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北大学文学院810综合三(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对外汉语教学)之古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反切

【答案】反切是中国传统注音法中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有时单称反或切。用反切注音时,被注音字称被反切字,简称被切字。反切的基本原则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包括介音)和声调相同,即取反切上字的声母,取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组合在一起就是被切字的读音。例如“坛,徒干切。”反切的产生,是为了补救读若、直音注音方法的不足,是汉字注音方法的一个巨大的进步,标志着汉语语音学的开始。但是使用起来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认读反切注释时不知道反切字的读音,那么反切就没有起到注音的效果。

2. 《汉语大字典》

【答案】《汉语大字典》是由湖北、四川两省出版部门组织两省有关专业工作者写作编写的一部字典。它注重历史地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在字形方面,单字条目下收列了能够反映形体演变关系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的形体; 在字音方面,除尽可能注出现代读音外,还收列了中古的反切,标注了上古的韵部。《汉语大字典》全书共八卷,一千五百多万字。它共收录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按部首排列,它的部首是以传统的《康熙字典》214部首为基础,删并成200部。单字归部也基本上与《康熙字典》相同。每卷前面都列有该卷的检字表,第八卷列有全书的《笔画检字表》,可供检索。

3. 小篆

【答案】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统一推行的文字。小篆又称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种字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秦国,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秦始皇“书同文”,推广小篆的政策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

4. 读破

【答案】读破是古代的一种用来注音的校勘术语。同一个字形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或几个读音的时候,不照习惯上最通常的读音来读,称作读破,如‘长幼’的‘长’不读第 2 页,共 47 页 而读,

‘喜好’的‘好’不读而读。、的音称作破读。读破了的字称破读字。

5. 喻三歸匣

【答案】喻三归匣是古代音韵学的一种描写声母变化的术语,是以曾运乾以中古音韵推演上古音韵得出的规律。宋代提出了“见溪群疑,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澈澄娘,影晓匣瑜,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来日”这三十六声母,反映的是唐宋时期汉语声母系统的情况。与之相较,上古声母系统中声母共有三十二个,有的要合并,有的要分出一些。而其中,唐宋以后的喻母在上古分为两类,一类与匣母相同,一类接近定母。前一类即所谓“喻三归匣”。

二、翻译

6. 标点。

辛垣衍曰先生獨未見夫僕乎十人而從一人者寜力不勝智不若耶畏之也魯仲連曰然梁必比於秦若僕耶辛垣衍曰然魯仲連曰然則吾將使秦王烹醢梁王辛垣衍怏然不悅曰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惡能使秦烹醢梁王魯仲連曰固也待吾言之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紂之三公也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於紂紂以為恶醢鬼侯鄂侯爭之急辯之疾故脯鄂侯文王聞之,喟然而歏,故拘之於牖里之庫百日,而欲令之死。——曷為興人俱稱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

【答案】辛垣衍曰:“先生獨未見夫僕乎? 十人而從一人者,寜力不勝、智不若耶? 畏之也。”魯仲連曰:“然梁必比於秦,若僕耶?”辛垣衍曰:“然。”魯仲連曰:“然則吾將使秦王烹醢梁王。”辛垣衍怏然小悅曰:“嘻! 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 先生又惡能使秦烹醢梁王? ”魯仲連曰:“固也! 待吾言之: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紂之三公也。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於紂,紂以為恶,醢鬼侯。鄂侯争之急,辯之疾,故脯鄂侯。文王聞之,喟然而歏,故拘之於牖里之庫百日,而欲令之死。——曷為興人俱稱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

7. 为以下古文加标点并将之翻译为现代白话文。

(1)断句并标点。

荆宣王同群臣曰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對江乙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随我俊颧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舆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襄带甲百萬而專屬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

(2)译文。

【答案】(1)标点

荆宣王同群臣曰:“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 ”群臣莫對,江乙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畏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随我俊,颧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為然,故遂舆之行。獸見之,皆走。虎

第 3 页,共 47 页

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襄带甲百為,而專屬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

(2)译文

楚宣王问群臣,说:“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的吗? ”群臣无人回答,江乙回答说:“老虎捕捉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替你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 ’老虎认为它是对的,所以就和狐狸同行,百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跑。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以为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5000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8. 将下面短译成现代汉语。

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宜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日,“欲何言? ”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 ”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勅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后汉书·酷吏列传·董宣传》)

【答案】湖阳公主立即回宫向光武帝哭诉。帝大怒,召董宣,要用木槌打死董宣。董宣叩头说:“请允许我说一句话再死。”帝说:“你说什么? ”董宣说:“陛下圣德,中兴汉室,如果纵奴杀人,将何以治天下? 我不须槌死,我会自杀。”说完以头撞柱,血流满面。帝令小太监上前抓住董宣,要他向湖阳公主叩头认错,董宣不从,(皇帝)强制使他磕头认错,董宣两手撑住地面,就是不肯叩头。湖阳公主对帝说:“你过去是布衣,藏匿逃亡和犯了死罪的人,官吏不敢上门,如今贵为天子,威权不能加于一个地方官员身上吗? ”帝笑着说:“天子不能与布衣相提并论。”于是下令:“硬脖子县令出去! ”并且赏钱三十万。董宣把钱都分给了手下官吏。

9. 为下文加标点并翻译。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於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於事愦於忧而性悙愚沉於国家之事开罪於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於薛乎冯谖日愿之於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答案】(1)标点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於薛者乎? ”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 ”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 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於事,愦於忧,而性悙愚,沉於国家之事,开罪於先生。先生

第 4 页,共 4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