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718广播电视艺术基础之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女记者的话外音》

【答案】《女记者的画外音》是浙江电视台摄制的电视单本剧。获1983年度全国优秀电视剧(第4届)“飞天奖”单本剧一等奖。编剧:张光照、奚佩兰; 导演:奚佩兰; 摄像:王殿臣。剧情梗概:以一位目光敏锐的女记者视角,表现双燕衬衫厂厂长坚持“信誉至上,质量第一”的办厂宗旨,在同行竞争中与濒临倒闭的工厂携手同办联合企业,不询私情等一系列事迹。

2. 电视散文

【答案】电视散文是一种具有浓郁抒情氛围的电视文学样式,它主要是通过特定的屏幕声画形象,散点式地反映创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忆的生活情景和刹那间的思维活动,运用独特的电子制作手段将散漫的思维碎片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散文般优美的意境。电视散文将电视与散文联姻,催生成一个新的文学载体,具有文学性,包涵浓郁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广阔的社会生活时空等,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审美空间。同时它又具有电视性,以画面、音乐、色彩、字幕、声响等艺术元素构成直观的审美视觉空间,在与观众的直接交流中,产生审美的即时互动效果。电视散文的代表作有温州电视台的《永远的廊桥》、四川电视台的《哑巴渡》等。

3. 《奉献》

【答案】《奉献》由薛冰、张玉玺编剧,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录制,1990年获“蜀秀杯”广播剧连续剧一等奖。剧情以石油工人土庆两代人为缩影,讲述石油工人们在家庭、爱情、生活等各方面遭遇的困难和波折,最终在渤海湾开发了优质大油田一一胜利油田。赞扬了为中国石油事业不怕牺牲、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

4. 《正大综艺》

【答案】《正大综艺》是中央电视台与正大综艺公司合办的综合性文艺专栏节目。1990年4月开播。每周六晚播出1次,次日重播,每次2小时。前1小时为综合性文艺板块,常由“世界真奇妙”、“面向世界”、“五花八门”等专栏组成。节日后半段约1小时,为“正大剧场”,播放进口的故事片或电视剧。

二、填空题

5. 1984年“飞天奖”获奖作品《今夜有暴风雪》的导演是_____。

【答案】孙羽

6. CCTV-3也称_____。

【答案】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

【解析】CCTV-3又称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于1986年8月1日正式开播。CCTV-3集娱乐性、参与性和欣赏性于一身,主要栏目有:①通过家庭竟赛形成突出综艺特点的《神州大舞台》; ②寓竟赛于娱乐、悬念迭出的《挑战主持人》; ③重点介绍国内外优秀表演艺术和绘画、雕塑、文学等内容的《国际艺苑》、《电视诗歌散文》、《舞蹈世界》、《中国音乐电视》、《艺术人生》等。

三、简答题

7. 慢镜头的概念和作用是什么?

【答案】(1)慢镜头的概念

慢镜头是用高速摄影而成的,1秒钟能达到48或96格,而放映的时候仍然是每秒钟24格,于是就产生了慢动作。慢运动,摄影上又叫升格。

(2)慢镜头的作用

①慢镜头能够将快速运动捕捉下来,分解后的动作有益于人们对其进行观察。

②慢镜头可以创造意境,表达诗意或哲理。

③慢镜头可以将人物头脑中印象最深的东西表现出来,加强镜头的视觉冲击力。

8. 主持人的角色特征有哪些?

【答案】主持人的角色特征有:

(1)“最后一棒”

主持人工作是对前期包括策划、组织、采访、写作、编辑、编排等大量工作完成后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节目的最终呈现者,所以被称为“最后一棒”。“最后一棒”在广播电视中所表现出来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①主持人的人格化传播拉近了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当主持人以“我”的身份面对受众时,幕后那一个看不见的机构己被具象化为台前这一个活生生的人;

②主持人对各部分内容的串联增强了节目的整体感与灵活性。在新闻类节目中,主持人的串联语让受众从看似毫无关联的一个个消息中找到了某种内在联系。

总之,主持人的串联把分散的节目片段纳入一个精心策划的结构系统,使节目形散而神不散,统领在一条主线下。这就是主持人在节目中的整合作用、灵魂作用。

(2)机构的“代言人”

在广播电视机构所制作的节目中,节目的主持人最有资格做节目的“代言人”,主持人的“代言”作用可以体现在三个不同的层次。

①广播电视台的代言人

受众与机构的联系转化为与主持人的联系,主持人代表其主持的节目这自小待言,且在某种程度上还代表了他所在的广播台或者电视台。

②栏目的代言人

听众观众对一个栏目的喜爱程度往往与该栏目的主持人密切相关。由于受众态度的形成需要一个非强制性、潜移默化的过程,主持人必须相对固定才能培养起具有较高忠诚度的受众群体。主持人与栏目常常是一体化的,或者说栏目己经人格化了。

③相关节目类型的代言人

不同的主持人具有不同的人格魅力和能力结构,这就决定了不同的主持人会在各自所擅长的节目类型中发挥出最佳状态。由于长时间的积累,不少受众都会将某主持人看做一个类型节日的代言人。

(3)大众“明星”

得益于广播电视在受众中所产生的广泛影响,许多节目主持人凭着在各自领域的突出成就和个人魅力获得了较大的社会影响,成为媒介“明星”。而受众欢迎的主持人成为广播电视机构争夺的对象。

(4)公众“代言人”

新闻主持人既是传播机构的代表,也是广大公众的代表,因为公众是他们最有力、最根本的支持者。这至少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

①市场经济为生存机制的媒体必须提供公众所需要的服务才能得到公众的支持,才能获得相应的经济收益。公众所获得的收益应该与广播电视机构所获得的收益成正比。广播电视机构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与公众的利益是一致的。

②媒体与公众在长期的“合作”中建立了一种默契,即媒体是以公众利益的维护者形象赢得了公众的支持,从而获得了自身的发展,因此,公众对媒体有一种积极的角色期待,期望媒体能够反映公众呼声、维护公众利益,扮演社会发展的推动者角色。

9. 简述受众的特征。

【答案】(1)大众传播媒介受众的特点

①规模的巨大程度

受众群体的规模几乎超过了各种各样社会群体,尤其广播电视传播的无远弗届,使得其受众群体的规模往往可以超越国界,是互联网出现之前最具有国际化或世界性的社会群体。

②分散性

受众分散在不同的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当中,收听早间广播新闻的听众,既有普罗百姓也有达官贵人,一部电视剧可以让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习俗、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与剧中人物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同喜同悲。

③异质性

即受众社会属性和文化特质的多样化。

(2)对于传播者来说,大众传播媒介的受众的特点

①不可见性

由于受众数量规模庞大,分散,异质性高,很难被精确描摹出来。然而,不管是管理、运作媒介的人,还是使用媒介的人,都会很有兴趣想知道究竟是哪些人在阅读报纸、看电视、购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