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南大学539应用心理学综合之变态心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诊断为酒精依赖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案】(1)控制能力衰减(对减少或停止饮酒的渴望或者尝试反复出现);

(2)实际的使用量比预计的更大或者时间更长;

(3)生理的抗药性;

(4)生理的戒断反应;

(5)对其他活动的忽视;

(6)长期以来有戒掉或控制使用酒精的欲望,或曾有失败的经验;

(7)使用酒精的时间增加,尽管知道经常发作的生理或心理问题与酒精的使用有关,也仍然继续使用酒精。

如果出现了抗药性或者戒断反应,酒精依赖就被诊断为“有生理依赖”;如果个体既没有抗药性也没有戒断反应。则将被诊断为“非生理依赖”。

2. 与自杀相关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年龄

一个人自杀的可能性与年龄呈函数关系,男性尤其如此。在美国,企图自杀的高峰年龄在24〜44岁之间,中年自杀率相对稳定,但到老年又有所上升。大多数自杀发生在人际关系不协调或有其他严重生活压力的背景下。

(2)性别

在大多数国家,企图自杀者中女性约为男性的两倍,而在自杀成功者中男性约为女性的3倍。这是因为男性更多的选择致命的自杀方法,如枪击自己。不过,我国女性的自杀率和自杀未遂率均高于男性。

近期的资料指出,女性的自杀成功率正快速提高,这种变化可能与社会文化变迁有关,包括性别角色的变化。

(3)婚姻

离婚、守寡、鳏独者的自杀率较已婚者都高。单身者的自杀率为已婚者的两倍;没有子女的女性较有孩子的母亲更易于去自杀。

(4)职业

某些职业自杀率较高,如医生、律师和心理学家。

(5)经济状况与教育水平

收入低者自杀率高,教育水平与自杀率呈负相关。

(6)疾病

①易导致自杀的疾病

抑郁症是导致自杀的最常见因素之一,10%〜15%的抑郁症病人会自杀,三分之二的病人有自杀的念头。

物质滥用者和酗酒者(尤其在其自愿或被迫戒断期)、老年人、分居和离婚者、独居者、移民也较易自杀。

先前有过心理疾患的病人有较高的自杀率,曾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女性自杀率是正常人口的18倍。

②美国自杀模型

反映美国自杀者高危因素的自杀未遂者模型:一名美国本土出生的白人家庭妇女,在她20〜30岁时最容易通过过量服用安定类药物来自杀,原因多是由于婚姻问题或抑郁。

自杀成功者模型:一名美国本土出生的白人男子,在其40岁以后,由于健康、抑郁或婚姻问题通过枪击、上吊和打开煤气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近年来相关变量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特别是年龄:超过60岁的男性的自杀率的下降,在30〜40岁男性的自杀率明显的上升; 老年人与青年人自杀率差距减小了。目前的一个趋势是青少年甚至是儿童的自杀率逐渐地增高。

3. 自杀的表现有哪些?

【答案】 (1)对自杀的研究很难得到精确的结果,这是因为许多自杀者总是试图使他们的自杀行为看起来像一次事故。在一般人群中,估计每8个想自杀的人中就有1个真的自杀了。而在某些文化中,其自杀率几乎为零(如澳大利亚西部沙漠的原住民),这可能是与他们的文化中对死亡有着强烈的恐惧有关。

对中国不同地区、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统计表明,农村的自杀率高于城市,妇女高于男性,青年人与老年人自杀率构成两高峰。

自杀除了在宗教和道德上被认为不当之外,对自己和家人也被看成是不人道的。

许多自杀者对于是否要中止自己的生命是十分矛盾的,他们往往是在独自一人在严重的心理痛苦的状态下做出自杀决定的,这种情况下无法客观地看待自己的问题或寻求其他可能的途径。因此有些人并非真的想死,似乎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失去生命的。

(2)分类

①自杀可分为情绪型(冲动型)和理智型(非冲动型)。

情绪型自杀常常由于爆发性的情绪所引起,一般来说进程较快,常突然发生;

理智型自杀不是由于偶然的刺激唤起的,而是自身经过长期的评价和体验,作了充分的判断和推理以后,逐步地萌发自杀的意向,有目的有计划地执行自杀措施,其进程较缓慢。

②根据自杀者自杀前考虑时间的长短,李献云等将自杀未遂者划分为冲动性(≤2小时)与非冲动性(>2小时)。冲动性自杀未遂者更年轻,居住在乡村的比例高,自杀前一个月内生命质量比较高,抑郁程度较轻,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和自杀意图强度较低,有较多的急性诱发生活事件。

(3)发展阶段

PoeldInger 认为,非冲动性自杀的发展可分为下列几个阶段:

①当事人遇到问题后,把自杀当成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可能的方法;

②准备自杀者发出“求助的呼唤”,内心的矛盾冲突激烈;

③自杀者做出坚决的自杀决定,外表平静。

当一个人自杀身亡时,他的家人和朋友往往会感到很惊讶。但许多自杀者会在行动前明显地表达出他们的意图。

在一段平静时期过后,病人往往会做出自杀的决定,特别是一个原本很激动的抑郁病人突然平静下来。准备自杀者会表现出好像他们已渐渐走出抑郁,因为他们已决定以死解脱,所以反而看起来轻松了。

4. 简述对立违抗障碍。

【答案】对立违抗障碍的主要特点是对权威人士的抵触性的、反抗性的、有敌意的行为,至少持续6个月,但没有显著的反社会行为。这些行为和发展阶段不相符,即不是常见的反抗性行为。

对立违抗障碍通常在8岁变得明显,而完全发展的品行障碍一般比对立违抗障碍晚2〜3年。所有的品行障碍儿童和青少年在之前都有对立违抗障碍,但是,不是所有有对立违抗障碍的儿童和青少年都会发展为品行障碍。

导致对立违抗障碍的危险因素包括家庭冲突、低社会经济地位以及父母的反社会行为。 对立违抗障碍的患病率约2%,男童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女童。

5. 如何看待评价心理异常的不同标准?

【答案】心理异常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不能脱离情景因素,所以对于心理异常的界定比较困难,不同的作者提出了不同的界定心理异常现象的标准。

(1)Barlow 和Durand 提出的标准:

①心理上的失调;

②感到痛苦或受到损害;

③非典型性的反应。

(2)Nevid , Rathtus 和Greene 提出的标准:

①不同寻常的行为;

②社会不能接受或打破社会常模的行为;

③对现实的感知或解释是错误的;

④个体处于明显的痛苦之中;

⑤行为是非适应性的或是自我挫败式的;

⑥行为是危险的。

(3)张伯源、陈仲庚提出的标准:

①以个体的经验为标准:涉及出现问题的人自己的主观感觉不良和研究者对异常现象的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