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大学联合培养(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825普通生物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同源器官。
【答案】同源器官是指起源相同,结构和部位相似,而形态和功能不同的器官。
2. 生物圈
【答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存在生物有机体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水圈和土壤圈全部。
3. 顶极群落。
【答案】顶极群落是指一个地区的植物群落,在不受外来因素的干扰下,通过顺行演替发展成为与当地环境条件相适应的、结构稳定的群落。又称演替顶极。
4. 联会。
【答案】联会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配对,是减数分裂的一个重要过程。
5. 变温动物。
【答案】变温动物又称冷血动物,是指体温因周围环境而改变的动物。如鱼类、两栖类、爬虫类。
6. 凯氏带。
【答案】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在根的内皮层细胞处于初生状态时,其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形成木栓质的带状増厚。对根内水分吸收和运输具有控制作用。这种带状结构是凯斯伯里于1865年发现的,因而称为凯氏带。
7. 动粒。
【答案】动粒是附着于着丝粒上的一种细胞器。在每一着丝粒的外侧蛋白质复合体组装其上,主要由蛋白质组成,并有少量的RNA 和DNA ,是有丝分裂时纺锤体微管附着于染色体的部位。
8. 翻译。
【答案】翻译是指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以信使RNA 为模板,转运RNA 为运载工具,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二、填空题
9. 由肋间肌舒缩引起的呼吸动作为_____呼吸。
【答案】胸式
10.固醇类激素的分子可直接进入靶细胞、甚至核内发挥作用,存在_____的过程。而含氮激素的分子则通过启动_____间接发挥作用。
【答案】基因活化;第二信使
11.质体是植物细胞的细胞器,分_____和有色体两种。
【答案】白色体
12.第一类激素作用在靶细胞表面,并不进入细胞内部, 而是与细胞膜表面特异的受体结合。这种结合使_____激活产生_____(一种第二信使),第二信使再去激活细胞内的一些特定的_____,从而引起各种生理效应。
【答案】腺苷酸环化酶系统;
在存在的条件下
,
转变为磷酸化酶 为第二信使。信息由第一信使传递给第二信使
,【解析】第一类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的专一受体结合,激活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系统,
使胞内无活性的蛋白激酶转为有活性,从而激活磷酸化酶,引起靶细胞固有的、内在的反应:如腺细胞分泌、肌肉细胞收缩与舒张、神经细胞出现电位变化、细胞通透性改变、细胞分裂与分化以及各种酶反应等等。
13.将成熟的苹果与未成熟的香蕉密封在一起,可使香蕉成熟,这是由于苹果放出了_____。
【答案】乙烯
【解析】乙烯是存在于成熟中的果实、茎的节和失水的叶子中的气体物质,容易在细胞、果实间扩散。乙烯具有促进果实的成熟和其他衰老过程的功能。
14.花青素存在于植物细胞的_____中。
【答案】有色体
15.细胞骨架是由_____、_____和_____三种蛋白质纤维组成的;对维持细胞形态,控制细胞、细胞内和_____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答案】微管;肌动蛋白丝;中间丝(中间纤维);细胞分裂分化
16.1953年,美国人
等人首先证明,对模拟原始大气进行放电处理,可以得到_____。 【答案】氨基酸、多种有机酸以及尿素等有机分子
17.哺乳动物排卵后,排空的次级卵泡演变为_____,它可分泌_____激素。
【答案】黄体;雌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孕酮
18.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主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中胚层与体腔的形成和_____几个时期。其中中胚层与体腔的形成有两种方式;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原口动物为_____法。棘皮动物半索动物等后口动物为_____法。
【答案】受精;卵裂;囊胚期;原肠胚期;胚层的分化;端细胞法(裂体腔法);体腔囊法(肠体腔法)
三、简答题
19.简述植物的蒸腾作用的生物学意义。
【答案】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还受到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其主要过程为
:
其生物学意义如下:
(1)蒸腾作用是植物被动吸收和运输水分的一个主要动力,能促进植物吸收水分和传导水分。
(2)蒸腾作用引起水流通过植物,即提供了一个运输系统,使矿质元素随水分从根运至植物上部。
(3)蒸腾作用还可有效地降低叶片的温度,在强烈阳光下,叶片通过蒸腾作用散热,保持植物生理上合适的温度。
(4)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当地的空气保持湿润,雨水充沛,同时使气温降低,形成良性循环。
20.简述人体对付病原体的侵袭主要三道防线。
【答案】人体对付病原体的侵袭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体表的屏障,第二道防线是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反应,即免疫应答。
(1)体表的屏障:通常病原体不能穿过皮肤和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管道的黏膜。皮肤的表面有一层死细胞(角质细胞),病原体不能在这种环境中生存,而且皮肤中的皮脂腺分泌的油脂也能抑制真菌和某些细菌。第一道防线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2)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如果病原体突破体表屏障,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便会产生反应以对付任何侵犯人体的病原体,这种反应不是专门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
①局灶性炎症反应:当皮肤破损后往往引起局灶性炎症反应。它有4种症状:疼痛、发红、肿胀和发热。皮肤破损可使病原微生物进入体内,引起中性白细胞和单核细胞进入受损伤的部位。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和中性白细胞一样,吞噬细菌,然后由其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将它们消化。
②补体系统:简称为补体,是指在人体血液中有一个复杂的具有酶活性的血浆蛋白系统,大约含20种蛋白质。补体被激活后,通过3种方式发挥作用:补体蛋白质聚合形成孔道复合体,嵌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