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649中外美术史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元四家

【答案】“元四家”是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的合称。分别是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他们是江浙一代的文人,擅长水墨山水,又兼工竹石。他们生活于元末社会动乱之际,虽然每个人的社会地位及近况不同,但他们不得意的遭遇是相似的,在艺术上都受到赵孟頫的影响,通过他们的探索和努力,使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技巧达到了一个高峰,对后世的绘画,尤其是“南宗”一派影响巨大。他们在艺术功能上标榜“写胸中逸气”、“自娱”而不趋附社会审美爱好。如倪瓒“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四家的艺术观和画风对明代江浙地区文人画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2. 赵之谦

【答案】赵之谦是海派画家,书法篆刻造诣深厚,以此人大写意花卉画,变流布清末画坛的柔媚纤细作风为挺拔厚重,在色彩上吸收了民间绘画的特点,变清淡为艳丽。

3. 娄叡墓壁画

【答案】娄叡墓壁画为北齐墓室壁画。娄睿墓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晋祠王郭村,1980~1982年发掘。该墓是由封土、墓道、雨道和墓室4部分组成的砖构单室墓。墓主鲜卑人,北齐世祖高欢妻娄太后兄壮之子。该壁画或绘墓主人生前奢华的生活场景,如出行图、回归图,或表现其死后升仙的虚幻境界等。手法写实,线条洗练遒劲,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采和动态; 晕染法运用纯熟,以淡红晕染,突出凹凸明暗的立体效果,具有实体和空间感。布局延续了汉代帛画所流行的天上一人间一地下的表现形式,融合了外来艺术成分,丰富了民族传统绘画的表现技法,体现了单线勾勒、重彩填染的中国传统绘画特点,代表着北朝绘画的新水平。

4. 石涛

【答案】石涛是清初“四僧”之一,其山水画多写对自然观察体验之所得,极富创造性。作品构图新颖自然,笔墨纵横潇洒,意境生气勃勃。他的画论《苦瓜和尚画语录》提出了著名的“借古以开今”“笔墨当随时代”“搜尽奇峰打草稿”等主张,对当时被摹古风气笼罩着的沉闷画坛,起到振聋发馈的启示作用。

5. 浙派

【答案】浙派是指明初活跃于浙江地区的绘画流派。艺术上师承南宋院体风格,代表画家戴

进、吴伟,二人均曾为宫廷画家。

6. 三远

【答案】三远是山水画的三种取景法,即高远、深远、平远,是中国画特有的透视法。由北宋郭熙在其山水画论《林泉高致》中提出。“三远”论述了山水画创作中对于构图、透视原理的三种不同方法的视觉感受和绘画意境的诞生,对中国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

二、简答题

7. 例举你印象深刻的两位宋代画家的作品,并简述喜爱之理由。

【答案】宋代画家我比较推崇两位人物画家,一为李公麟,二为梁楷:

(1)李公麟,字伯时,自号龙眼居士,是宋代士大夫群中突出的画家。李公麟能诗善文,收集古器物及书画极富,精于鉴赏。广博深厚的修养和对传统绘画遗产的理解和借鉴,使他在绘画艺术上超出时流。

李公麟绘画技巧全面而扎实,人物、鞍马、山水、花鸟、竹石等无不精能。他的人物画长于形象塑造,能画出不同地域、民族、阶层的特点,又勇于突破陈规,别创新样。李公麟临摹古画用绢本着色,忠实于原作的风格; 而个人创作则多以墨笔在纸上作画,这种不着颜色而完全以墨笔线描塑形象的画法,既精密严谨,注重格发技巧,又包含着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致。白描的形成和提高,李公麟可谓有着重大贡献。李公麟传世真迹不仅有纸本白描《五马图》,还有两件具有影响的作品《西园雅集图》和《龙眠山庄图》。

(2)梁楷,自号梁风子,是宋代风格特异的画家。宋代职业画家及宫廷绘画多追求严谨工细,注重写实; 文人画则以写意为先,抒怀写情,用笔放逸而不拘常格。梁楷的减笔画以逸笔渗入院体画,富有个性,开创了写意人物画的新局面。他深入体察所画人物的精神特征,以简练的笔墨表现出人物的音容笑貌,以简洁的笔墨准确地抓取事物的本质特征,充分地传达出了画家的感情,从而把写意画推入一个新的高度,使时人耳目一新。梁楷的减笔画有《李白行吟图》、《布袋和尚》、《泼墨仙人图》等。

8. 清代彩瓷有哪些品种? 其彩绘内容有哪些种类?

