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00205行政管理学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绩效性原则

【答案】预算编制的绩效性原则指部门预算应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对预算的执行过程和完成结果实行全面的追踪问效,不断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中央部门和财政部要将项目完成情况和绩效考评结果分别记入中央部门项目库和财政部项目库,并作为财政部以后年度审批立项的参考依据,以强化对部门预算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和使用效益的考核分析,促使预算资金的安排由“重分配”向‘·雷管弹,,转变。

2. 公务员回避

【答案】公务员回避指为保证公务员机关公正和严格执法,当公务员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当与其所处理的事务存在一定利害关系时,使其回避的一种限制性规定。公务员回避有任职回避、公务回避和地域回避三种。

3. 立法权

【答案】立法权时立法主体依法行使的制定、认可、解释、补充、修改或废止规范性文件的权力,表现为调整各类社会关系的综合性权力体系。关于立法权限,现行宪法确立我国立法机制的框架;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制定法律; 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地力一性法规;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分别报上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部委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制定规章。

4. 冷处理与热处理法

【答案】冷处理与热处理法指在双力一各抒己见、互不相让、争论激烈的情况下,如事情不是很急,可暂时搁置,等双方冷静下来,能更加理性地对待时再行沟通,争取事情的妥善解决。如事情比较急,就要站在全局高度,权衡利弊,吸取利大弊小的意见,以行政手段裁定。

5. 行政信息

【答案】行政信息是指反映行政管理活动及其对象的状态发展与变化对行政主体有新意义的消息、情报。行政信息作为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是政府部门及其授权的公共组织等在依法履行职能过程中制作或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与保存的信息,以及制作或获取信息的技术、设备、网络、人力资源和信息化管理体制。具体包括:①政府部门及其授权的公共组织等行政管理主体为履行职能而采集、加工和使用的各类信息; ②政府部门在办理业务和事项过程中产生与生成的各类信息; ③政府部门直接管理的各类信息; ④各政府部门投资建设的行政信息; ⑤与行政信息的制作

和获取有关的技术、设备、网络、人才等信息资源; ⑥信息化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6. 行政领导者责任

【答案】行政领导者的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其内容包括:①政治责任即领导责任,是指领导者因违反特定政治义务或没有做好分内之事而导致的政治上的否定性后果,以及所应遭受的谴责与制裁。②工作责任指行政领导者的岗位责任,即行政领导者担任某一职务所应承担的义务以及对成败的个人担当。③法律责任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因违反法律规范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或应负的责任。

7. 办公室管理

【答案】办公室管理是行政流程的综合性管理,有较强的协调性、中枢性和业务性。办公室管理即依据办公室内在活动机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综合运用办公室中的人力资源,从而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包括四个要素:①明确的组织目标; ②服从自己目标的运转方式; ③管理人员; ④先进的科技管理手段。

8. 绩效计划

【答案】绩效计划是一个将个人目标、部门或团队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目标确定过程,是绩效管理的起点。作为绩效管理的第一环节,计划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后续下作能否正常开展,影响整个绩效管理的效果。政府部门绩效计划的内容具体有:①确定政府部门的战略目标; ②将战略目标分解为具体的任务或目标,落实到各个岗位上:③绩效计划中的沟通和参与。

二、简答题

9. 简述行政信息处理的基本环节。

【答案】行政信息是指反映行政管理活动及其对象的状态发展与变化对行政主体有新意义的消息、情报。行政信息处理是信息管理诸要素综合作用的过程,是信息管理的具体体现。作为一种动态活动,它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环节:

(1)信息收集

信息收集是信息处理过程的开端。要利用信息,必先获得信息。信息收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以后加工、传递的质量和数量。信息收集的程序可分为了个步骤:

①确定需要。信息收集是有日的的信息选择。客观存在的信息难计其数,各种意义、作用、时限和流速截然不同的信息相互混杂,交迭而至。信息的收集总是根据需要,有选择地进行。

②制定计划。收集之前,要根据所需信息的内容、范围和时限作出安排,明确步骤,并在数量、时间、种类上加以具体限定。

③组织实施。计划确定后,应组织人力与技术手段付诸实施。实施过程中,应对逐步收集到的信息作初步的分类整理,为以后的加工做好准备。

(2)信息加工信息加工方式有三个:

①分类。对无序相混的信息,按一定的标准如时间、空间、问题、事件等分类,并编制索引、目录,使之达到有序和规范。

②比较。对同类信息或连续的信息的比较,可为管理者对行政事务的历史、现状及趋向的分析获得客观依据。

③综合。不同时期、不同侧面的信息,经过综合处理,其效用会得到增强,并会由此产生具有新质的概念或结论。

(3)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既是加工过的信息向使用者的供给,又是直接使用信息的一种形式,如通过信息传递实施组织、控制与指挥。

①传递方式。行政信息的传递方式很多。按传递方向可分为单向与双向。单向传递包括下行传递和上行传递,其长处是速度快、时效强。双向传递中,所及双方既是信息传输者又是接收者,其长处是反馈及时,易形成对信息的一致理解。按传递手段可分为书面传递、口语传递与电讯传递、激光传递等。这些方式传递的量、速度、范围和条件各具不同要求,使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②传递的要求及保障。行政信息的传递,不论其方式如何,都必须及时和准确,这是最根本和最高的要求。传递迟缓或失真,均会造成决策失误、组织失控与指挥失利。

(4)信息贮存

①贮存的意义:a. 贮存为信息的再用提供条件。信息使用不同于物资消耗,不会因使用而消失。许多信息有重复使用价值,贮存是信息保值,并为其再次使用创造条件; b. 贮存为信息新质的挖掘提供可能。由于信息价值的扩展规律,当信息贮存量不断扩充时,原有信息有的会潜生新质,形成再生性信息源,贮存使其充分开发成为可能:c. 贮存为信息档案价值的发挥提供前提。许多使用过的信息,记载着行政活动的历史,具有档案性质。它们是行政历史的客观凭证、行政实践的重要参考、行政研究的可靠资料和行政教育的生动素材。这些价值的具备与发挥,贮存是前提。

②贮存内容与方法

a. 区分种类,分项排列。种类的区分,一般为时间、来源地域、主题、管理层次和信息载体等。

b. 登记与编码。每一种类都要分项登记,编制目录与索引。由于电子计算机的使用,还需要给各项内容编码,即以规定的代码来表示原状信息。信息编码能大大提高存取效率和空间利用率,是现代贮存的重要方法。

10.行政信息管理体制的内容有哪些?

【答案】建立和完善行政信息管理体制,包括明确行政信息管理的主体、职能配置及其运行机制,主要解决“谁来管”的问题以及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主要解决“如何管”的问题,这是实现行政信息有效管理的途径。

(1)行政信息管理的机构

健全行政信息管理机构、组织落实,是发达国家完善行政信息管理体制的重要特点。为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