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51哲学概论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 )。
A. 惟一形式
B. 基本形式
C. 辅助形式
D. 特殊形式
【答案】B
【解析】暴力革命是指某些阶级或集团为了进行社会变革所采取的武装行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指出:“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专政)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根据一般规律,只能通过暴力革命。”这就是说,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一般规律。
2. 劳动过程是( )。
A. 人与自然的事物变换过程
B.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C. 劳动者之间的分工协作过程
D. 自然与社会之问的相互影响过程
【答案】A
【解析】劳动过程是指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即是指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它是劳动的一般性质与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
3. 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
A. 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
B. 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C. 农民收割庄稼
D. 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
【答案】C
【解析】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是以自然为对象,运用人民自身的力量,借助于物质工具和手
段,改造自然界以获取人们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及条件的活动。农民收割庄稼属于最基本的物质生产劳动实践。
4. 在下列选项中,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
A. 宗教
B. 哲学
C. 艺术
D. 逻辑学
【答案】D
【解析】D 项,非意识形态是指不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意识形式,在阶级社会中不具有阶级性,如自然科学、语言学、形式逻辑等这些非意识形态是社会观念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ARC 项,属于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5.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
A. 科学的世界观和力一法论
B.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 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 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答案】B
【解析】AC 两项,哲学是理论思维的产物,不是自发形成的; 并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哲学史上有大量的不科学的世界观。D 项,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B 项,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通过一系列概念、范畴、命题和理论论证而形成的关于世界总体的思想体系,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6. 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包括对客体信息的选择,这种选择是( )。
A. 自由选择
B. 受到被反映客体的制约
C. 主观任意的选择
D. 无意识无目的的选择
【答案】B
【解析】在主体对客体进行能动反映的过程中,选择机制起着重要作用。人在认识过程中对客体信息的选择,首先表现为人以感觉器官为门户的神经生理系统所决定的选择; 然后是主体思维对知觉、表象中的信息进行有选择的加工和重组,形成对特定对象或特定对象的某一方面的认识。但是人的选择不是主观随意的“自由选择”,也不是无意识无目的选择,而是在受到被反映客体制约下的选择。
7. 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这三大社会形态是( )
A. 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 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阶级消灭了的社会
C. 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D. 原始公社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卞义公有制社会
【答案】C
【解析】马克思根据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三种依次更替的社会形态。
8.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其中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 )。
A. 本质
B. 基础
C. 动力
D. 升华
【答案】B
【解析】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离开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坚持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坚持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
9. 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 )。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答案】B
【解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又从中国实际出发,说明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10.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
A. 普遍性和特殊性
B. 斗争性和同一性
C. 绝对性和相对性
D. 变动性和稳定性
【答案】B
【解析】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各方面之间及各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的对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