【答案】(1)清代彩瓷的主要有古彩(硬彩)、粉彩(软彩)、珐琅彩(洋瓷)。

(2)其彩绘内容包括花鸟(雉鸡牡丹、冰纹牡丹、十二月花)、人物(婴戏、罗汉、刀马人)、山水、四季景、龙凤、戏曲故事、全篇诗文、耕织图、渔家乐、祈福祝寿、锦底开光等。

9. 简述北魏都城洛阳的建筑特点。

【答案】北魏都城洛阳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的典型代表,是在汉魏洛阳城的基础上修建的。其建筑特点是:

(1)既改造了汉魏洛阳旧城,义新建了外城,宏伟壮观,布局整齐,开东魏、北齐邺都南城和隋唐长安城宏大、整齐之先河,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里、外城的佛寺达1367

所,皆建筑宏丽,也为洛阳城增添了光彩。

(2)综合了古代都城建筑有益的经验,改变了“面朝背市”束缚,克服了汉长安、洛阳城缺少规划的欠缺,形成城市建筑史上颇有影响的都城。

(3)按照地域不同的功用进行设计,皇城集中居北,与商业区、居住区界限分明,从而突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10.简述你对“画像石(砖)”的认识。

【答案】(1)画像石与画像砖是雕刻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或享祠的建筑材料,兼具绘画与雕刻两种造型形式。画像石是一种雕刻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或享祠的建筑石材,属于石刻,汉代最为盛行。其题材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天文星象、社会生活等。技法有线刻、浅浮雕等。造型洗练,风格朴拙。以孝堂山画像、武梁祠画像为代表。

画像砖就是用拍印和模印方法制成的图像砖,属于陶砖。画像砖的图案一般用木模印制而成,也有直接在砖上刻划的。艺术造诣最高的是四川成都一带出土的东汉后期画像砖。

(2)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体现在构图方式、形象塑造、雕刻技法三个方面。 ①主要的构图方式遵从了传统法则,即以平面的散点和分层方式布局,形象按上下层次、左右关系获得在空间中的位置,没有提供向纵深延伸的暗示。

②形象塑造具有影形观察和线描表达两个显著特点。物象的体积消失在剪影式的平面造型中,以曲线为主的轮廓线强调了形象的形体与动态特征,几乎所有的形象都处在行进、跳跃、顾盼、飞腾的运动瞬间。

③雕刻技法主要有阴线刻、阳线刻、浅浮雕等。画像石最普遍的是减地平雕加阴线刻,即在平整的石面上剔去形象轮廓之外的部分,使形象呈浅浮雕状,然后用阴线刻出轮廓内的细部。

11.简述宁懋石室画像的艺术特征。

【答案】宁愈石室画像,北魏线刻,于河南洛阳出土。其艺术特征是:

(1)用石材雕筑成一悬山顶木构形式的房屋,石室的内外壁上以阴线刻着人物画:门外二侧线刻二武将,山墙内外线刻出行、危厨、孝子故事,室内正壁刻三贵族人物画像,每人或回首、或拈莲花或玩鸟,均有一侍女陪同,形态雍容大度,动态刻画细微。

(2)画中布满山石、树木,有著“刷脉镂叶,多栖梧菀柳”的特定时代的装饰风格。

(3)画中人物多秀骨清像的面型,这类人物在面部表情上虽未见更多著笔刻画,但彼此的不同身态、不同动作之间自有一种情意上的联系。环境刻画具体生动,是北朝晚期成熟的作品。

(4)正壁3位贵族像,当系宁氏己故之亲族,己脱离了类型化的表现,其形象饱满,神态飘逸,在举止动作间,表达得也十分细腻,技法之纯熟已能预示出隋唐人物画即将取得新成就的前景,与其他画幅在绘画水平、画面处理上相比,有著较大不同。

12.谈你对顾恺之“传神写照”论的认识。

【答案】(1)“传神写照”是东晋画家顾恺之在他的画论中提出的一种艺术理论,指绘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