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965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思想政治教育宏观评估和微观评估
【答案】宏观评估和微观评估是检测评估依据评估对象的不同分类的。宏观评估是以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为对象,评估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领域,也就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应作出评价和估量。微观评估是以某一个体、某一特定教育活动为对象,评估其接受教育的程度及其所产生的影响。宏观评估可以获得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概括性的认识; 微观评估可以获得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生动、具体的认识。
2. 典型教育法
【答案】典型教育法是将抽象的说理变成通过活生生的典型人物或事件来进行教育,从而激起人们思想情感的共鸣,引导人们学习、对照和仿效。典型教育法具有形象、具体、生动的特点,它较说理教育更富有感染性和可接受性,是我们党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一。常见的典型教育法主要包括正面典型和反面典型。
3. 社会调查方法
【答案】社会调查方法是了解情况、认识社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社会调查是研究社会的根本方法,这种方法广泛运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把社会调查方法引入思想领域,运用于思想政治工作,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常用的社会调查方法包括访问调查法、书面调查法、普遍调查法、抽样调查法、典型调查法及文献调查法。
二、简述题
4. 激励教育法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
【答案】激励教育法,就是激发人们的主观动机,鼓励人们朝着正确目标努力的方法。激励教育法的途径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
(1)目标激励
①目标激励,就是通过设置和树立理想和目标,激发人们为实现理想和目标而奋斗。人都是有思想的,思想要指导人们的行动。
②不管是人们的思想还是山思想指导的行动,都是人能动性的表现,都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或目的性。而一定的目标,只要被人们确立起来,‘白就会产生激发和吸引,促使人们为实现目标而行动。所以,目标激励的实质是增强人们的自觉能动性。
③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是要帮助人们树立远大的目标,远大的目标可以产生持久的、巨大的动力。
(2)奖罚激励
①奖罚激励,就是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表现给予肯定、表扬或给予否定、批评。奖罚激励包括嘉奖、表彰、表扬和惩罚、处分、批评等具体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经常运用的方法。
②在运用表扬、奖励和批评、惩罚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表扬、奖励为主,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原则。
③在运用表扬、奖励和批评、惩罚时,也要把握准确度。不管是奖还是罚,是表扬还是批评,都要实事求是,准确公道,既不要夸大,也不可缩小,只有这样,才能服人服众。
(3)竞争激励
竞争激励,就是通过评比、比较造成一种相互竞赛,不甘落后,争取优胜的状况。竞争是思想政治教育经常运用的一种教育方式。竞争激励是有目的、有组织、有领导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不是一种自由、自发的行为。
5. 简述思想道德素质评估指标的内容。
【答案】思想道德素质评估就是通过对受评者全面素质的评估来衡量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多方面的,在确定评估指标内容时,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素质
思想素质主要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表现,包括: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与水平,是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是否坚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是否能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2)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主要考察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倾向。包括:是否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是否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信念,敢于同错误政治倾向作斗争; 是否能正确理解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3)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主要看社会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方面的表现。包括:是否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加强道德修养; 是否自觉参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具有良好道德风尚:是否能以共产主义思想道德要求自己,具有崇高的道德理想。
(4)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主要考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承受能力。包括: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是否具有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乐观向上的态度和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 面对困难和挫折,是否具有调适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5)智能素质
智能素质主要是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情况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是否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掌握、运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 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是否具有竞争意识并努力在实际工作中取得成果。
6. 疏导教育法的具体方式有哪些?
【答案】(1)疏导教育法的定义
①疏,即疏通,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疏通是指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让大家敞开思想,把各自的观点和意见都充分发表出来。
②导,即引导,开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循循善诱,说服教育,把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言论引向正确、健康的轨道。
③疏导教育就是指对人民内部的思想认识问题既不堵塞言路,又要善于引导,帮助人民群众提高思想认识。
(2)疏导教育法的具体方式
①分导,就是分而导之。包括三种类型:
a. 分散而导,是针对某个群体成员(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或者自发落后群体等)共同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教育者采取分散的办法,逐个进行教育引导,通过解决每个成员的思想问题来解决共同存在的思想问题。
b. 分步而导,是针对某个人的思想问题,按照轻重缓急,有步骤加以教育引导的方式。人们思想问题的形成,往往是许多矛盾的综合交错,主观客观汇一体,轻重缓急熔一炉。在错综复杂、纵横交织的各种矛盾面前,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分先后和主次,分步骤循序渐进地逐步解决。
c. 分头而导,是教育者动员各种教育力量或教育人员针对受教育者突出而严重的思想问题,分别进行教育引导。这种方式能够形成教育合力,集中解决有一定难度的思想问题。
②利导,就是因势利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就要正确分析思想形势,按照人们不同的思想特点和发展趋势,选择适当时机加以解决。因此,应做到以下几点:
a. 要掌握思想发展的规律和发展趋势,顺乎社会向前发展的潮流,引导和推动思想向正确方向发展,不可违背思想发展的规律而逆潮流而动;
b. 要抓住教育的有利时机,掌握火候,择机而发,不要轻易放过了教育的有利时机而造成教育被动;
c. 要充分利用教育的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充分发挥和开发人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总之,抓思想发展趋势,抓教育有利时机,抓发挥积极因素,是思想政治教育因势利导的主要条件。
③引导
引导,就是启发诱导,是教育者指导受教育者主动、积极、自觉地提高思想认识的方法。启发诱导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是多方面的:
a. 提出问题,启发受教育者运用正确理论独立思考,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 开展讨论,鼓励受教育者各抒己见,互相启迪,交换思想,统一看法,共同得出正确结论; c. 正面说服,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使受教育者明辨是非,坚信真理,抵制错误;
d. 运用典型,激励受教育者与之比较对照,自觉学习和仿效。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