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试之中国现代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中国之命运》

【答案】《中国之命运》是蒋介石在抗日战争时期所著,并于1943年3月发表,是蒋介石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的理论依据。《中国之命运》公开提出反对共产主义和自由主义,暗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和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新式封建与变相军阀”,该书比较完整地表述了蒋介石集团的立场、观点及内外政策。《中国之命运》也是蒋介石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新一轮反共的舆论准备。蒋在《中国之命运》中提出心理、伦理、社会、政治、经济五项建设,并在书中重复了对力行哲学的叙述,认为此哲学为革命建国的根本问题。《中国之命运》是是蒋介石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的宣言书,也是中国法西斯主义的代表作。

2. 中统

【答案】中统是国民党。系领导人陈果夫、陈立夫控制的全国性特务组织,全称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与“军统”并称国民党两大特务组织。中统局在国民党各省、市、县党部都有分支机构,以党政机关、文化团体和大中学校为活动重点,特务活动遍及全国。作战对象除了中共,还包括汪伪等蒋介石的敌对政治力量。

3. 西原借款

【答案】西原借款是1917~1918年,段祺瑞政府和日本寺内正毅内阁之间的一系列公开和秘密借款的总称。1917年,日本寺内正毅内阁顾问西原龟三以私人身份六次来华,同中国交通总长曹汝霖等经办八次借款,一般称为“西原借款”。通过这些借款,日本攫取了中国东北和山东的铁路权和矿产、森林资源开采权。

4. 《秦土协定》

【答案】《秦土协定》又称《察哈尔协定》,是察哈尔省代理主席秦德纯与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于1935年6月27日在北平达成的协定。其主要内容为:①中方担保今后日本人在察哈尔可以自由行动; ②成立察东非武装区,第二十九军从该地区全部撤退; ③中国方面停止向察哈尔移民; ④解散察哈尔排日机构。《秦土协定》的签定,使中国丧失了在察哈尔省的大部分主权,也丧失了察省疆土的70%~80%。这一协定与《何梅协定》一起为日本吞并中国华北大开了方便之门。

5. 《中国土地法大纲》

【答案】《中国土地法大纲》是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通

过的一份指导土改运动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规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规定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大纲颁布后,各解放区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又颁布了补充条例。《中国土地法大纲》肯定和发展五四指示中将地主土地分给农民的原则,并改正了其对富农的过度照顾的缺点,通过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摧毁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基础,巩固了根据地。农民分到了土地,为了保护自己的革命果实,组织人民武装,建立人民政权,并积极参加人民解放军; 农民的革命热情被激发出来,生产积极性得到调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6. 联省自治

【答案】联省自治是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一种政治思潮。代表人物是章太炎和胡适。他们认为,中国的乱源是中央政府权力太大,导致地方争夺,军阀混战,主张扩大地方和民众权力,实行“省民自决主义”,建立“联省自治共和国”。这种思潮被一些地方军阀拿来作为巩固地盘和对抗中央政权的理论基础,并发起联省自治运动。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联省自治运动随之结束。

7. 改订新约运动

【答案】改订新约运动是南京政府成立初期发起的要求修改不平等条约的运动。这场运动主要集中于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两项,恢复了我国长期丧失的主权,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场运动又很不彻底,有关废除领事裁判权的规定,实质是一纸空文。

8. 满铁

【答案】满铁是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的简称,是从1906年~1945年在中国东北存在的一家日本特殊公司。它是日本经营满洲的核心,在极盛期里握有了80多家关联企业的股权。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曾被称为“旧本在中国的东印度公司”,即以公司的名义实行殖民侵略。因此满铁也被称为“殖民会社”。

二、论述题

9. 从国民党政权的内外政策说明它的阶级性质。

【答案】国民党的性质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党,其在内外政策的表现如下:

(1)对内政策

①厉行“清党”,镇压革命。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同年,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员、工农群众和其他革命者被杀害。

②编遣军队

蒋介石在国民党军队占领北京后提出的主张,以节省军事开支,以便用于经济建设为由。实际上是为了削弱其他军事集团的力量,加强自己的地位。

③整理财政

为筹措战争经费,国民政府一方面广借外债,大量发行公债,一方面以增加关、盐、统三税,大大加重了民族资本家的负担。

④颁布《土地法》和《土地处理条例》

国民党统治下的农村,封建秩序没有变化,而农民的负担更加沉重。《土地法》的核心是维护地主对土地的私有,《土地处理条例》重新确立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2)对外政策

①改订新约

对帝国主义采取亲近和妥协的政策。改定新约的内容只限于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两项。最后关税行政管理权为帝国主义所掌握,领事裁判权间题也未能得到帝国主义的同意而流产。改订新约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②“对俄绝交”

国民党叛变革命后,对援助中国革命的苏联采取报复和仇视的政策。1927年12月13日,蒋介石提出“对俄绝交”,撤销驻各省的苏联领事馆,断绝和苏联的一切往来。

10.巴黎和会上的“中国领土完整问题”具体指什么,巴黎和会最后对中国问题如何解决,中国国内有怎样的反响?

【答案】(1)“中国领土完整问题”是指我国台湾、澎湖列岛的归属问题及德国在山东权利的问题。

(2)协约国列强无视作为战胜国中国的独立与主权,规定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移交给日本,并将此条款写入凡尔赛条约。

(3)这一事件成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北洋军阀迫于压力,没在和约上签字。

11.简述《中国土地法大纲》发布的历史背景与内容,与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答案】(1)历史背景

①《五四指示》发布后,解放区的土改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为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保证了人力、物力。

②由于《五四指示》受当时情况的限制,并没有明确宣布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已经土改的地区并不彻底。因此,要彻底进行改革,保证农民获得土地,以便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

(2)主要内容

1947年7月17日至9月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由刘少奇主持召开了全国土地问题会议,会议主要研究了党内状况、农民组织及发扬民主问题,最后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