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金融硕士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通货膨胀税
【答案】通货膨胀税指通货膨胀引起的一部分货币购买力由资产持有者向货币发行者转移,这种转移犹如一种赋税,故称之为通货膨胀税。通货膨胀税的计算公式是:
T 为通货膨胀税,M 为一年中平均货币余额,i 为通货膨胀率,
买力。
通货膨胀税的主要受益者是国家政府,在通货膨胀过程中,政府可以得到三方面的收益:①扩大货币供应量而直接增加其收入; ②通过单位货币购买力的降低而减少为偿还国家债务的实际价值; ③直接增加税收收入,通货膨胀使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在名义上增加,纳税等级自动上升,政府可获得更多的收入。
2. 对外资产(External Assets)
【答案】对外资产是指存入国外的各种财产以及以外币表示的各种债权和其他权益等。主要包括:①外国货币; ②外币有价证券; ③外币支付凭证,如商业汇票、银行汇票、银行存单、支票、本票、邮政储蓄货币; ④银行存款; ⑤其他外汇资金,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分配的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银行间借款、政府援助贷款以及各种无偿援助、战争赔款、国外捐赠、汇款:⑥在外国购置的不动产等。
3. 参与成本
【答案】投资者要想参与市场,要付出学习成本,要交学费,要投入精力,学习市场运作,了解资本收益的变化,监视市场的动态; 要懂得如何进行资产组合,而且要实时地调整组合,如此等等,这些共同构成需要投资者付出的成本即参与成本。
4. 金融监管
【答案】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复合词。金融监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金融主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以及它们在金融市场上的业务活动)实施监督、约束、管制,使它们依法稳健运行的行为总称。广义的金融监管除主管当局的监管之外,还包括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与稽核、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督以及社会中介组
式中,为每一单位货币所丧失的购
织的监督等。
5. 货币政策超中性
【答案】把旨在保持动态均衡的目标称之为货币政策的“超中性”。超中性的货币政策要求:货币数量增长(人口的增长,科技进步,经济增长都使实际货币需求增大); 货币量增长率应与实际经济变量相适应,以求得资源配置的动态均衡。
二、简答题
6. 阐述国家加强对中央银行控制的理论依据及其手段加强。
【答案】中央银行一经产生就与政府有着密切的联系,经常体现着政府的某些意图,包括在金融管理中承担一定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从来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中央银行,尽管这种控制程度在不同的国家以及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强弱不一。
国家对中央银行的控制,总的说来,是加强的趋势,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经济、金融大危机以来更为明显。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把西方世界推入混乱动荡的深渊,动摇了传统认为经济自身能够达到均衡和稳定的观念。应运而生的凯恩斯经济理论论证了资本主义经济不能自发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井进一步强调指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中央银行就成为政府对宏观经济施以调节的重要机构之一。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已不仅着眼于稳定金融业自身,而是着眼于稳定整个国民经济。
既然国家要利用中央银行干预宏观经济生活,那么加强对中央银行的控制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且必然会引起中央银行制度发生新的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对中央银行控制的加强手段直接表现为:(1)中央银行的国有化:在此之前,中央银行的股本大多是私人持有。如英格兰银行、法兰西银行基本上是私人股份银行。战后,各国中央银行的私人股份,先后转化为国有; 有些新建的中央银行,一开始就由政府出资; 即使继续维持私有或公私合营的中央银行,也都加强了国家的控制。(2)制定新的银行法:战后各国纷纷制定新的银行法,明确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责就是贯彻执行货币政策,维持经济的稳定。
7. 如何认识金融业标准? 中国在实施这些标准时应持何种态度?
【答案】(1)金融业标准是金融行业须共同遵守的统一规范和通用语言,是能对金融业务活动做出明确界定并作为衡量相关金融行为的参照系。
金融业标准目前主要集中在“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 )中。“金融部门评估规划”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于1999年5月联合推出,旨在加强对成员国(地区)金融脆弱性的评估与监测,以减少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同时推动一国(地区)金融改革和发展。目前,FSAP 己成为国际广泛接受的金融稳定评估框架。
尽管FSAP 并不包括所有的业务准则,但涵盖了金融业五个主要方面的准则,即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 )发布的《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 国际证监会组织发布的《证券监管目标
与原则》; 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 )发布的《保险核心原则与方法》; 十国集团中央银行支付体系委员会发布的《重要支付系统核心原则》以及丁OSCO 和CPSS 联合发布的《证券清算体系建议》。
(2)2012年4月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公布报告认为,中国金融体系较好地遵守了《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证券监管目标与原则》、《保险核心原则与方法》、《重要支付系统核心原则》和《证券清算体系建议》等金融领域的国际标准,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在监管能力、法规体系、信息透明度和消费者保护方面进展明显,监管有效性显著提升。
从总体上看,过去国际上通行的金融业标准,大多是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后来者,因此基本上是发达国家说了算。西方国家制定金融业标准,难免倾向于考虑自身利益。中国经济金融己经进入一定发展阶段,需要积极参与金融业国际标准的制定过程。“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参与国际金融准则新一轮修订,提升我国金融业稳健标准”。简言之,中国在制定金融业标准中需要有自己的声音。但无论如何,提高金融业标准对中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是有利的。
8. 什么是法定存款准各金政策? 其效果和局限性如何?
【答案】(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和存款金融机构必须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法定存款准备率通常被认为是货币政策的最猛烈的工具之一,其政策效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法定准备率由于是通过货币乘数影响货币供给,因此即使准备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②即使存款准备率维持不变,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③即使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 如提高准备金比率,实际上就是冻结了一部分超额准备金。
(2)局限性:
①由于准备率调整的效果较强烈,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货币供给的工具。
②由于同样的原因,它的调整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心理预期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以致使得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
③存款准备金对各类银行和不同种类的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因而货币政策实现的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握。
9. 外汇市场上远期汇率的表示方法有哪几种?
【答案】远期汇率是指在远期交易中事先约定的未来交割日的汇率。外汇银行对于远期汇率的报价方法有三种:
(1)直接报价法(Outright Rate )。与现汇报价相同,即直接将各种不同交割期限的远期外汇的买入价与卖出价表不出来。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银行对一般顾客的报价上。在日本、瑞十等国,银行同业之间的期汇买卖也采用这一报价方法。一般而言,期汇的买卖差价要大于现汇的买卖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