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国际关系学院884国际关系综合之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你认为观念因素在国际关系中有重要作用吗? 为什么?
【答案】观念因素在国际关系中有重要作用,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建构主义看来,国际行为体除了物质层面的互动之外,还存在观念层面的互动。例如,在政府之间、政治精英之间、学术界之间以及人民大众之间的各种观念交流和思想交锋就是这种互动的表现。正是通过这样的互动,行为体之间会形成对他方的一定的“看法”和“态度”,而这种“看法”与“态度”的总和,亦构成了一个结构,从而使得国际体系具有了一种“主体间”的属性。
(2)建构主义所强调的观念互动,其意义在于从社会建构的角度解释国际体系中冲突与合作的由来,并且解释国际行为体为什么会选择特定的对外政策。在建构主义看来,很多情祝下国家间关系的改变并不是权力政治或国际制度的产物,而主要是因为相关行为体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以中美关系为例,1971年两国关系解冻,固然有美苏竞争的背景和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权力政治影响,但尼克松总统能够实现访华,最终还是取决于双方观念的改变。中美两国建交之后,在曲折的历程中双方的互动最后形成了某种“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尽管有利益因素在起作用,但主要内容则是由双方的观念建构而成的。由于双方在不断的互动中都清楚地认识到对方可以是“伙伴”而不是“敌人”,因此才能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谋求共同利益,进行战略合作。
(3)观察当今的国际关系可以看到,国家间的交往实际上还是观念方面的互动最多。在现代信息交流大发展的条件下,人们每天接触最多的不是物质的东西和制度的东西,而是各种不同的信息。在这些信息中,除了各种数据之外,反映人们观念和意愿的东西占很大比重。从形式上来说,媒体、公众舆论、人员往来、外交互访和领导人峰会等都是观念互动的重要渠道。通过这样的观念互动,人们会在国际层面上形成各种共有观念,而这种共有观念一旦形成影响,就构成了国际体系的组成部分。
(4)观念性的东西作为国际体系的一个层面,其影响在很多情况下不像权力政治和制度因素那样明显和直接。一般来说,国际体系中的观念互动的影响是一种在较长时间内起作用的因素。例如,在具有不同社会制度或不同文明的国家之间,人们对他方的看法、态度(甚至误解)就可能长期存在。冷战结束之后,人们常常会感到冷战思维仍然存在,就是这种情况的体现。事实上,国际关系中的很多问题,主要是观念的力量在起作用。在当代,恐怖主义的持续存在,靠的就是信念的支撑。所以,了解国际体系在这个层面的涵义,对于解释国际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2. 比较中西不同的世界主义演进模式的差异。
【答案】比较中西两种不同的世界主义文明,我们可以看到,其演进模式是有很大差异的:
(1)中国文明是先有一个边缘小定的“天下”,冉以华夏文明的教化力量吸引周边的文化不断内聚,而西方文明则是由中心点即西欧向外扩张。钱穆认为,西方文化是由精华集聚的一个小中心点慢慢向外散放,而中国文化则是大处落墨,先摆布一个大局面,再逐步融凝固结,向内里充实。
(2)中国文明的内聚主要是靠非宗教的精神力量,而西方文明的扩张则既靠宗教力量,又靠包括暴力在内的物质力量。
这两种模式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人们可以看得很清楚,前者实现了最大的民族融合,而后者却在向世界推进资本主义的过程中,引发了无数的战争与冲突。
3. 影响经济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
①水灾、早灾、风灾、生态环境恶化、少巳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等自然界的小安全因素小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影响经济安全的社会因素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人的意志和行为的产物,它有不同的层面,即涉及个人、团体、国家政府,更涉及国际组织乃至全球因素,既涉及经济本身的因素,也涉及军事、政治、文化乃至民族宗教等因素。
(2)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
①经济因素:经济发展速度、有无泡沫成分、通胀率、就业状况、国际收支情况、金融业运转是否正常等等。
②非经济因素:特别是政治和军事因素。在安全问题上,经济和政治存在一种互动关系:一方面经济安全会受到政治和军事因素的影响; 另一方面,经济安全问题又可能作为原因引发政治问题。
(3)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
①前资本主义时期,国内因素主要表现为国家安定与否,统治者的政策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②国际因素主要表现为国家间战争。经济全球化使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限定性作用日益下降,经济受国际因素的影响日益扩大。
从概念上将,国内和国际因素是以主权国家的范围为界限的,主权可支配的是国内因素,反之则是国际因素。
(4)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
①客观性因素主要是指不以一国国民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别国或国际社会的因素等。
②主观性因素主要是指人的故意行为的影响,包括政府的政策,国内居民的信心以及官员是否腐败等。通常情况下,主观因素起决定作用,政府政策至关重要。
4. 简述经验主义的知识与概念与理论知识的含义与内容。
【答案】(1)经验主义的知识的含义与内容
①经验主义的知识的含义
经验主义的知识主要指有关国际关系的各种具体事实,包括各种国际互动的历史事件与现实事件,也包括各种国际关系行为体以及国际制度的重要数据与信息等。这些信息对于研究和解释国际事务是至关重要的。
②经验主义的知识的内容
概括地讲,经验主义知识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a. 国际体系的主要历史发展(例如民族国家的兴起与演进,单极、两极和多极格局的史替,国家间结盟的兴衰,国际体制的形成与影响,全球化与全球政治的出现等);
b. 主权国家及其对外政策(例如国家间的双边与多边互动,国家的对外政策决策,国内政治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国家为追求对外政策目标而使用的工具等);
c. 国际冲突与战争(例如冷战、海湾战争、以巴冲突、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
d. 重要的跨国合作(例如在国际反恐、军控、环境安全、人权保护等领域的合作);
e. 国际制度与国际组织的现状与作用(例如海洋法、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上海合作组织、欧盟、联合国等);
f. 国际经济互动关系的性质与作用(例如地区经济一体化、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危机等)。
(2)概念与理论知识的含义与内容
①概念与理论知识的含义
概念与理论知识主要指有关国际关系现实的概念抽象与理论解释。如果说前一种知识是回答国际关系“是什么”,那么这种知识回答的则是国际关系的“为什么”。在分析国际关系的过程中,概念与理论知识可以提供一种有助于简化现实的知识架构。正如地图能够指引一个人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这种理论知识对于指导我们分析国际关系也可以起到类似的作用。
②概念与理论知识的内容
国际关系学中的概念与理论知识大体上包括这样几部分:
a. 核心概念(如无政府状态、权力政治、相互依赖、国际体系、规范与制度、观念建构等); b. 研究范式(如科学主义、传统主义、理性主义、建构主义等);
c. 主要理论(如权力平衡、霸权稳定、集体安全、社会建构等)。
5. 简述中国历史上战与和的关系。
【答案】通观整个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战与和之间是这样的关系:
(1)“中国”的战,通常都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进行的,根本目的在于消除外族入侵的威胁,而不是要向边远地区进行领土扩张,因此总是打完仗就班师回朝;
(2)“中国”的战只是手段,和才是目的,因为古人认为,“若不战而和,示之以弱”,入侵者“明年将复来”,只有“既胜而后与和”,才能“恩威兼著”;
(3)“中国”在与周边民族的斗争中,始终强调教化的作用,认为通过传播以“仁”为中心的文化道德,就能实现天下的大一统。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