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旧城改造中公众参与问题研究-以东莞市莞城街道为例

关键词:旧城改造,公众参与,政府,开发商,公众

  摘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由此传递的明确信息是,城镇化建设将是未来中国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城镇化建设也将是未来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据此,专家预计未来10年,中国仍将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到201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52%,到2020年,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在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城市老化问题也越来越严峻。城市旧城区存在着布局不合理、土地利用率低下、环境恶化等诸多日益严峻的问题,城市老化已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城市旧城区已经不能满足城市未来发展需要。面对以上种种困境与压力,为了改善旧城的环境质量以及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对城市旧区进行综合性改造被提上了日程。对于历经数年变迁、功能日益衰退的城市旧区而言,旧城改造无疑成为其取得生存的现实之举,也是保障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旧城改造不仅应当调整和优化好城市物质空间,还需关注和协调好城市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环境等不同领域的矛盾;不仅应担负起改善城市面貌、解决民生问题的使命,更要顺应社会公正、和谐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在城市旧城改造中引入公众参与成为了一种客观需要。

本文研究综合运用公共管理学中的公民社会理论、公共治理理论以及公共经济学中的博弈理论,对公众参与旧城改造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并以东莞市莞城街道进行的旧城改造为例,分析了东莞市莞城街道旧城改造中公众参与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旧城改造中公众参与的对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共分为如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这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为旧城改造中公众参与的理论阐释。这部分主要对旧城改造中公众参与的内涵、意义以及理论基础进行介绍,为后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三部分为东莞市莞城街道改造中的公众参与现状及问题。这部分主要介绍东莞市莞城街道及其改造的背景以及公众参与的现状,并进一步分析了东莞市莞城街道改造中公众参与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旧城改造中相关主体的角色错位、不同利益主体之间非均衡博弈、公众参与运行机制存在缺陷、政策和法律制度的保障缺失以及公众参与意识和能力不足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第四部分为发达国家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相关经验。这部分主要介绍了美国、英国、德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相关经验,并得出了发达国家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对我国的启示;第五部分为加强旧城改造中公众参与的对策建议。这部分针对前文中提到的不足,从准确定位旧城改造中相关主体的角色、建立旧城改造中主体之间的共赢机制、完善旧城改造中公众参与的运行机制、完善旧城改造中公众参与的政策法规以及提高公众自身的参与意识与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旧城改造中公众参与的对策建议。第六部分为结论。这部分主要对本文的研究进行总结以及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旧城改造;公众参与;政府;开发商;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