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626地球科学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太阳引力远大于地球,为什么日面气体的密度小于地面的大气?
【答案】太阳与地球相比,如果其表面气温相同,太阳的引力较大,表面气体密度就大。但是,实际上太阳表面温度大约6000摄氏度,气体的压强虽然很大,但其密度却很小。
2. 土壤与岩石和生物有何不同?
【答案】土壤与岩石和生物的不同
(1)土壤与岩石的不同
土壤与岩石风化壳、土状沉积物(如黄土)和经外力搬运的各种运积物等虽然同属地球的疏松表层,但前者中含有能够供给植物生长的有机养分,后者则只是形成土壤的基质,也称为土壤母质。
(2)土壤与生物的不同
尽管土壤具有某些类似生物有机体的生理功能,如自动调节土体内水、热、气、肥的功能和抵抗酸化与碱化的缓冲作用等,但由于土壤中无机物质的含量占优势,与全部由有机物质组成的生物完全不同,其主动调节能力弱,并且不具有一般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功能,因此,它是一种类生物体。
3. 风沙地貌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防治风沙移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风沙作用是指风挟带沙粒沿地表流动时对地面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等过程。风沙作用形成的地貌称为风沙地貌或风成地貌。
(1)风沙地貌的形成条件
①风沙作用发生条件
地表特征、风动力状况是风沙作用及形成风沙地貌的基本条件。
a. 平坦的地面以及开阔的内陆盆地,有利于气流的运行,同时往往堆积有比较丰厚的碎屑物质,为沙丘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物质来源。
b. 干旱区雨量稀少,蒸发强烈,土质干燥,地表植被稀疏或完全裸露。因此有利于气流对地面的直接作用,从而引起沙粒的吹扬和沙丘的移动,使地面受到风沙的侵蚀。
②风沙流的形成
风沙流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沙源及强劲的风力。干旱地区由于地面裸露,受强烈的口照后地面温度急剧升高,造成强烈的上升气流,因此易出现强烈的狂风,为风沙地貌的发育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2)防治风沙移动的措施
①建立草方格沙障
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草方格沙障固沙成本高,费工大,但对于保护交通干线非常有效。草方格沙障不仅能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而且可以截留水分,如雨水,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②化学粘合剂固沙
a. 化学固沙是通过喷洒粘合剂等化学物质在流沙表面形成一层具有一定强度的刚性壳层、柔性固结层或弹性固结层,使沙丘表面形成保护层,隔绝气流与松散沙层的直接作用,达到防治沙害的目的。
b. 固沙剂一般都具有粘结性和渗透性,沙粒之间存在微小通道,当固沙液喷至流沙表面,液滴渗入沙体,除与沙粒以简单粘结作用胶结外,还存在固沙剂颗粒的电性或功能团与沙粒之间产生电荷作用、分子内力作用等复杂过程,形成连续或非连续网状结构,将沙粒粘结在一起,使流沙表而形成一定厚度的结皮。
③植树造林、建立沙尘暴的预报体系、加强环境治理与环境保护。
④广泛深入地开展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认识水平。关心、爱护环境,自觉地参与改造和建设环境,形成全社会的风尚。
⑤发展水利,扩大灌溉面积,增施肥料,改良土壤。
4. 何谓海(洋)流? 大洋中的洋流与大气环流有何关系? 叙述洋流分布的基本规律。
【答案】(1)洋流的概念
洋流又称海流,是海洋中大规模的海水以相对稳定的速度所作的定向流动。
(2)洋流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①地球上的水可以进行气态、液态、固态三态的转换,可以在海陆间、海上、内陆进行循环,伴随着水循环和水的三态的转化,使能量产生转换和转移。
②当一种或多种原因使气温升高时,固态的水就会转变成液态的,液态的水也会转变成气态的水,这种转化过程中就会吸收大量的能量,使气温升得不至过高; 当一种或多种原因使气温降低时,气态的、液态的水就会转变成固态的水,汽态的水也会转变成液态的水,这就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使气温降得不至过低。
③伴随地球上水的三态转变和水循环的实现造成能量的转移和转换,使不同的时间、不同地域的能量得以交换。
④世界大洋面积广大,彼此相通,在大气环流及其他因素作用下海水运动形成洋流。大气环流和洋流共同作用使高低纬之间的能量得以输送和平衡。
(3)洋流分布的基本规律
①中低纬度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形成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②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气旋型大洋环流;
o ③南半球40附近海区,形成环绕全球的西风漂流。
5. 论述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的形成条件和物理特征,并分析黑洞的奇点性质。
【答案】(1)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的形成条件和物理特征:
①白矮星
a. 形成条件
质量中等的恒星(小于1.4个太阳质量)经历超新星爆发后,恒星开始转变为白矮星。
b. 物理特征 恒星残骸的密度达到
②中子星
a. 形成条件
质量更大的恒星经历超新星爆发后残存的质量如达到太阳质量的1.5~2倍,在暴缩情况下形成快速自转的中子星。
b. 物理特征
直径一般仅l0km ,但密度达
所以寿命小于10亿年。
③黑洞
a. 形成条件
超新星爆发后产生了超强引力场,产生黑洞。
b. 物理特征
黑洞有超强的引力场,在这种超强引力场下,被吸入的任何物质和光线运动速度超过了光速。此外所有物质和光线只能被吸入,而无法逃逸出去。
(2)黑洞的奇点性质
无限大的物质密度,无限大的压力,无限弯曲的时空等。
6. 什么是地质构造地貌? 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答案】构造地貌是由地球内力作用直接造就的和受地质体与地质构造控制的地貌。地质构造地貌由构造运动形成,同时又受到外营力作用的侵蚀、破坏,常见的地质构造地貌有断裂地貌、褶皱地貌、火山和熔岩地貌。
(1)断裂构造地貌
又称断层地貌,是地壳岩石受力发生破裂,产生相对位移所形成的地貌,如断层崖、断层谷、断陷盆地和断块山地等。
①断层崖是断层活动形成的陡崖,其高度取决于断层的规模。由于外力的风化侵蚀作用,往往使原始的断层面发生很大变化,使坡度变缓,甚至使断层崖消失,同时使崖壁基部断层线位置被剥蚀的碎屑物所掩埋,从而使断层构造地貌的显著特征消失。
(相当太阳密度的12.5万倍,由异常致密的原子核和电,表面温度升高至8000K ,发出白光。 子组成)。耐,主要由异常致密的中子组成。中子星具有很强的磁场,并因自转而辐射具精确周期的脉冲式无线电波。中子星的辐射强度大于白矮星,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