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809管理学[专业硕士]之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中国企业引入奖金机制的目的是发挥奖金的激励作用,但到目前为止,许多企业的奖金己经成为工资的一部分,奖金变成了保健因素。这说明:( )。
A. 双因素理论在中国不怎么适用
B 保健和激励因素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是不一样的
C. 防止激励因素向保健因素转化是管理者的重要责任
D. 将奖金设计成为激励因素本身就是错误的
【答案】C
2. 泰勒主张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取代经验工作方法,从管理的职能看,这是实行( )。
A. 计划职能与组织职能相分离
B. 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C. 领导职能与控制职能相分离
D. 领导职能与组织职能相分离
【答案】B
【解析】泰勒提出,应该明确划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所有的计划职能都由计划部门来承担,而执行职能则由部分工长和所有工人承担。也就是要求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以实现科学管理。
3. 下列表述中,不属于美国企业管理一般特征的是( )。
A. 卜下级之间甚至员工之间倾向于独立与竞争
B. 严密和严格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C. 员工对于其他人的工作情况以及整个企业的发展状况漠不关心
D.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集体决策方式
【答案】D
【解析】美国企业管理中,决策程序是自上而下,以高层管理者和少数专家为主体的,强调个人负责制,一旦出现重大决策失误,决策者要承担全部责任。
4. 组织文化具有( )。
A. 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打破传统观念和价值体系
B. 独立于环境,始终保持高雅性和纯酒睦
C. 在内外条件发生变化时,淘汰旧文化,发展新文化
D. 以不变应万变,始终保持稳定性
【答案】B
5. 在组织的运行过程中,遇到冲突或问题时,管理者必须善于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这时管理者扮演的角色是( )。
A. 决策角色
B. 信息角色
C. 人际角色
D. 联络角色
【答案】A
【解析】亨利·明茨伯格提出,管理者扮演10种不同、但却是高度相关的角色。这10种角色可以进一步组合成三个方面: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管理者所扮演的决策角色包括:①企业家; ②冲突管理者; ③谈判者。
6. 某企业对生产车间的工作条件进行了改善,这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职工的( )。
A. 生理的需要
B 安全的需要
C. 感情的需要
D. 尊重的需要
E 自我实现的需要
【答案】B
7. 文化的特性不包括( )。
A. 民族性
B 多样性
C. 整体性
D. 绝对性
【答案】D
8. “一个企业的管理者的素质,决定了这一企业本身的素质”。这反映了管理学理论中的( )。
A. 领导素质理论
B. 领导特性理论
C. 管理万能论
D. 管理象征论
【答案】C
【解析】
A 项,没有领导素质理论这一说法;
B 项,领导者特性理论集中回答这样的问题:领导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怎样正确地挑选领导者; C 项,管理万能论认为不论环境条件如何,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的责任;
D 项,管理象征论认为管理者对管理成果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因为存在着大量管理者无法控制的因素,组织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这些无法控制的因素,管理者真正能够影响的是象征性的成果。“一个企业的管理者的素质,决定了这一企业本身的素质”正是管理万能论的表述。
二、简述题
9. 著名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把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这种区分对管理实践有什么意义?
【答案】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根据管理者决策面临的环境确定与否,把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1)程序化决策,是指在问题重复发生的情况下,决策者通过限制或排除行动方案,按照书面的或不成文的政策、程序或规则所进行的决策。这类决策解决的具体问题是经常发生的,解决方法是重复的、例行的程序。非程序化决策旨在处理那些不常发生的或例外的非结构化问题。如果一个问题因其不常发生而没有被包括在政策之中,或因其非常重要或复杂而值得给予特别注意时,就有必要作为非程序化决策进行处理。
(2)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的区分对管理实践的意义体现在:
①程序化决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决策者的自由,使得个人对于“做什么和如何做”有较少的决策权,但却可以为决策者节约时间和精力,使他们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他更重要的活动中去。为了提高程序化决策的效率和效果,必须对赖以处理问题的政策、程序或规则进行详细的规定,否则,即使是面对着程序化的问题或机会,决策者也难以快速地作出决策。
②随着管理者地位的提高,所面临的非程序化决策的数量和重要性都逐步提高,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大,决策的难度加大,进行非程序化决策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进行决策所需的时间也会相对延长。因此,许多组织都一方面设法提高决策者的非程序化决策能力,另一方面尽量使非程序化决策向程序化决策方向转化。
③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的划分不是绝对的,二者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在特定的条件下,二者还可以相互转化。完全的程序化决策与完全的非程序化决策仅仅代表着事情存在的两个极端状态,在它们之间还存在着许多其他类型的决策状态。
10.简述Z 理论。
【答案】Z 理论是由美国日裔学者威廉·大内在比较了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的小同的管理特点之后,参照X 理论和Y 理论,提出来的新理论。其研究的内容是人与企业、人与工作之间的关系。Z 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