各种装置,并如上述开始制造新的病毒的这一周期。

6. 辅酶

【答案】

辅酶是一种黄色、可溶性、含四吡咯结构的化合物,作用与相似,以甲基还原酶复合物的一部分而参与甲烷作用的最终反应。

7. 感染复数。

【答案】感染复数是指感染时噬菌体与细菌的数量比值,也就是平均每个细菌感染噬菌体的数量。

8. 菌视紫红质

【答案】菌视紫红质是嗜盐杆菌的细胞膜区域中存在的一种色素蛋白,使细菌细胞膜呈紫色。它与视紫红质一样都含一分子的视黄醛,其化学性质与视紫红质相似。它在有光而微好氧条件下才能产生,在有光存在时,菌视紫红质摆动于两种构象之间,同时穿过细胞膜,向外释放质子,所形成的质子梯度用于驱动A TP 合成。这种依赖光的A TP 合成(光合磷酸化)为细菌在微氧条件下提供了另一条氧化磷酸化途径。

二、简答题

9. 为何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基础的三个经典实验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微生物尤其以病毒作为模式生物?

【答案】这是由微生物具有的特点所决定的,如:

(1)物种和代谢类型的多样性;

(2)个体的体制极其简单;

(3)营养体一般都是单倍体;

(4)易于在成分简单的组合培养基上大量生长繁殖;

(5)繁殖速度快;

(6)易于积累不同的中间代谢物或终产物;

(7)菌落形态的可见性与多样性;

(8)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群体中各个体作用的直接性和均一性;

(9)易于形成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10)各种微生物一般都有其相应的病毒;

(11)以及存在多种处于进化过程中富有特色的原始性生殖方式。

10.你如何确证基因的交换和重组是由于转化?转导?还是接合?

【答案】(1)实验方式:

①将两菌株分别放入中间有烧结玻璃的U 形玻璃管中,两边反复加压使液体交换,分别培养;

②将两菌株先分别加入一定量的DNA 酶消解胞外的游离DNA 分子,再混合培养。

(2)实验结论:

①若实验一、二均有原养型出现,说明是转导作用,因为带有供体DNA 的噬菌体可通过烧结玻璃,并且噬菌体中的DNA 不受DNA 酶的作用;

②若实验一无原养型出现,而实验二有原养型出现,说明是接合作用,因为接合作用需菌体接触,但胞外的DNA 酶不能作用于接合转移的DNA ;

③若实验一、二均无原养型出现,说明是转化作用,因为游离DNA 不能通过烧结玻璃,而且要被DNA 酶分解。

11.什么是补体结合实验? 其基本原理是什么? 试分析实验结果。

【答案】(1)补体接合试验是一种有补体参与,并以绵羊红细胞和溶血素是否发生溶血反应作为指示的一种高灵敏度的抗原与抗体结合反应。

(2)基本原理:补体可与任何抗原和抗体的复合物相结合;指示系统如遇还未被抗原和抗体复合物所结合的游离补体,就会出现肉眼易见的溶血反应。

(3)结果分析:若在试验系统中先加入含有抗体的试样,就会立即形成抗原与抗体结合后的复合物。这时如加入补体,则因补体可与任何抗原、抗体复合物相结合,故形成抗原、抗体与补体三者的复合物。这时,如再加入含有绵羊红细胞和溶血素的指示系统,因其中的红细胞已与溶血素发生特异结合,而这一新复合物由于得不到游离补体,因而红细胞不会发生溶血反应。因此,凡指示系统未发生溶血现象者,即为补体结合试验的阳性。

12.简述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答案】大肠杆菌的生物特性有:

(1)大肠杆菌是埃希氏菌属的模式种。

(2)化能有机营养,兼顾呼吸和发酵两种产能系统。

(3)肠道内正常菌群,合成维生素B 、维生素K 供人体利用,产大肠杆菌素,可抑制肠道内痢疾杆菌等致病菌和腐生菌的孳生。大肠杆菌是条件致病菌,可引起肾、膀胱等泌尿系统的肠外感。

13.比较细菌和酵母菌菌的乙醇发酵。

【答案】(1)二者的主要差别是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途径不同。

①酵母菌和某些细菌(胃八叠球菌、肠杆菌)的菌株通过EMP 途径生成丙酮酸;

②而某些细菌(运动发酵单胞菌、厌氧发酵单胞菌)的菌株通过ED 途径生成丙酮酸。(2)丙酮酸之后的途径完全相同。

14.半固体培养基在微生物学中有哪些应用?

【答案】(1)半固体培养基:是在凝固性固体培养基中,如凝固剂含量低于正常量,培养基呈现出在容器倒放时不致流下、但在剧烈振荡后则能破散状态的固体培养,它一般加有0.5%左右的琼脂作凝固剂。

(2)半固体培养基的应用:半固体培养基在微生物学实验中有许多独特的用途,如细菌的动力观察(在半固体直立柱中央进行细菌的穿刺接种,观察细菌的运动能力),噬菌体效价测定(双层平板法),微生物趋化性的研宄,各种厌氧菌的培养以及菌种保藏,等等。

15.试以烟草花叶病毒为代表,图示并简述螺旋对称型杆状病毒的典型构造。

【答案】螺旋对称型杆状病毒的典型构造:螺旋对称的杆状病毒是由多个蛋白亚基围绕一个中心轴进行螺旋排列而形成的高度有序的结构。烟草花叶病毒(TMV )外形直杆状,长300n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