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958经济法学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资本充足率

【答案】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资本充足率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规定该项指标的目的在于抑制风险资产的过度膨胀,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利益、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各国金融管理当局一般都有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2. 金融和金融法

【答案】金融就是资金融通,是指货币流通、信贷和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和。金融是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着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个环节,媒介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金融法,是指调整金融关系的法。所谓金融关系是指在金融活动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包括金融活动本身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和金融监管关系两种。金融法的范围和跨度相当大,既有纯粹私法性质者,也有公私法因素融合者,经济法学关注的主要是后者。

3. 市场监管关系

【答案】市场监管关系是指在国家进行市场监督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市场监管行为,是国家依法监督管理市场行为的行为,是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的行为的一部分。市场监管关系是市场监管法的调整对象。

二、简答题

4. 结合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运用产业理论分析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经济职责。

【答案】结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经济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儿个方面:

(1)对产业结构长期政策进行规定

政府要根据产业发展的演变规律,特别是现阶段发展水平和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提出较长一段时期内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例如,《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中规定,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产业发展目标和方向是:大力加强基础产业,加快发展支柱产业,带动国民经济的全面振兴,合理调整对外经济贸易结构,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步伐,继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在“十五”期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

(2)对战略产业加以保护和促进

这里的战略产业,是指具有较高需求弹性和收入弹性,能够带动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的产业。战略产业一般包括新兴产业,即那些在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朝阳型产业; 成长产业,即那些由于技术革新而取得飞跃发展并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传统产业; 出口产业,即那些己

经具备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出口型产业。对于战略产业的有关保护措施主要有:限制所保护的同类国外产品的进口,限制国外私人直接投资等。扶植的政策形式也较多,主要有财政投资、倾斜金融、倾斜税收以及行政干预等。

(3)对基础产业加以巩固和促进

基础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为其他产业部门的生产提供基础性必需品(包括产品或者服务)的产业部门。基础产业与战略产业不同,后者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多地体现为一种龙头作用,可以带动和促进其他产业甚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前者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其本身往往是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因此,政府政策应体现对基础产业的巩固和促进,以协调整个产业结构的和谐发展。

(4)对衰退产业加以调整和援助

衰退产业也就是不景气产业,政府对衰退产业的调整、援助,主要包括限制进口、财政补贴、减兔税等。例如,日本针对战后出现的衰退产业(包括煤炭业、纺织业、造船业、有色金属业、石油化工业等)制定了一系列的产业法律,对这些产业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对衰退产业及时地进行援助和调整,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宏观上看这种调整有利于减少经济损失和社会动乱; 其次,这种调整有利于经济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可以尽量减少资源过多地向衰退型产业流动; 再次,这种调整有利于国家集中力量支持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产业更新。

(5)对幼稚产业的加以推动和扶持

幼稚产业,指在工业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中刚刚建立起来但是仍未成熟和稳定的产业。例如,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环保产业等等。这里所说的不成熟和不稳定是相对于工业发达国家而言的。幼稚产业由于正出于起步阶段,因此相对比较薄弱,往往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与发达国家同一类型的产业进行竞争和抗衡,这就需要国家通过产业政策和产业法,对幼稚产业进行推动和扶持,以加快其发展,确保其顺利度过“成长期”。

5. 试述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事项和职权。

【答案】(1)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事项包括:

①本单位及下属单位(含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预算资金(含预算内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②领导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 ③对本单位及下属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

(2)内部审计机构的职权包括:

①要求被审计单位按时报送财务收支计划、预算执行情况、决算、会计报表等文件、资料; ②参加有关会议;

③参与研究、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提出内部审计规章制度,由单位审定公布后施行;

④检查有关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的资料、文件、计算机系统及其电子数据和资料,现场勘察实物;

⑤对与审计事项有关的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证明材料;

⑥对正在进行的严重违法违规、严重损失浪费行为,作出临时制止决定;

⑦对可能转移、隐匿、篡改、毁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与经济活动有关的资料的,经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批准,予以暂时封存;

⑧提出纠正、处理违法、违规行为的意见,以及改进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

⑨对违法、违规和造成损失、浪费的单位和人员,给予通报批评或者提出追究责任的建议; ⑩在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授权范围内行使处理、处罚权;

@对本单位有关部门及下属单位遵守财经法规、经济效益显著、贡献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向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提出表扬和奖励的建议。

6. 简述我国产品质量法关于产品责任时效的规定。

【答案】我国《产品质量法》关于产品责任时效的规定包括:

(1)诉讼时效。《产品质量法》第45条第1款规定了产品责任的诉讼时效为2年。自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因此,超过2年的,受害人即丧失胜诉权。《民法通则》第136条第2款规定产品质量不合格的诉讼时效为1年,《产品质量法》第45条的规定与之不矛盾,因为该第45条规定是因产品缺陷造成损害的特殊侵权诉讼。《食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规定的有关产品责任的诉讼时效为1年,应适用“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适用2年诉讼时效的规定。

(2)关于产品责任请求权时效

《产品质量法》第33条第2款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请求权,在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交付最初用户、消费者满十年丧失; 但是,尚未超过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

(3)关于产品责任诉讼时效的特别规定

诉讼时效是平衡生产经营者利益和用户、消费者利益从而稳定社会经济关系的重要法律手段。我国《产品质量法》在借鉴各国经验的基础上,对产品责任诉讼时效作出了与美国《统一产品责任示范法》基本相同的规定。

(4)关于抗辩事由

我国立足自己的国情,借鉴国外经验,规定了生产者对产品缺陷的免责事由:

①未将产品投入流通。产品未进入流通,不可能对消费者产生损害。

②产品投入流通时缺陷尚不存在。缺陷是在产品脱离生产者控制后,由其他人造成的。

③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尚不能发现缺陷存在。这是对发展风险免除责任的规定。在判定是否属于发展风险时,应以当时社会具有的科技水平为依据,不是依据生产者掌握的科技水平。如此规定,有助于鼓励科技进步,激励生产者开发新产品,使用新技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7. 论对消费者的特殊保护原则。

【答案】(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在充分考虑消费者弱者地位的基础上给予消费者特殊的法律保护,体现了国家对消费者利益的倾斜式保护,是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