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大学文法学院813土地管理综合之土地管理学总论考研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土地使用权出让

【答案】土地使用权出让又称土地批租,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分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土地使用权出让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城市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须经依法征用转为国有土地后,土地使用权才能出让。土地使用权出让有协议出让、招标、拍卖和挂牌四种方式。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期限按用途分为:居住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综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

2. 科斯定理

【答案】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提出的一种观点,认为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的外部性或者说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即在交易费用为零和对产权充分界定并加以实施的条件下,外部性因素不会引起资源的不当配置。因为在此场合,当事人(外部性因素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将受一种市场里的驱使去就互惠互利的交易进行谈判,也就是说,是外部性因素内部化。”

3. 土地利用结构

【答案】土地利用结构是由土地利用和结构两种要素综合而成的整体,是为了解决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和实现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这一问题而在对供选方案优化的基础上加以确定的一个系统。土地利用结构的实质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

4. 水土流失

【答案】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水土流失是不利的自然条件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互相交织作用产生的。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地面坡度陡峭,土体的性质松软易蚀,高强度暴雨,地面没有林草等植被覆盖; 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诸如:毁林毁草,陡坡开荒,草原上过度放牧,开矿、修路等生产建设破坏地表植被后不及时恢复,随意倾倒废土弃石等。

5. 土地信息系统

【答案】土地信息系统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以土地资源详查、土壤普查、规划、计划、各种遥感图像、地形图、摔制网点等为信息源,对土地资源信息进行获取、输入、存储、统计处理、

分析、评析、输出、传输和应用的大型系统下程。

6. 回归预测法

【答案】回归预测法是根据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其他变量的己知值来推断预测变量的数值,因而是通过表明两个或几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方程式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应用回归预测法同时需要两组时间顺序相同、相互关系密切的同时序列,如两组时间顺序相同的耕地面积与

,但这种相关不能农作物产量的时间序列。这两组时间序列之间应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因果关系)

表达成完全确定的函数式。

二、简述题

7. 何谓和如何实施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

【答案】(1)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依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所有者将其享有的土地使用权转移给他人的行为。实际上也是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

(2)实施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

①首先对于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条件进行审核,就是对于转让资格的认证。

土地管理部门应审查土地使用者是否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是否与土地管理部门签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是否按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进行了投资和开发。不符合上述转让条件的,土地使用权不得转让。

②对合法的转让进行买卖、交换、赠与、继承和其他特殊的方式进行转让。

③土地使用权受让人与新受让人就转让土地使用权签订土地转让合同。

,变更注册登记,由新的受④进行相关的土地使用权变更过户登记,收回旧的《土地使用证》

,同时相应更改地籍图、土地归户册。 让力一换领《土地使用证》

8. 简述土地的概念、特性和功能。

【答案】(1)土地的概念

土地是位于地球表面一定范围之内的各种物质与相关空间,它是由自然因子、生态因子、经济因子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在一定产权制度影响下,随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作动态变化的自然历史综合体。

(2)土地的特性

作为资源,土地具有下列主要特性:

①土地物质的自然性土地不是前人的劳动成果,而是自然的产物。土地的产生和存在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劳动可以影响土地利用,提高其生产率。但人类却绝不能创造出新的土地,增加土地的面积。

②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虽然历经多次地土地是自然产物,具有原始性和不可再生性,土地面积为地球大小所决定。

质变化(如火山、地震、造山运动、风雨的侵蚀以及人力的搬动等)而改变了土地的形态,但其

总面积始终未变。

③土地沃度的差异性

由于组成土地的各种因素不同量的不同组合,形成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土地,其差异性表现为土地沃度的不同等级。可以认为没有完全一样的土地,土地沃度差异性说明土地具有异质性。土地沃度及其利用方式取决十土地的各种构成因素的综合影响,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不同沃度的土地使投入资本的生产率产生差别,也是形成土地级差地租的重要条件。

④土地利用可更新性

土地在合理利用过程中,一般来讲,其肥力不仅不会减退而且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只要处理得当,土地就会不断改良。但是必须处理好用地和养地之间的关系,保持土地中各种生态因子之间的动态平衡,才能使土地生产力得以不断提高,

⑤土地位置的空间性

每块土地都具有特定的三维(长、宽、高)空间位置的固定性,只能在其所处地位内加以利用。

⑥土地属性的两重性

作为生产资料的土地具有两重性,它表现在土地既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同时又是土地关系的客体。土地既是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土地也是巨大的社会资产。土地可分为土地物质和土地资本。土地属于资产性资源,又是资源性资产。

(3)土地的功能

①养育功能

土地的养育功能充分体现于第一性和第二性生产之中,为人类生存提供必需的农畜产品。农业用地就体现土地养育功能,人类社会对农业用地的需求实质上是对养育功能的需求。

②承载功能

土地在非农业部门如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工业等作为地基、场地和操作基础发生作用,是人类修建的一切建筑物(住宅、厂房等)和构筑物(交通设施、工程管道等)的载体,为人类提供居住、休息、娱乐、工业生产的场所。居民点及交通、水利用地为土地承载功能的具体体现。土地的承载功能具体体现为建设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工业用地、水利工程用地等。

③仓储功能

矿产资源主要来自地壳,是地壳中具有开采价值的物质,如铜、铁、石油、煤、天然气等。这些矿产资源均蕴藏在地下,视土地为其仓库。富含矿产资源的土地,即工矿地,不仅为矿产资源提供仓储场所,而且也为矿产资源的开采、加工和运输以及矿产资源开采完毕以后的复垦利用建立特殊的土地利用方式。各类地上、地下工矿用地就是体现土地的仓储功能。

④景观功能

景观意义上的土地是一种环境资源,风景旅游地就是土地景观功能得以发挥的土地利用方式,既没有在物质上利用土地,也没有在消耗意义上利用土地。具有景观功能的土地价值在于舒适性和美学价值。风景旅游用地,自然保护区用地就是发挥土地景观功能的土地利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