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各项不属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的是( )。
A.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B. 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C. 提出了全党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
D. 提出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任务
【答案】D
【解析】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西柏坡村召开。这次会议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今后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是( )。
A. 三民主义
B. 三大政策
C. 中共一大纲领
D. 新三民主义
【答案】D
【解析】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这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出现了轰轰烈烈的人革命。
3. 1950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上作《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书面报告的是( )。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刘少奇
D. 陈云
【答案】A
【解析】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于1950年6月6日〜6月9日在北京举行。在会上,毛泽东作了
《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书面报告和《不要四面出击》的重要讲话;周
;刘少奇作了《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陈恩来作了《关于外交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的报告》
云作了《关于财政经济工作的报告》。
4. 促使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大举侵华的因素有( )。
①蒋介石忙于围剿红军,无暇顾及东北
②欧美列强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顾及中国
③日本国内爆发经济危机,阶级矛盾尖锐
④德日结成同盟,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九·一八”事变爆发于1931年,而德日结成同盟是在1936年11月25日,日本和德国在柏林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之后。
5. 中央人民政府通过的新中国第一部法律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答案】B
,是中央人【解析】1950年5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民政府通过的新中国的第一部法律。
6. 被作为“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忠实执行者”、“中国最大的保皇派”而被突然打倒的是( ) 。
A. 余秋里
B. 陶铸
C. 彭德怀
D. 贺龙
【答案】B
【解析】1967年元旦,《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发表经毛泽东审定的题为《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社论。宣称:“1967年,将是全国全面展开阶级斗争的一年”,也“将是无产阶级联合其他革命群众,向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社会上的牛鬼蛇神,展开总攻击的一年。”江青等人把矛头指向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文革小组”顾问陶铸。陶铸调中央后,
协助周恩来处理党和国家日常工作,保护过一些领导千部,在许多问题上与江青一伙发生了尖锐的冲突。1月4日,陶铸被江青一伙诬陷是“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忠实执行者”、“中国最大的保皇派”,而被突然打倒。
7. 1973年6月,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国际问题的战略思想是( )。
A. 东风压倒西风
B. 加入不结盟运动
C. 反对霸权主义
D. 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
【答案】D
【解析】1973年6月,毛泽东会见马里国家元首特拉奥雷时,提出了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他说:“我们都叫做第三世界,是发展中国家。”1974年2月,毛泽东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进一步说明: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
8. 第二次国共合作得以长期维持的主要经验是( )。
A. 以民族大义为重,对国民党反共摩擦予以理解
B. 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绝对领导地位
C. 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以斗争求团结
D. 始终维护国民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
【答案】C
【解析】第二次国共合作得以长期维持的主要经验就是要在统一战线中坚持以斗争求团结,就是防止在敌人发生右倾错误,需要在其面前示强,不轻易妥协,证明自己的力量和价值,从而促使团结保存。
9. 现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中,( )代表著作是《新唯识论》
A. 牟宗三
B. 冯友兰
C. 贺麟
D. 熊十力
【答案】D
【解析】新唯识论(文言文本)是熊十力先生精思十年的结晶,熊先生改造佛学、自创体系是有一个过程的。他在青年时代参加辛亥革命前后曾认真研究过我国传统哲学,特别是儒学。一九二零年前后由儒转佛,研究大乘空有二宗。从一九二三年作者在北京大学讲授的唯识学概论,到一九二六、一九三零年的新唯识论稿本,作者一步一步扬弃唯识,归易学,遂有一九三二年的新唯识论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