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林大学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采访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新闻主题
【答案】新闻主题是指新闻事实所提炼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表明的中心思想。它是贯穿一篇新闻的主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新闻主题与一般文章主题的概念基本相同,通俗地讲,即指作品拥护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要解决或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等。
2. 旅途通讯
【答案】旅途通讯是指以“记地”为主体,通过记者游览、参观、考察等方式,将沿途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编缀成篇的一种通讯。旅途通讯渊源于我国古代的山水游记文学,但与古代的山水游记文学相比,其内容更加绚丽多姿,形式更加多样化。旅途通讯不仅包括了旅游通讯,而且包括了非旅游通讯,是兼具写人写事的通讯,是风貌通讯中的一种。今天的旅途通讯突出地体现了教育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中外文化交流价值和美学价值等五种价值。
3. 隐匿性观察
【答案】隐匿性观察,又称参加性匿名观察,是指记者不公开自己的身份,像微服私访那样去观察。在这种观察中,记者要变成被观察的某个现场或群体中的普通一员,直接参与其中的活动,以便在观察到一些真实情况后,再作决定。在这种观察中,被观察对象往往会不做任何掩饰,把一切问题暴露在记者面前。采取这种观察方式所获得的材料具有雄辩的说服力。
4. 新事物
【答案】新事物是与旧事物相对而言的,通常人们又把新事物称作新生事物。新事物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概念,它是指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那些符合历史发展规律,能给人们指明前进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这种事物往往代表着一种新的生产关系或生产力,被广大群众接受后,就能起到推动历史进步,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作用。
5. 新华社
【答案】新华社,全称新华通讯社,成立于193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的国家通讯社,提供实时文字新闻、图片新闻等,同时也是中国大陆法定的新闻监管机构。新华社在世界各地有一百多个分社,在中国大陆的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都设有分社,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还设有支社。新华社是中文(汉语)媒体的主要新闻来源之一,同时也使用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和葡萄牙文发稿。
6. 机动记者
【答案】机动记者是指任务不固定,往往是为了完成某一项任务,直接受总编辑或编辑部派遣和调动的记者。机动记者分为编内和编外两种。新闻单位的记者一般分线,一般是固定跑市政、交通、医疗等各行业各部门。但有些突发事件,或是没有固定分线的,或策划选题,就由机动记者去跑。
7. “无冕之王”
【答案】“无冕之王”一词出现于19世纪英国《泰晤士报》三大主笔时期。当时,被称为“大力神”的《泰晤士报》成为英国舆论的领袖。主笔辞职后,常被内阁吸收为阁员,地位很高,人们称他们为“无冕之王”。后来,西方新闻界也自诩记者为“无冕之王”,意思是说记者享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地位。其实,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新闻媒体大多属于垄断资本所有,从根本上说,他们都是为垄断资本的利益服务的,记者很难或者根本不能摆脱这种格局。所以说记者享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地位,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有些西方记者自己也不承认他们是“无冕之土”。
8. 新闻寻租
【答案】新闻寻租,是指媒介组织机构利用掌握的新闻报道权利,为自身谋取不正当的政治、经济利益; 用报道权换取物质利益,使媒体成为像房屋、土地那样可以出租而获利的手段,甚至以收取高额费用撤消监督稿件。新闻寻租行为的一个典型是媒介机构被商业组织收买,为这些商业组织进行变相的“有偿新闻”,或者为了经济利益,主动对商业机构进行要挟。还有一种情况是“封口费”,即媒介采访到商业机构的一些不利的新闻后,商业机构通过给予媒介机构一定的经济补偿来要求信息的不发布。新闻寻租是在暗中进行的,以谋取金钱和政治利益为交易,本质是新闻贿赂。
9. 抽样调查
【答案】抽样调查是指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然后依据调查的结果对全部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以达到对全部研究对象认识的目的的一种调查方法。这是现代社会常见的一种科学的调查统计方法。抽样调查方法在新闻领域的运用,主要目的着眼于调查对象的数量,向受众提供科学的数据。它带来的好处是,不仅增强了新闻报道的说服力,使新闻报道奉为生命的“客观’夕、“真实”的本质特点得到更好的再现,而且给受众对事物的认识在观念上量化,同时又给决策部门提供了决策的可靠依据。
10.记者的群众工作
【答案】记者的群众工作,不同于一般工作部门的群众工作,而是专属于新闻单位的群众工作。同时,记者的群众工作,又不完全等同于编辑部专门负责群众工作的通联部的工作。通联部的工作对象,面向全体通讯员和报道组,此外还要处理读者来信、接待群众来访等。记者做群众
工作,一般只限于结合自己的采访活动,或者在自己分工采访的地区、部门,重点做好通讯员(或报道组、作者积极分子)的工作。
二、简答题
11.谈谈新闻线索与新闻价值的关系?
【答案】新闻线索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表现出的某些信号或迹象。新闻线索不是新闻事实的全部,它只是新闻事实个别片段在记者头脑中的反映,记者通过新闻敏感捕捉到了事物中有新闻价值的片段,就形成新闻线索。
徐宝磺先生说:“新闻之价值者,即注意人数多寡与注意程度深浅之问题。”即,新闻价值是指构成公共关系新闻的事实和材料本身所具有的能够满足社会公众对公共关系新闻需要的素质,它是定量的问题。只有在真实的基础上,才谈得上这条新闻反映实际的准确程度,深刻程度如何,并据此来判断它的新闻价值大小。
新闻线索与新闻价值的关系如下:
(1}统一性
新闻线索和新闻价值是新闻选题的两个方面,它们都服务于新闻选题,但其所占据的地位又不一样。
新闻价值是新闻选题的核心,围绕新闻价值在选题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评判标准,有诸如兴趣说、标准说、素质说、需要说、效果说等。新闻线索是寻找新闻选题的渠道,是比较零碎的片断性的信号或迹象。
同时,新闻线索与新闻价值都受到新闻自由的约束。新闻自由就是指公民传收新闻,发表意见的自由,具体包括搜集、传播、收受新闻的自由,开办、占有、使用、接触新闻媒介的自由,以及发表,特别是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发表意见与评论的自由。在某种程度上,新闻自由的程度越大,获得新闻线索的渠道也越广,也越容易,越真实,从而新闻价值也大。新闻自由的程度越大,受众的需求被满足的可能性也越大,所以由社会所决定的新闻价值也就越大。
(2)相辅相成的关系
新闻线索与新闻价值之间的联系无处不有,从新闻学对新闻敏感的定义中就可以看出其间的微妙联系。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善于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迅速发现和准确判断新闻线索与能构成新闻的事实的能力,这里强调了发现新闻线索的重要性。虽然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不是所有新近发生的事实都能构成新闻。在探讨新闻敏感应具备的能力时,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见微知著,从看来无关紧要的事实中发现它具有的新闻价值的能力。说明新闻的获取是新闻线索与新闻价值相互作用的结果。
①新闻线索增加新闻价值的含金量。
对于一个事实,如果有新闻线索可言的话,它就一定有新闻价值可言。即,如果事实有新闻价值,它就一定有新闻线索,只是这个新闻线索是否能够被新闻工作人员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并依据此线索关注事件,挖掘出更具有价值的东西。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