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906经济学基础综合之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当代跨国公司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是怎样的?

【答案】跨国公司早已有之,但当代跨国公司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盈利模式、公司治理等方面都表现出新的特点。

(1)巨型跨国公司是当代垄断组织的一种新形式

跨国公司在当代世界经济中起着支配作用,其中巨型跨国公司又是跨国公司中的“巨无霸”,垄断了世界生产和销售的重要部分。世界巨型跨国公司在世界各行业中的集中程度更是十分惊人。

(2)跨国公司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国际战略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生产、销售、研发以及资金融通等经营活动是从国际全局出发的,而不再囿于某个子公司或某一地区市场的利益得失。跨国公司的国际战略也就是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战略。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税收、利润、成本等加以比较,通过各种途径转移利润、逃避税收,以保证获得最大限度利润。

(3)全球网络式组织结构

当代跨国公司由于分支机构遍布世界各地,产品繁杂,分工较细,通常都实行网络式组织结构。所谓网络式组织结构是由单个组织结构综合形成的多维组织结构,它的特点是交叉负责,母公司通过职能分部、产品分部和地区分部三个组织来实现对子公司的管理和控制,协调整个公司的经营管理,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以及一个地区的生产经营。

(4)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异军突起

近年来,随着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加强,它们也实行“走出去”的战略,即加强对外直接投资,鼓励自己的优势产业、优秀企业在国际上建立分支机构,从而使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获得了一定发展。

2. 股份公司是怎样产生的? 它有哪些形式?

【答案】(1)股份公司的产生

①股份公司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而产生的

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生产规模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需要巨额资本才能兴建大型企业,这是单个资本难以办到的。所以,股份公司的出现,表明单个资本经营方式转为联合资本经营方式,它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企业的私有制性质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②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促进了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

一方面,在股份公司条件下,资本在生产经营中的使用以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为前

提,因而是信用这种借贷活动的特殊形式; 另一方面,股份公司发行股票一般是通过作为信用机构的银行来进行的,而且有时银行也成为购买股票的投资者,或由银行自己发行股票筹建股份公司。所以,没有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就不可能有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

(2)股份公司的主要组织形式

①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对公司债务的清偿责任以其出资额为限,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清偿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②股份无限公司

由两个以上的股东组成,股东对公司的债务负连带无限清偿责任。

③股份两合公司

由无限责任股东和有限责任股东组成的公司。其无限责任股东对公司债务负连带无限清偿责任,有限责任股东以其所认购的股份对公司的债务负责。

3. 通过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进行的国际经济调节

(1)国际经济调节的形式

①初级形式主要是通过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进行的调节;

②高级形式是若干国家结成的经济一体化集团内部进行的对国民经济若干领域的国际经济调节。

(2)通过国际组织进行的国际经济调节

①第一种类型,是通过发达国家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广泛性的专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的某个领域的国际经济组织进行的调节。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WTO )。

②第二种类型,是范围较狭窄的主要由发达国家参加的、但协调面较广的国际经济组织。创建于上个世纪60年代,有24个成员国(除土耳其等个别国家外均属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DECD )是这一类型的代表。

(3)通过国际会议或会谈进行的经济调节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为协调经济关系和经济政策而举行的西方八国(美、英、法、德、日、意、加、俄)的定期首脑会谈。

【答案】

4. 什么是“滞胀”? 它是怎样产生的?

【答案】(1)滞胀是指低经济增长率(或高失业率)与高通货膨胀率同时并存的状况。“滞”指经济的衰退和停滞,表现为低经济增长率和高失业率; “胀”指高通货膨胀率。长期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一般表现为:物价上涨时期经济繁荣、失业率较低或下降; 而经济衰退或萧条时期的特点则是物价下跌。西方经济学家据此认为,失业和通货膨胀不可能呈同方向发生。但是,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停滞或衰退、大量失业和

严重通货膨胀以及物价持续上涨同时发生的情况。西方经济学家把这种经济现象称为滞胀。

(2)滞胀的产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末的约25年中,几乎所有西方发达国家都运用凯恩斯主义的宏观调节政策,并取得显著效果。但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逆转。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大幅下降,失业率猛增,同时通货膨胀率也急剧上升。究其原因,是国家干预经济的过度发展,使通货膨胀日益严重,而要遏止通货膨胀,就会使经济衰退和失业雪上加霜; 反过来,要刺激经济,缓解失业,就得给已经过高的通货膨胀火上浇油,结果使国家的宏观调节进入了顾此失彼、进退维谷的困境。“滞胀”现象的出现使凯恩斯主义宏观调节和管理政策的有效性受到极大挑战。

5. 金融资本作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与一般资本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当有人对金融资本在社会经济和政治领域实现全面统治这一现象提出怀疑时,你是台能够对此进行说明?

【答案】(1)金融资本是指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与一般资本相比,金融资本具有以下特点:

①银行垄断资本的实力进一步加强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占主要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银行持有资产的规模进一步扩大。银行除了控制巨额信贷资金外,还垄断了大规模私人信托基金,建立起广泛的分支银行网络,占领金融业务市场。银行垄断资本还通过合并的方式加强了金融资本在国内的垄断地位,同时也增强了国际竞争能力,形成了众多的跨国银行。

②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得迅速发展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庞大的金融体系中,除了商业银行以外,还有为数众多的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机构包括三类:一是储蓄组织,如信托储蓄银行、储蓄和放款协会、互助储蓄银行等; 二是投资组织,如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各种证券公司和投资公司、金融公司、投资信托基金等; 三是契约性质的专业金融机构,如人寿保险公司、灾害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此外,还有各种专业机构。非银行金融组织的资产增长很快,在激烈的竞争中,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实行了混合兼并,转向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非银行金融机构还与银行互相联合,其结果是在金融业中也出现了以银行为核心的混合联合公司,其经营范围几乎包括全部的金融业务。

③跨国银行大量涌现

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跨国银行迅速发展起来,美国的跨国银行率先向全球扩张,西欧、日本的跨国银行也迅速向全球发展。现代跨国银行建立在高度垄断的基础上,是产业资本国际化的产物。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活动要求相应的资金运动,于是,拥有庞大资产实力的垄断银行突破了国内市场的限制,建立了全球银行网络,积极从事国际性金融业务。跨国银行的高度发展,对整个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金融资本在社会经济和政治领域实现了全面统治,这是毋庸置疑的。

①金融资本在经济上的统治参与制是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参与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