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13公共管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权力机关监督的几种主要形式。
【答案】权力机关一般是指立法机关。我国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我国权力机关监督一般是指立法监督。具体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法律监督
法律监督是指立法机关对各级政府制定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是否符合宪法和有关法律所进行的监督。它既包括对各级政府制定这些法规文件的制定程序的合法性监督,也包括对这些法规文件内容的合法性监督。监督各级政府执行宪法、法律、法规、政策、决定、命令的情况,监督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的情况。
(2)工作监督
①对工作行为的监督。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各级立法机关有权听取和审议政府的工作报告和专题报告,有权监督政府的其他工作。
②计划监督。指立法机关通过审查、批准政府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而进行的监督。 ③财政监督。指权力机关通过审查、批准政府的财政预算与决算来监督政府财政收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各级权力机关有权否决政府的财政预算与决算。
④人事监督。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重要的人事任免权。政府内重要成员需经权力机关批准才能任命。
2. 简述奎恩等人提出的的八种管理角色。
【答案】在20世纪80年代以及90年代,以奎恩(Quinn )为代表的一群学者,对管理行为进行了广泛的实证研究,出版了一本巨著一一《成为一位卓越的管理者》,他们发展出竞值框架(competing values framework),并以此界定了八种看似相互矛盾又必须兼顾的管理角色,分别是:
(1)导师(mentor )。一个管理者如能恰当扮演好导师的角色,他将是一位关怀的、设身处地的管理者,表现出对下级的体恤与关怀。但如果太过分强调导师的角色,则会成为心软的、放纵的管理者。
(2)促进者(faoilitator )。一个能扮演好促进者角色的管理者,是一位重视过程、促进互动的管理者。但如果太过强调参与,则会变得过度民主,进而损害管理生产力。
(3)监督者(monitor )。能扮演好监督者角色的管理者,是一个对业务十分娴熟的技术专家,主要从事相关信息的收集活动,能使下属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完成组织的目标。但这种角色扮演过分,则会导致缺乏想象力、墨守成规和吹毛求疵。
(4)协调者(ooordinator )。一个能扮演好协调者的角色,他将会是一个可靠的、可信任的管理者,对维系组织的团结有很大的帮助。但过度时,则会成为一个事事责难、追踪、要求,甚
至过分多疑的管理者。
(5)指导者(director )。管理者如能恰当地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他将会是一位果断的、英明的管理者,能为下属提供处事的框架、原则和方向。但若过分,则会沦为抱残守缺、刚腹自用者。
(6)生产者(producer )。作为一个生产者,他是一位工作取向、发起行动的管理者。然而,如果过分沉溺于这一角色,则可能产生个人主义、爱出风头的印象。
(7)拍客(brotver )a 懂得扮演拍客角色的管#}者,是一位资源取向的、政治上十分机敏的管理者,能为组织争取和获取资源。然而过度热衷于争取资源的管理者则可能变成狂热的机会主义者。
(8)革新者(innovator )。一个能恰如其分扮演革新者角色的管理者,是一位有创造力的、聪明的、能预见变革的、带领改革的管理者。但是,过度求变有时会导致不切实际、理想化,进而浪费资源。
3. 简述战略管理在公共部门应用的正面效果。
【答案】战略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受到许多政府部门、非营利部门的重视,并得到广泛应用。从实务方面来看,战略管理在公共部门的应用的确产生了许多正面的效果,主要包括:
(1)提供战略性发展方向。战略管理集中于组织本身的能力与外部环境,对于组织未来发展的愿景提供了战略性的前瞻性的思考,为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方向。
(2)指导资源配置的优先顺序。任何组织都是在资源稀缺状况下进行运转的,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将有限资源运用于发展的关键领域是管理者必须进行的选择。通过战略管理,可以将有限资源用于战略性、关键性的发展领域。
(3)强化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战略管理十分重视对环境的感知、分析与判断,十分重视对外部环境变迁的管理。这种特性有助于组织在动荡、多元、复杂环境下的运作和管理,有助于强化组织的适应能力。
(4)设定了追求卓越的标准。战略管理为组织设计了一套未来发展的愿景,可以为组织的运作设计追求卓越的标准,为组织发展定位。
(5)提供了控制和评估的基础。战略管理十分重视战略执行与评估问题,这为评估组织的绩效,实施控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4. 在公共部门如何有效地进行战略管理?
【答案】公共部门要成功的进行战略管理,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管理者必须树立长期观,打破短期主义的思考,发展前瞻性思考。
,打破部门主义的限制,发展一种(2)政府部门必须打破职责的限制,克服“功能性短视”
全局观,强调整合的管理途径。
(3)在重大问题的战略决策和规划过程中提供政治参与的权利与机会,这不仅有利于获取广泛的信息,也有利于克服实施战略管理的障碍。
(4)重视更高层次的问题。将问题放在更高层次上去看,就会发现很多短期利益可以让位于长远利益。
(5)追求满意。在战略管理中,满意比最佳更为重要。用可以接受的战略实现满意结果,这比用不受欢迎的战略而没有实现最佳结果要好得多。
(6)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方法或途径达到类似的结果是可能的。得到成功的结果远比规定得到这一结果的方法更为重要。
5. 何谓公共服务的民营化? 公共服务民营化有哪些主要类型?
【答案】(1)公共服务的民营化的含义
公共服务的民营化是指由市场或民间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及输送的过程,即政府部门通过契约外包、业务分担、共同生产或解除管制等方式,将部分职能转由民间部门经营,政府只须承担财政筹措、业务监督,以及绩效成败的责任。
(2)公共服务民营化的类型
公共服务民营化包括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①撤资。撤资是指把公营事业或资产移转到民间。这种移转型可经由出售、无偿移转及清理结算等策略进行。而出售及无偿移转的对象可以是事业机构现有的员工、产品的使用者或服务对象、社会大众,以及市场上现有的其他私人企业,或事业机构原有之所有。而对于经营绩效不佳的公营事业,则可通过削减预算、关闭工厂,以及出售资产等方式使之退出市场。
②委托。政府部门委托私营部门部分或全部财货与服务的生产活动,但政府继续承担监督的责任。政府委托外包的形式有:
a. 签约外包。即政府将部分货品或服务委托请民间提供办理。
b. 特许权。指由政府提供给私营部门,如水电、瓦斯及交通运输业者经营权,但政府保留“价格率之核准权”,而费用由使用者付费。如申请者超过一家,则可在竞标的情形下,由民众、政府共同决定核准权。
c. 补助。即由政府通过免税、低利贷款、直接补助等形式,以形成“诱因操作”
d. 抵用券。山政府核发给有资格使用的民众,以指定消费某类货品(如食物、房租)。通常社会福利救济就是通过此种方式来实施。
e. 强制。是由政府以命令的方式要求私营部门支付强制性的服务,如失业保险金,即是由私营部门为支付分担或共同承担若干社会安全责任。
③替代。替代是指政府所提供生产或服务不能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而由民间私营部门替代政府提供某种生产或服务,以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替代的形式包括:
a. 功能不足之替代。如当社会治安日趋恶化,而警力又明显不足时,就可由民间保安公司替代。
b. 退离之替代。由于私人企业规模及市场占有的逐渐扩张,公共部门缩减规模及资源的投入,以利私人企业的发展。
c. 放松管制之替代。即经由法令的修订,允许私人企业,对原本由公有独占的市场环境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