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29新闻与传播基础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新闻整体真实性的三种类型。
【答案】新闻的整体真实又称总体真实,是指对复杂或具有漫长过程的事件在报道时要反映各个事实的联系与事物的全貌,揭示全部的事实真相。整体真实不再把新闻的个体真实作为追求的唯一目标,而是同时追求如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的整体。其类型包括以下方面:
(1)连续报道的整体真实
连续报道的整体真实,是指若干条报道准确地组合,如实反映事物的整体面貌。社会和自然界的许多事件都有广阔的时空延续,媒体对它们的报道需要持续一定的时间,才能反映整个事件的真实情形。大的事件一般都有持续的发展过程和多种因果关系,媒体需要通过多层次、多侧面的报道,揭示它的各方面的联系。从理论上讲,个体事实的报道只能体现局部真实,随着事件发展进行多次报道,体现的则是对整个事件或全局的真实。
(2)反映事实量比的整体真实
反映事实量比的整体真实,是指按照不同类型的客观事实的比例,真实地报道这些事实的量比。即坏事与好事、消极现象与积极现象、成绩与挫折、优点与缺点、顺利与困难等这些对立事物在社会中出现的比例不同,有的具有普遍性,是大量的,有的不具有普遍性,是个别的、少量的。记者从事实的联系中观察、分析不同类别的事实的量比,按照不同比例再现这些事实,达到对立事物分布的整体真实。把整体真实视为选择不同类别事实比例的真实,是记者从宏观角度认识生活的重要理念。
(3)反映真象与假象的整体真实
反映真象与假象的整体真实,是指对客观事件的报道要符合该事物固有的真相,分清假象与真象,在真象事实与假象事实的联系上,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事物的假象与真象都是实际发生的,被反映后都具有表象真实。事物的真象和事物自身的本质一致,而假象则恰好与事物的本质相分离,但后者一般是在新闻的持续报道中反映出来的。误以假象为真象或误以真象为假象,都蒙蔽了事实的真相,常常造成新闻报道的整体失实。
2. 简述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答案】(1)指导新闻下作者自觉地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新闻理论从社会的新闻活动的全局出发,系统地告诉大家为什么必须这样做,为什么不能那样做。则有这样才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创造新的工作经验,才能把新闻实践不断地向前推进。
(2)指导新闻事业不断地进行正确的改革
新闻事业反映现实世界。现实世界的不断变动决定了新闻事业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新闻改革只有遵循新闻事业的客观规律才能取得成功。
(3)指导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国外新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对于国外新闻工作的经验和新闻学观点,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有分析、有鉴别,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对国外新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人们有时分辨不清有用与无用、精华与糟粕,这就需要认真学好新闻理论,既懂得新闻工作的共同规律,又明确我国新闻工作的特殊要求。
(4)指导我们正确地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
新闻学在形成过程中,曾经吸收了哲学、政治学、历史、文学等许多学科中的成果。在新闻学的今后发展中,还将继续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由于新闻学是较年轻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它还较幼稚,不太稳定。这就使得人们常常需要到其他学科中去寻找材料来丰富自己。快速发展的实践,不断变化的媒体都迫切需要理论的总结,也迫切需要理论的指导。实践需要理论,需要创新的理论去指导新的实践。
3. 简述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发展给传媒业生态带来的影响。
【答案】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发展给传媒业生态带来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传播结构上的变化
在实体上,互联网和各种新媒体是新型的传播一接收终端。
在内容上,互联网和各种新媒体既有其独特的传播内容,但也并非完全独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新媒体传播内容独特
a.Web2.0时代,人人互动的新媒体使得大众可以进行内容生产,新闻博客、播客和微博上每时每秒都在产生新的信息。
b. 以往无法在传统媒体上刊载或播出的新闻信息得以传播。
c. 传统媒体的记者现在也越来越多地倾向于通过博客和微博来寻找消息源。
d. 当一则新闻在网络上已经形成一定的浏览量后,传统媒体往往也会选择跟进,于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形成了一种“互动联盟”,前者负责爆料引出话题,后者随后跟进,进一步扩大信息的传播面和传播效果。
②新媒体无法真正独立
a.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媒体没有采访权,这部分决定了互联网媒体只能转载或照搬传统媒体上的新闻信息。
b. 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娱乐媒体或者是传统媒体的“手机报”、“手机电视”的形式存在,自身也无法进行新闻生产。
c. 博客、微博等形式的互联网技术运用,限于其传播范围和传播内容的限制也无法作为一种主流的新闻报道形式进行运作。
d. 互联网和新兴媒体上对于信息传播更多的是基于人际传播方式,信息的可信度和媒介的公信力都很难保障。
对于传媒业结构来说,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出现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强大的竞争压力,部分地改变了信息的生产方式和信息采编流程,但其尚未成为一种完全独立的信息生产力量,它的运作还有赖于传统媒体。
(2)传播理念上的转变
①报业:回归精英
a. 受到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冲击,传统纸媒的发行周期、发行成本、发行模式必须改变。
b. 作为历史最悠久的大众传媒,报纸数百年来积累起来的传播公信力和专业的采编队伍是互联网和新媒体难以望其项背的。
c. 报纸更适合做大型的深度报道和深度解读,进而成为严肃公正的多元意见交流平台。
d. 对深度报道、评论感兴趣的基本上是社会精英阶层。报纸将回归它的初期状态:精英媒体。报纸看似放弃了以动态新闻为主的报道阵地,实则更加强化了公信力和权威性。
②电视:主导娱乐
a. 电视在当代还牢牢地占据着传媒业的第一把交椅。
b. 作为同互联网和新媒体最为“相像”的传统媒体,“电视屏幕”与“电脑屏幕”的界限正变得越来越模糊。
c. 受众对于节目的视/听觉震撼性有很高的需求,电视行业要进一步加强其高品质节目的制作,充分发挥其休闲娱乐功能。
③广播:受众细分
互联网和新媒休时代,广播的潜在受众和真实受众人数都在增加,对节目的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广播应针对不同群体进行内容细分,使其目标受众定位更加明晰,把握受众的真实需求,豁滞忠实受众,从而拉动收听率增长。
(3)业务操作上的调整
互联网和新媒体对于传媒业的影响,从具体的操作层面上来看,基本上可以分成两大力一面:一是对于所有传统媒介产品进行“数字化”; 二是对于不同媒介产品进行融合。
①信息的“数字化”
a. 特点及优势:快速、海量、互动和多媒体的综合运用,使得信息的传播打破了原来媒体时空限制、单向传递和表达方式单一的局面。
b. 传统媒体的应对:传统媒体内容的“数字化”,报纸推出网络版,手机报; 电视台开办网站,发展IPTV 推出手机电视; 广播台也建立自己的互动平台,并积极推行数字广播。
②新闻采编流程的转变
a. 强调新闻的“事发地”和信息“始发地”重合、新闻的“发生时间”和信息的“传播时间”重合、新闻的‘当事人,,科研手段的推进,又有媒介与技术部门不同利益诉求的驱动,还有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改革大局下新闻传播改革的深化。这其中,打破条块分割的旧体制的限制,破除原有的利益配置格局,实现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域的媒介融合,不能不说是一场体制的重大调整和伟大变革。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