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青海师范大学政法学院819西方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
【答案】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称为最终产品; 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称为中间产品。区分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主要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产品既可以是最终产品,也可以是中间产品,例如煤炭,卖给消费者家用时就是最终产品,卖给工业企业做燃料时则是中间产品。
2. IS--LM 模型
【答案】IS-LM 模型是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率如何决定的模型。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意味着商品需求等于商品供给,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在利率r 和国民收入y 组成的二维坐标系中,IS 曲线表示了使商品市场达到均衡的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的轨迹。LM 曲线描述了确保货币市场实现均衡的利率与国民收入的组合的轨迹。两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由IS 曲线和LM 曲线的交点获得。
3. 新凯恩斯主义
【答案】新凯恩斯主义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的共同特征是继承凯恩斯主义传统,把失业问题作为研究主题; 与凯恩斯主义不同的是,他们力图从微观层面上,即从工资、价格和利率豁性上去寻找劳动市场、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不能出清的原因。一般来说,新凯恩斯主义者都接受以下四个命题:
(1)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经济由失衡走向均衡的自动调整过程是缓慢的;
(2)货币在长期是中性的;
(3)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存在的;
(4)政府为稳定经济进行干预的政策是有效的。
4. 古典总供给曲线与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答案】古典总供给曲线又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按照古典学派的说法,在长期当中,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伸缩性,因此,经济的就业水平就会处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上。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经济的产量水平也将位于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的水平上,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因此,古典学派认为,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表明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其含义或基本思想是:由于存在失业,厂商们可以在现行工资水平上,获得他们所需要数量的劳动。因而,他们的平均生产成本被假定为不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于是,他们愿意按现行价格水平,
提供需求所要求的数量。
二、简答题
5. 对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和宏观经济学中的AD-AS 模型加以比较,并说明二者的异同。
【答案】二者在“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主要说明单个商品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宏观经济中的AD-AS 模型主要说明总体经济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决定。二者在图形上都用两条曲线来表示,在价格为纵坐标,数量(产出)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向右下方倾斜的为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延伸的为供给曲线。
但二者在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
其一,两模型涉及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是微观经济领域的事物,而宏观经济学中的AD-AS 模型是宏观经济领域的事物。
其二,各自的理论基础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中的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是消费者行为理论,而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理论和市场理论,它们均属于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而总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劳动市场理论和总量生产函数,这些均属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其三,各自的功能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在说明商品价格和数量决定的同时,还可用来说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移动对价格和商品数量的影响,这一模型只解释微观市场的一些现象和结果。宏观经济学中的AD-AS 模型在说明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决定的同时,可以用来解释宏观经济的波动现象,还可以用来说明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结果。
6. 凯恩斯经济学中包含着古典经济学的传统,其主要表现在哪些力一面?
【答案】凯恩斯经济学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束缚,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新理论、新对策,被称为凯恩斯革命的确当之无愧。但是,另一方面,凯恩斯革命并未使凯恩斯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截然对立,凯恩斯经济学中包含着古典经济学的传统,其主要表现如下:
(1)古典经济学推崇竞争性的市场制度。凯恩斯革命并未革这个“竞争性市场制度”的命。凯恩斯只是认为这个市场制度有缺陷,需要改善。凯恩斯考虑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下如何摆脱危机对经济运行的威胁。就以资本主义制度框架为基础讨论经济问题而论,凯恩斯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完全是同一战壕的战友。
(2)凯恩斯经济学采用的逻辑实证的研究方法与古典经济学是一致的。古典经济学的结论是经济均衡。在古典经济学中,均衡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凯恩斯经济学的结论是经济的非均衡,但凯恩斯对经济非均衡的研究仍然采用了均衡的分析方法。
(3)古典经济学的一些概念、理论被凯恩斯经济学直接采用。如短期总量生产函数、劳动供给曲线、劳动需求曲线、投资曲线、交易货币需求等。
(4)凯恩斯经济学虽然以批判作为古典经济学基本理论的萨伊定律为己任,但并没有对萨伊定律全盘否定,而是把它置于自己所创立的经济学通则中的特例位置上,这应该说是一种理论的发展。
三、计算题
7. 假定某经济中有:
(1)推导IS 方程。
(2)求IS 曲线斜率。
(3)当r=15%时,y 是多少? 如果充分就业收入
就业?
(4)当增加政府支出时,收入增加多少?
【答案】(1)由国民收入恒等式y=c+i十g ,可得:
简化整理得IS 曲线方程式为:
(2)IS 曲线的斜率为:y=650-1500r ,应增加多少政府支出才能实现充分
(3)r=15%时,y=650-1500r=650-1500×15%=425。
若充分就业收入y f =465,设此时政府支出为,则由国民收入恒等式有:
解得:
(4)当,故增加政府支出时,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为
8. 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1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820,政府预算赤字是40,消费是760,贸易赤字是20(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
(1)储蓄。
(2)投资。
(3)政府支出。
【答案】(1)用S 代表储蓄,用Y D 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YD -C=820-760=60(亿美元)。
(2)用I 代表投资,用S p 、S g 、S r 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为S g =T-G=BS在这里,T 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 代表政府支出,BS 代表预算盈余,则有Sg=BS=-40。
S r 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则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出口,在本题中为20,因此
(亿美元)
(3)从GDP=C+I+G+(X-M )中可知,政府支出G=1000-760-40-(-20)=1220(亿美元)。
,才能实现充分就业。 ,则收入增加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